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收获
《收获》作为重要的中文期刊,一直受到各界的关注和褒奖,引领文学发展潮流,刊载小说和散文,是了解中国当代文学最好的窗口。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中国港湾  ·  读经典 颂华章 建新功 | ... ·  21 小时前  
记忆承载  ·  假如没有上帝视角,会不会另有真相? ·  昨天  
记忆承载  ·  假如没有上帝视角,会不会另有真相? ·  昨天  
忘川边的但丁  ·  此刻,我更喜欢苏轼的另一首中秋词 ·  2 天前  
为你读诗  ·  10分钟正念减压,告别都市疲惫感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收获

《收获》微信专稿 | 英雄老去——我写《小寒日访程爷》(张翎)

收获  · 公众号  · 文学  · 2024-09-17 21:37

正文


张翎

海外华文作家,现居多伦多。著有《归海》《劳燕》《余震》《金山》等。曾获华语传媒年度小说家奖,新浪年度十大好书,华侨华人文学奖评委会大奖,中国时报开卷好书奖,红楼梦世界华文长篇小说专家推荐奖等多个文学奖项。

Mid-Autumn

创作谈

英雄老去

——我写《小寒日访程爷》

张翎

几年前为《劳燕》作田野调查时,在温州关爱抗战老兵义工队的帮助下,我结识了居住在温州郊县的抗战老兵金福元老人。他是当年中美联合抗战训练营中少数几位还健在的老人之一,当时已经九十出头,却依旧思维敏捷,腿脚劳健,一年四季都在田里劳作。我和他有过数次长谈,他对年少时所经历的事件尚有清晰的记忆,为我书写中美联合训练营中教官和士兵的生活日常,填补了许多翔实的细节。他一生跌宕起伏的经历,也为我创造刘兆虎这个人物带来了丰沛的灵感。

记得第一次跟他和另外两名老兵到当地的训练营旧址参观时,县里的领导们闻讯,特意准备了工作餐招待大家。金老有些拘谨,席间话语不多,基本处于有问必答的状态。午餐结束时,他却意想不到地突然起立,双腿并拢,啪的向领导们行了一个军礼,从兜里掏出一张百元纸钞,恭恭敬敬地放在桌上,以作饭资。那时,离那场将他从学堂里裹挟而去的卫国战争,已经过去了七十多年。这七十年里他早已从英雄沦为一介刑满释放、终日在田间劳作、无儿无女的乡野农夫。但当年长官深刻在他脑子里的军纪令,他却一直未敢忘怀。那日,饭桌上所有的人,无一不为之动容。

我和金老的联系,并未因《劳燕》的完成而终结。后来的日子里,只要我回国,我大多会抽出一些时间,跟义工队的朋友们去金老家走一走。这期间,他因自己和老伴的几次突发病痛而陷入窘境,义工队和我个人都为此发起并参与过筹款活动。义工队成员还为他装修了卧室,安装了空调,他的生活虽离富庶甚远,但比先前有了一些明显的改善。

后来再见到他,每一次都感觉到他的变化。腰渐渐弯了,身子就矮了些下来;腿脚不再硬朗,田里的事,也不再能件件亲力亲为。再往后,他便很少出门,长时间地闲坐在家了。我还发现掌管他唇舌的那根弹簧也越来越松,他的话多了起来,话题却越发单一,聚焦在年轻时轰动一时的壮举,以及壮举之后多年的沉沦和委屈。他年轻时只身深入敌穴的事,我已经在不同的场合听到过几个稍稍不同的版本。义工队的成员都称呼他为英雄,英雄泪让我震惊。再后来,他流泪的次数越来越多,有时会嚎啕大哭,尤其是当他失去了相依为命的老伴之后。

有一次义工队的朋友管朝涛给我发来一张照片,照片里金老坐在椅子上晒太阳,身上爬着一只大大的绿色的蝈蝈。在阳光底下,他的眼睛细眯着,看蝈蝈的眼神里,有了几分隐隐的慈祥。那张照片给了我很大的安慰——我在金老的脸上看见了与往事的和解。

最后一次见到他,是今年年初。当时我正在温州探亲,元旦刚过,天色和煦如春,我便约了义工队的高扬帆、管朝涛、吴通福三位朋友,一起去乡下看望金老。他已经卧床,平日里很少起身。屋里光线昏暗,他的头陷在枕头之中,除去假牙之后,颧骨高耸,面颊塌陷如深渊,我在那里看见了死神翅膀的阴影。直觉上我已经知道那是最后一面了,便提出给他拍一段视频留念。他换了一件干净的毛衣,挣扎起身,在墙上自己的军装像下坐直了。当我的手机开始录制时,他的眼里突然有了光,刹那间出口成章。那是我听过多次的话:骄傲,自豪,委屈,伤感,复杂的情绪你推我搡地涌上来,在喉咙口聚集成一个温热的团。我错了,曾经的英雄和后来的农夫并没有和解。一直没有。

那日离开金老的家,我心里很久都没有平静。我在想英雄的老去,或者说,老去的英雄。但凡一个人年少时遭遇智力大爆发,就会被人说成是天才;一个人年轻时遭遇胆气大爆发,就会被人夸为英雄;而一个人在某一个时段陷入的情感大爆发,会被人形容为激情。这几个词都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都蕴含着某种激越和壮烈,但它们都熬不过生活的长久磨损。过于壮烈的事件和情感都很难持久,因为经不得岁月的钝刀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慢剐。人若不曾做过英雄,大约也就安于老去的贫困和平庸。但一旦做过了惊天动地之事,却是很难长久地隐忍委屈和寂寂无名的。

那一次见金老时所搅动起来的情绪,很快就催生了《小寒日访程爷》的小说。这是我写得离纪实最为接近的一篇小说,金老潜伏在程爷的身上蠕蠕而动,不得安宁。但小说毕竟是虚构作品,发生在程爷身上的事,是许多零星杂乱的事件在一个虚构人物身上的集中呈现,程爷并不是金老。而小说中那个作为媒体人的王钰,则离我的生活更是遥远。王钰虽然不是我,但她却带了我的视角,她眼中所见的程爷里,有我记忆中金老的影子。

在《小寒日访程爷》等待发表的日子里,金老走了。他死在了从九十九岁往一百岁走的路上,终究没有活到一百岁。感谢《收获》给我这片小小的空间,让我可以借此机会祭奠一位被一场国难彻底改变了命运的人。他当年在县中读书的时候,大概是没想过成为英雄的。假如没有那场国难,也许他一辈子的话题,就会是关于学生、儿女和年成的。

2024.8.10.

《收获》微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