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东亚评论
读懂东亚,理解中国,拥抱世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一条漫画  ·  原来大人不是装的... ·  10 小时前  
鼠绘情报站  ·  背后受伤是剑士的耻辱!网友票选JUMP漫画中 ... ·  2 天前  
一条漫画  ·  你还知道不安全啊?! ·  2 天前  
一条漫画  ·  这是cos裘千尺吗??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东亚评论

老人不会用智能手机,就活该被淘汰吗?

东亚评论  · 公众号  ·  · 2020-10-24 06:55

正文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

为你写一个故事(id:raistlin2017)

作  者 |  雷斯林

文中内容不代表东亚评论观点和立场







01



昨天四川日报发的新闻。


说华西口腔医院正式取消现场挂号,全部改成手机预约制。


各大挂号台上写着:


“我院实行全预约挂号,不进行现场挂号,请关注我院官方微信服务号预约挂号。”


这让现场的李爷爷情绪激动,大声喊:


“你们不能把老人拒之门外啊!”



这当然不是四川华西口腔一家医院做的决定,事实上,如果用“取消现场挂号”进行搜索,会发现很多城市的大医院,都在逐步推行这一决定。


只不过有的医院推行得快一点,有的医院推行得慢一点。



有网友辟谣说现场有挂号机,在机器上也可以操作挂号。



四川的我没用过不做评价。


北京的,有博主分享自己的体验了:



而上海的一些医院的挂号机,最后还是需要提前在医院小程序上挂好号预约好才能取号,而且挂号机本身的操作非常费劲,复旦附属的医院和交大附属的医院还不一样,乃至于每个机器必须配个志愿者在边上帮忙,大多数人才会操作。


——如果挂号机必须要志愿者帮忙才能操作,那取消人工挂号意义何在?


难道因为志愿者不用发工资交社保吗?



02



其实这个处处要用到智能手机的时代,对于中老年人造成的不便还有很多,疫情期间格外明显。


比如疫情稍微缓和一点以后,我带父母,去南京汤山的一个酒店度假放松一下。


入住酒店需要“苏康码”,他们不会弄,只能我来帮他们找。


我爸有支付宝,很快就弄好了。而我妈没有支付宝只有微信,就连我都费了10分钟时间,才按照网上找的攻略,一步一步从“江苏政务服务”小程序里找到她的苏康码,帮她完成了申报,成功入住酒店。


我妈在边上看我在手机上一会打开一个页面一会关上一个页面,禁不住感叹:


“如果就我一个人出来,我该怎么办哦!”


确实,老人不可能无时无刻都有子女陪着出门,所以这其实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比如之前在镇江,有老人没有智能手机,无法使用健康码,导致坐不了公交车。但老人又不愿意下车,最后引起了全车人的不满,一起骂他。



最后老人只能怅然下车。


你说老人如何搞定这种流程呢?



还有3月份在黑龙江,有老人用的是老人机,无法使用健康码,导致进不了小区。


防疫人员走上前说:


“必须得扫码,扫码才给走。”


老人情绪激动:


“没有,没有我扫啥啊。”


两人声音越来越大,最后竟然扭打在一起。




扭打中,老人跌倒在地,手机也摔坏了,最后面部受伤送入医院治疗。


到最后他还在问:


“为啥啊?”



还有之前疫情最严重时候的“老苏8811”。


77岁的老苏是一名退休教师,他们的女儿因为新冠肺炎不幸去世。他和老伴以及外孙女三人住在一起,且都感染新冠肺炎。


那时候是2月5日,正是武汉封城初期医疗资源不足的时候。他们找不到床位住院,也不知道该找谁帮忙。


万般无奈之下,老人想到了注册微博在网上求助。


他以为微博上有人和他对话,所以在求助前,先发了一句:


“你好”



又过了一个小时,老人才摸索出该如何发微博,言简意赅地讲了自己的情况:



老苏就好像是网络世界的初学者,在生死攸关的时候,逼迫自己学会了在我们看来是再简单不过的东西。


令人痛心的是,虽然老苏最后住上了医院,但还是在2月28日中午,于武汉光谷医院去世。


但让人欣慰的是,老苏的老伴病情经历反复之后逐渐稳定,没听到什么坏消息。而外孙女现在也有孩子舅舅(就是老人的儿子)照顾,也不用网友太担心。



03


也许有人会说,上面这些例子都是因为疫情。


其实不是,就算没有疫情,其实这些冲突、老人的不方便也长期存在。


比如出行上,有老人不会用智能手机,只能一笔一划抄写列车时刻表:



还有每年春运都会拿出来提的,在网上抢票提前已经很难很难了,那那些不会用互联网的人怎么抢票呢?


一大早去排队,排到自己了得知火车票没有了的心情又如何?


比如去年有一位安徽宿州的大爷,跑了6次火车站排长队都没能买到回家的火车票,工作人员一再告诉他:


“去网上看看。”



最后大爷急得跪在了地上:



之后还表示,虽然自己女儿在苏州打工也有车,但实在不想麻烦自己女儿跑来接自己,就想靠自己...


再比如开头说的就医上。


现在在手机上想挂个专家号,都要排到一周以后了,普通号也经常完全没有。


那不会用手机的老人,又该怎么办呢?



购物上。


很长一段时间里,盒马对外标榜的成功秘诀,是“不收现金”,一直到被央行整改才改变这一策略。



根据“中国之声”报道。


还有老人交电话费,跑了十几个营业厅都被告知不收现金,几近崩溃....



有人把数字时代还不会上网的老人称为“数字难民”,因为不会用许多越来越新的服务,他们正和时代渐行渐远。


并不是疫情造就了这些“数字难民”,其实他们生活的不便一直存在。


只不过之前没人关心,没人能体会,所以我们不知道罢了。



04



所幸,随着呼吁的人逐渐增多,随着官方媒体的关注。


上面说的种种现象,都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我相信未来一切都会慢慢变好。


然而,面对这种不便,现在却渐渐多了一种声音。


他们认为这些不会用手机的老人,是不愿意主动学习、拒绝进步,所以他们被淘汰了是活该。


比如这三千个点赞的评论:



他们认为不会用智能机的人还是少数,不能因为少数人的不便,阻碍了大多数人的进步。


这我完全不同意。


首先,不要以为这都是个别现象。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