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IP的产生一定始于创新、颠覆的初衷,具备探索的精神。从北京的798艺术区到成都的宽窄巷子,从丽江的茶马古道到乌镇的戏剧节,从莫干山的洋家乐到鼓浪屿的咖啡馆……特色小镇不仅仅是传统建筑空间、商业业态的变革,更是其内在的生活方式、消费方式的变革、乃至传统文化基因潜移默化的质变。
“南有周庄,北有周窝。”漫步在周窝音乐小镇,既能领略中国北方农村的淳朴厚重,又能饱览西方现代音乐元素。河北省衡水市周窝镇副镇长、音乐小镇管委会主任宗丙达在接受《中国企业报》记者采访时说,没有乐器制造产业,就没有音乐小镇。
2017年是周窝音乐小镇转型升级的重要一年,周窝音乐小镇依托河北省武强县30年生产西洋管弦乐器的基础,植入音乐教育产业,引进与多国家、多城市的艺术交流,形成独特的平原乡村人文旅游风景线。
音乐特色成为周窝独有的身份IP。业内人士分析,挖掘文化内涵,将文化作为小镇建设的魂魄,把文化基因融入小镇建设,把音乐和文化结合,形成独特的文化标识。周窝音乐小镇以乐器产业为龙头,培养壮大产业链条,打造以音乐为主题,集创作、欣赏、展演、体验、居住、餐饮、购物等多功能于一体的特色旅游服务区域。
深山小镇的瓷风古韵,从旧屋翻新的大街小巷里飘溢出来。历经60年风雨飘摇的上垟镇国营老瓷厂,在一度荒废衰败后,在2015年又焕发出蓬勃生机。2015年,浙江省打造特色小镇的规划出台,“中国青瓷小镇”应运而生,它不仅成为浙江省第一批特色小镇,还顺利入选“中国最美小镇”榜单。
“千年的青瓷文化是小镇的核心内涵。”“中国青瓷小镇”创始人、浙江龙泉鉴真陶瓷有限公司艺术总监季建真表示,转型后的“中国青瓷小镇”着力于打造集文化传承基地、青瓷产业园区、文化旅游胜地为一体的宜创、宜居、宜游的青瓷文创主题小镇。
专家建议,在促进IP深入融合特色小镇发展的同时,必须从供给端和需求端同时入手。在供给端,要在特色小镇项目设计、内容创造上实现高质量发展、品牌化发展,还要防止以打造文化IP之名,行房地产开发之实;在需求端,要贴切特色小镇自身需要,不要盲目追求“高大上”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