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华夏时报
思想创造价值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人民日报  ·  羽绒服乱象,该管管了! ·  2 天前  
新华社  ·  十个重要提法!读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 ·  5 天前  
澎湃新闻  ·  官宣!一地取消公摊,按套内面积计价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华夏时报

3年冷暖:拒绝被咖啡定义,中关村创业大街何去何从?

华夏时报  · 公众号  · 社会  · 2017-06-18 08:22

正文

华夏时报见习记者 刘诗萌 北京报道


“裂变”和“融合”,两个矛盾又互补的词,印在望海楼“中关村创业大街”牌匾旁边挂着的蓝底巨幅广告板上,金色的大字在阳光照射下熠熠发光。6月12日,中关村创业大街迎来了3周年的生日,同时也拉开了以“裂变·融合”为主题的第四届Innoway创新创业活动的序幕。
    

“最近比前一段时间热闹,活动越来越多了。” 创业孵化器“洋葱投”的工作人员王鑫伟对记者说。4月下旬记者走访中关村创业大街时,看到街上的一些门店有的只用于展示,有的专门举办线下活动,没有太多创业者,看起来像是 “样板间”,不复两年前媒体报道中的门庭若市。
    

“咖啡的冷热不能完全代表创业大街发展的方向。” 中关村海淀园管委会服体处副处长刘向阳对《华夏时报》记者说。此前,无论是在媒体报道还是在普通大众视角里,人们习惯用“创业咖啡”的冷热去描述这条220米长的中关村创业大街的状况,大街上人多就是“热咖啡”,人一少咖啡便“凉了”。
    

中关村创业大街运营公司海置科技董事长姚宏波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也指出,中关村创业大街的定义是“平台的平台”,是一个创业生态服务环境和创业生态圈,而不仅是这些以商业形式表现出来的咖啡店。

从“热”到“冷”之后


6月12日,在Innoway创新创业活动的“保留节目”创新集市上,记者见到包括氪空间、网易云、FESCO、硬蛋、拉勾网在内的多家国内外创业服务机构在街当中“摆摊”;其中,硬蛋科技的潘多铎向记者讲述了为何他们没有将地址选在创业大街的原因:“我们和创业大街是最早的合作伙伴,但那个时候大街太火了,火到一种异常的状态。我们觉得入驻的时间点不对,就选了旁边看似已经萧条的海龙(大厦)。”

    

他所说的这个“火得异常”的时间,就是创业大街开街一年后的2015年夏天。
    

改建于2013年8月的中关村创业大街,前身是北京著名的文化地标海淀图书城。中国社科院城市与竞争力研究中心研究员、首经贸大学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王晖向《华夏时报》记者介绍,2014年之前,北京有30个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海淀图书城在其中位列首位。
    

然而,随着网络书店和电子阅读的兴起,传统书籍销售市场受到严重冲击,曾经辉煌的图书城没了往日的人气。2013年,依照海淀区在中关村核心区打造“一城三街”的发展构想,在中关村管委会、海淀区政府、海淀园管委会等指导下,由区属国有企业北京海淀置业集团对海淀图书城进行了规划,投资建设了“三街”之一的“创新孵化一条街”,即中关村创业大街,并成立海置科创公司,按照“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原则进行运营。
    

2014年6月12日,中关村创业大街落成,包括3W咖啡、车库咖啡、Binggo咖啡在内的带有孵化器性质的草根咖啡店也成了大街的名片。尤其是2015年5月7日,李克强总理到访大街,在3W咖啡店品尝了一杯咖啡之后,“创业咖啡”的名声更是不胫而走,也引来了全国各地的创业者前来淘金。火热的景象被描述为:满大街都是O2O项目的传单,走两步就会被拖住求扫码;遍地草根创业者,咖啡店里坐满了团队,每一桌都在高谈阔论,每个人眼中都充满奋斗的激情……
    

2015年秋冬,随着资本市场大跌,整个创投市场也被拖入了“资本寒冬”。“那会儿一大批创业项目都死了,从那以后这条街上就没有那么多人了。”联想之星展厅人员牛凯对记者说。
    

不过,骤降的温度并没有令管理者失措。“我们最欣慰的一点就是创业大街是市场化运作,政府不作过多干预,有一些机构倒了也正常,是市场优胜劣汰的结果。” 刘向阳表示,企业生生死死是市场规律,没有必要大惊小怪。
    

而在创业大街3周年庆典活动中,海淀区区长于军在致辞中也表达了对“冷静下来”的大街的肯定:“创业大街发展了3年,一改往日集市般的外在的喧嚣,正在非常平静地走向内敛、成熟和自信。”

重新定义创业大街


3年破冰,创业大街经历了人头攒动的热潮,也挨过了资本寒冬的阵痛,正在走向新的升级与转变。

    

中关村创业大街运营公司总经理聂丽霞称,3年来,中关村创业大街及入驻机构累计孵化团队1900个,其中海归和外籍团队222个,获得融资743个,融资成功率39%,总融资额91.04亿元,平均融资额1225万元,其中融资超过1亿元的企业有40多家,独角兽企业2家。
    

姚宏波向《华夏时报》记者总结了这3年的“变”与“不变”:不变的是租金,在政府指导定价的基础上,过去的3年里租金并没有任何变化,还是给各个机构相对优惠的价格,帮助大家创业;变的是创新创业的环境和人群,“可能两年前街上人头攒动,里面不乏许多看热闹的人群,现在国际机构、大企业、大的金融资本关注这个领域的多了,带着核心技术和资本来的多了,不像以前开发了个项目,试试卖给谁,一天见十多个投资人,现在更成熟了。”
    

“海淀区和北京市花费了许多区级财政和市级财政来主导中关村的科技创新发展。在创业大街的项目上,经济效益上可能没有那么突出,但这种环境不是金钱能买来的。” 在王晖眼中,创业大街最重要的意义是营造创新和创业的氛围,树立一面旗帜,引领北京乃至全国双创活动的发展。
    

对此的一个实证就是,不少以大街为起点的草根创业咖啡,也纷纷在北京乃至全国开枝散叶。
    

记者日前走访3W咖啡孵化器时,遇到一位新来的创业者正在向前台询问有没有空间可以租赁。“这里没有了,望京那边还有。”工作人员孙娟回答。除了拓展外地市场,去年12月,3W咖啡还在望京新开了一个3000平米的门店,目前已经入驻了100多个团队,而中关村这里最多只能容纳十几个。“很多人还是想留在中关村,看重这边的资源,但中关村这里就这么大。” 
    

氪空间除了在大街的总部外,也有附近的天创科技社区及朝阳区的浦项中心社区和融创动力社区3个空间,还在上海、深圳、杭州、苏州、南京和天津布局;而车库咖啡也在重庆、福州、合肥、海口、厦门、东莞、承德、共青城等9个城市落地。
    

业内人士指出,随着草根创业者向大街以外的地方扩散聚集,创业大街的定位和功能也将更为清晰。“创业大街的物理利用面积在4万平米左右,现阶段更多的是起到引领示范和风向标的辐射作用,通过国际合作、区域合作向外输出服务资源,弥补物理空间的限制,”创业大街品牌负责人钟辉雄对记者表示,“像3W、车库、氪空间等机构,由于自身发展很快,积极在北京、全国其他地方设立分支,更多的也是一种品牌和服务输出,同时也促进了资本、资源和技术的汇聚。”


華夏時報 —思想创造价值—

  ▶微信 | chinatimes

  ▶微博 | @华夏时报 @水皮

  ▶网站 | http://www.chinatimes.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