专栏名称: 姜胡说
我姓姜,大家都管我叫大胡子。跨界疯人院院长。我是一名企业顾问,过去的十几年里我一直在帮助企业改进产品和团队。姜胡说是我去年开通的私人帐号。在这里,我们只关注两件事:第1.如何帮助个人成长,第2.如何通过成长赚到钱。就这些,别的没了。
目录
51好读  ›  专栏  ›  姜胡说

为什么当你一年20W的时候,人家已经200W了。

姜胡说  · 公众号  ·  · 2019-04-04 22:39

正文


十几年前了,2002年,那会儿我还在中科院计算所旗下的一家公司,紧挨着联想。和中关村隔着一条街。一个月的薪水差不多两三千左右。


有一天周末,我准备去中关村给电脑加一块内存。楼上楼下跑了好几个来回,生怕买贵了。在一家摊位前面,有一个和我差不多大的哥们儿,几乎没怎么讲价,直接抱走了一台整机。我特别奇怪,这哥们怎么不讲价呀?那时候脑瓜也直,没啥情商。直接就问人家:“你一个月多少钱?”

“2万。”

“2万?!你是干嘛的?”

“程序员。”

“程序员2万?(怎么可能?)你写的是什么程序?”

“C++。”


“C++?!”

我也写C++,但我就挣不到2万。

我知道 这不是技术的问题


1


小时候读过一些小笑话。

那时候我真的认为是笑话。

长大了以后才发现不是。


比如刻舟求剑。



好像是我中学时的一篇课文。那时候我觉得这哥们儿太2了。你都到岸边了,早就不是你当初丢失宝剑的地方了。这时候下水,你能找到啥?

怎么看怎么2。


后来慢慢长大了。

再想起这篇课文。经常觉得那个人就是自己。我记得有一个公式,每天进步一点点,一年下来就是十万八千里。

所以,一定不要呆在原地不动。



最开始的时候我觉得很有道理。

后来发现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儿。

因为根本就没有原地不动。时代发展太快,你只要不动,那就是后退。即便是你动了,也不一定就是进步。所以根本就没有“每天进步一点点,一年下来就是十万八千里”这种事。


每天进步一点点根本都不够维持原地不动的。必须进步一大截才行。

所以每天我们都会看着一拨又一拨的人,顺着水流的方向,从我们身边经过。


还有一个小笑话,我第1次听说的时候,感觉编这个笑话的人好弱智。

我估计你可能也听过这个故事:


说有一艘船,在大海上行驶,海上雾气弥漫,这时候,水手向船长报告,说不远处有灯光。船长马上向对方发出信号,“我们是一条大船,请转向20度!”对方回复说:“请你转向20度。”

嘿,船长心想,你是不是疯了。他马上说:“告诉你,我是上校,你马上转向20度!”

对方说,我是一二等水兵,请你转向!

这回船长怒了,他大发雷霆:“我是一艘巨舰!会撞沉你!”

对方慢悠悠地回答:我是灯塔,上校先生。



反正我刚听到这个故事的时候,觉得好无聊。这明显是一个编的故事。

后来我发现,不对,它其实无比真实。

因为我们大多数人做决定时,都是由“屁股”决定“脑袋”的。


比如我在前面的文章,推荐大家了解一点产品和运营的知识。因为这是每一个人需要掌握的底层能力。

我说的是产品和运营的底层能力。

可是我发现仍然会有很多人把它理解为岗位。


前两天在上海,翻阅季琦的回忆录。

他说他之所以进军酒店行业。是因为发现传统酒店行业的管理实在是太糟糕了。但是那些深处其中的人,根本发现不了这一点。因为别人都是这么做的。

所以他不过是用it的思维把酒店行业重构了。这句话给我的触动很大:

用it思维把酒店行业重构了。


类似的还有:

用互联网思维把山寨机市场重构了。

用互联网思维把外卖市场重构了。

用互联网思维把打车市场重构了。

用互联网思维把零售市场重构了。


眼睛一直盯着同一行业的那些对手。

结果打败你的,却往往来自其他领域。


所以,

一定不要

让屁股决定脑袋。

也一定不要

站在原地保持不动。


2


其实我对考驾照这事儿是很排斥的。

通常情况下,我喜欢在车上思考。

开车是无法思考的。


假如我去了一家饭店,饭店的伙食不错,但生意一直不好。我往往就会利用在车上这段时间思考,如果我是这家饭店的老板,我该怎么经营?


再比如,我路过一家足疗店。足疗店新推出了一个spa项目,但没有多少人买单。在车上的时候,我就会想,如果我是这家足疗店的老板,我该如何设计我的海报文案。


通常我会在路上思考这些问题。

这是我日常锻炼大脑思维的方法之一。


现在有了宝宝。

就必须要学会开车了。

没得选择。


既然无法回避,我要思考的就是如何用更省时省力的方法拿到驾照。

所以你看到了我之前的两篇文章。

分别对 夜间行车灯光处理 上路 两种方案进行了优化。


我经常反复要求自己:

针对核心目标,尝试寻找到一种更优的解决方案。


只有如此,你的大脑才能不断进化。


但事情并非那么简单。

假如你重新设计的方法无效怎么办?

所以,你 需要为新的解决方案提供至少一种以上的备选方案。


其实今天的考试并不是那么平静。

很多人刚出去5、6分钟就回来了。失败的人数之多,让我感觉很不真实。

之前听说科目二是最难考的,科目三相对来说比较好过。然而我看的情况是,今天的路考通过率应该不会超过70%。


很多人非常紧张。

我倒没什么感觉。科目二的时候我还有些紧张。科目三完全没有。


谜一样的自信。


倒不仅仅是因为我之前总结的那几条原则。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