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缴税这事儿应该要占用你一些精力,甚至能带火一类职业,从个人到企业,都需要税务优化。
北京有家公司叫云账户,2015年做P2P失败了,2016年做企业红包SDK开发,又失败。后来转型做企业结算和财税优化,拿下很多共享经济、网红公司的单子,一下子火了。
社保正规化后,很多小企业也有了税务优化的需求,剩下来的可都是实打实的成本呀。
对生活如此多焦,危机秃如其来的中产阶级,通过税务筹划来
减少个税
也成了新的省钱良方。
没有专项扣除之前,每个月的个税是这样的:
月薪1万,个税83.31元
月薪2万,个税845.7元
月薪3万,个税2461.1元
工资越高,越需要做好税务筹划。今年新增了6个专项扣除项目,每个项目的抵扣额度上限是这样的:
目测一个上有老下有小的典型北漂中年,每月应缴纳税额至少能扣4000元。
一个典型的北漂青年,每月至少能扣1500元。
税务筹划需要耐心,大家如果感兴趣,不妨先试着把自己和家人的筹划一下。
具体操作,推荐看小远写的这篇文章👉
《都在谈减税,我说说「怎么申报」》
,写得很详细了。
由租房申报引起的,租客和房东之间的潜在矛盾最近被热烈讨论。
如果房客申报了租房抵扣,每月能省下几十上百块。而房东要缴纳几百上千块的税费。这笔钱自然要转嫁回房客身上,涨租是必然的。
如果房客吃点儿小亏,不申报房租抵扣,房东不需要缴税了。可能为了感谢房客,以后房租也好商量。
这个事儿特别有意思,是经典的「囚徒困境」案例。
即,如果双方都为对方考虑,则双赢。
如果人性使然地为自己的利益考虑,则双输。
我猜哈,大部分会是双输的结局。
看下「个人所得税」App就会发现,房客想申报是拦不住的。
只要有租房合同,房东信息都能找到。
而房东这边,每年春节后和六七月份都是租房旺季,也是正常的涨租窗口期,一旦涨租,这个矛盾还挺容易激化的。
更扎心的真相是:
房产税也好,房租申报抵扣也好,任何加税政策,最后都会是买房人和租房人承担。
原因很简单,一线和强二线楼市是供不应求市场,谁的需求弹性小,谁就得多承担成本。
罗列下星球里这两天的精华帖:
# 贷款体系一二三四
# 有5万块闲钱,现在值得买啥?
# 啥是定向降准,一张图整明白
# 年轻时一定要对这件事儿上心
# 拍了一些小户型装修图,学学怎么挤空间
# 想换工作的同学,可以开始准备了
# 想给家人买商铺的,嘱咐两句
# 刚毕业的95后怎么理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