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近日,支付界注意到,上海银行信用卡中心发布了一则信用卡清理公告。
上海银行公告称,将会对最近18个月及以上无主动交易且当前无任何未偿还事项和溢缴款的长期睡眠卡进行管理。本次管理将从2024年4月25日开始,对符合条件的账户进行分阶段停用或销卡处理。
去年三十多家银行陆续发布过类似通知,将对长期睡眠的信用卡开展账户安全管理等工作,主要内容为停用或销卡。
除了上海银行,建设银行青岛市分行近期也公开提示客户注意银行卡安全使用,给自身的银行卡“减肥”:清理“睡眠卡”。
近一个月内,武冈农商银行、中牟农商银行、江南农商银行、海南农商银行、沧州农商银行都发布了清理睡眠信用卡的信息。
多个银行公告中都明确指出,清理睡眠信用卡旨在减少睡眠卡的数量,降低银行和持卡人资金风险。并提醒持卡人合理使用信用卡,避免资源的浪费。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我国银行存在盲目追求发卡规模和市场份额,把沉重的发卡指标分解给一线员工,导致大量无效卡、睡眠卡便慢慢充斥整个市场。
目前,睡眠信用卡总量虽然无法精准计算,但事实上信用卡的活卡率并不高,根据之前公开数据,信用卡活卡率在50%左右,这意味着每家银行存在部分睡眠卡。
2022年7月,监管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信用卡业务规范健康发展的通知》规定,银行业金融机构不得直接或者间接以发卡数量、客户数量、市场占有率或者市场排名等作为单一或者主要考核指标。各发卡行存量业务不符合上述规定的必须在2年过渡期内完成整改,并在6个月内完成业务流程及系统改造等工作。如今看来过渡期只剩不到四个月时间。
3月15日,徽商银行合肥分行发布《关于清理单位睡眠账户的公告》显示,根据中国人民银行《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管理办法》第五十六条“银行对一年未发生收付活动且未欠开户银行债务的单位银行结算账户,应通知单位自发出通知之日起30日内办理销户手续,逾期视同自愿销户,未划转款项列入久悬未取专户管理”的规定,自本公告发出之日起,该行对长期不使用的人民币银行结算账户进行清理工作。
同一天,交通银行广西分行发布《关于银行“沉睡账户”提醒提示的公告》称,根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办公厅关于开展银行“沉睡账户”提醒提示专项工作的通知》(金办发〔2023〕27号)文件要求,将开展个人“沉睡账户”提醒提示专项工作。
公告中“沉睡账户”是指截至2023年9月30日,5年及以上未发生主动交易,且账户中有余额的个人银行账户。具体包括:5年及以上未发生主动交易的活期储蓄或结算账户(不含信用卡账户),到期不自动转存且到期之日起5年及以上未发生主动交易的定期存款账户。
自本公告发布之日起至2024年10月15日为集中提醒提示期,该行将通过营业网点电子显示屏、微信公众号、电话外呼等方式开展“沉睡账户”提醒提示。
多家银行通过“沉睡账户”提醒提示工作,帮助消费者了解自身银行账户开立情况,及时查看、使用或者注销冗余账户,提升资金利用效率。
银行开展“双清”业务工作背后反映了目前银行营运逻辑生变,正在从拼规模转向“深耕细作”稳存量。
之前,银行为追求信用卡业务的开卡量,通常利用高积分和赠送礼品,吸引持卡人办卡,忽视了对持卡人后续的服务与互动,这使得部分持卡人在办卡后长时间不使用信用卡,导致部分信用卡成为“睡眠卡”。这些睡眠卡不仅占用了银行的资源,还可能成为不法分子进行非法活动的工具,给银行和持卡人带来潜在风险。
当前银行也更加重视与持卡人的互动,增加对持卡人的宣传,通过各种渠道普及信用卡知识,以激活睡眠信用卡,促使信用卡交易量进一步的提升。
有的银行通过建立有效的客户标签库,更好地了解客户需求、行为和喜好,定期更新客户标签,比如行为分析标签,购物爱好、消费习惯、线上活跃度等信息,确保标签体系跟随客户信息的变化而实时调整,从而根据客户的特点进行个性化的推介和营销。例如高端客户最关心的是服务和效率,银行通过进行一对一的贴心服务和优质的体验。
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情况下,银行需要不断提升服务质量和客户获得感,以吸引和留住优质客户。
温馨提示:
由于微信修改了推送规则,需读者经常留言或点“在看”“点赞”,否则会逐渐收不到推文!如果你还想每天看到我们的文章,请将
支付界
设为星标
或每次看完后点击一下页面下端的“在看”“点赞”,谢谢大家。
入群
请添加微信:guangrongtianx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