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唐韧
前非著名程序员,现不知名产品人。畅销书《产品经理必懂的技术那点事儿》作者。喜欢聊聊产品、说说职场、谈谈个人成长!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FM1007福建交通广播  ·  宇树科技携两款机器人亮相2025GDC ·  3 天前  
FM1007福建交通广播  ·  宇树科技携两款机器人亮相2025GDC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唐韧

不想等了

唐韧  · 公众号  ·  · 2024-05-24 13:05

正文

不知道你们发现没,现在的人越来越没耐心了。


包括我自己,也是最近隐约感受到一些细微的改变,并且我觉得这种改变都是产品慢性病。


过去,我还习惯去看一部 90 分钟或者是 120 分钟的电影。过去,我也习惯去看一部三四十集的剧集。


现在,这种耐心正在逐渐消失。


不只是我,我在知乎和贴吧都找了相关的帖子,很多人也都意识到了这种变化。


回忆过去这几年我在行为模式上的改变,我觉得让一部分人失去耐心的罪魁祸首就是短视频。


准确说,是那种短时间高密度信息交付的习惯性体验。


或许你也会有这种感觉,每次刷短视频都停不下来,但是一旦看电影看剧就容易出戏,甚至不断通过快进来达到剧情高潮或者进入结局。


那种快速知道后续的冲动让人没了耐心,忍受不了过程,就想直达结果。


在没有短视频之前,这种症状并不明显,也没有那么普遍。


所以我觉得,这是产品形态对用户心智和行为模式的改变,而且是潜移默化式的缓慢改变。


此外,这两年短剧陆续火了起来,可以说是很火,也很赚。


短剧就是迷你版的电视剧,一集的时间非常短,那也符合我前面说的「 短时间高密度信息交付 」。


如果你看过短剧就知道,每一句台词、每一个剧情、每一个镜头,都是对人性的十足拿捏,让人难以出戏。


短剧具备一个典型特征,那就是 及时满足爽点


这种爽点比电影和电视剧的刺激更直接,短时间的信息密度极高,所以用户会上瘾。


再比如,现在 B 站上有些 UP 主专门做电影和剧集讲解,一部两小时的电影他们二十分钟就讲完了。


这种把长度缩短的过程也是为了满足用户爽点,很多人另可不去看原片,听他们讲解也能获得同样的情绪体验。


当越来越多人追求这种爽点时,很多东西也在逐渐发生变化。


比如,爱奇艺和腾讯视频以及国外的 Netflix 这几年都在推出一些剧场版的影视作品,哪怕是连续剧也会压缩剧集篇幅。


比如爱奇艺的迷雾剧场,每一部戏最多也就十来集,这跟过去动辄二三十集的电视剧模式有了很大不同。


短视频,正在让一部分人失去耐心。


我不知道这种影响是好是坏,但是我觉得这种体验是不可逆的,因为爽点的及时交付符合人性。


并且,各大产品也会通过算法去加剧这个过程,这样他们也能获得更好的 DAU 和用户停留时长。


在人类大多数历史时间里,我们是习惯于慢的。 那个时候,人们对于时间的尺度感受跟现在有很大的不同。


古人可以用数年去做一件器物,可以用几十年去修建一座建筑。同样的过程放到现在,我们可以用几倍甚至几十倍的效率完成。


生产力的进步,同时也稀释了人类的耐心。


我们总希望更快获得反馈,更快看到结果,但是也让真正能通过时间沉淀下来的价值变少了。


做产品也是一样,不少人幻想可以突然变得很厉害,但是连最基本的学习和行动都不愿意付出。


这个过程中,也伴随着耐心的稀释。


不想等了,已经成了当下的常态。


我遇到过很多想做自媒体的人,他们都希望尽快看到结果,幻想自己粉丝达到几十上百万,然后实现睡后收入。


可是,他们等不了。


别说半年,大多数人连三个月都坚持不下去。


当他们看到自己阅读量只有两位数三位数时,那种看不到头的绝望感会让他们失去耐心,然后放弃。


我之前也说过,十年前我在写文章的时候,阅读量大多都是 20 到 50 之间,然后就一直这么写下来。


所以我才说,阅读量从 0 到 10 万+ 不是一瞬间的事,而是一个递增的过程。


在这个递增过程中,会淘汰掉一批陪跑的人。


做自媒体、做产品、做事业、做人,都是一样的道理。


不要幻想中彩票一夜暴富,要把结果平均分散到过程中的每一天,时间会带来最好的回报。


虽然我们处在一个越来越快的社会,但还是要适当慢下来。


慢下来,才能注意每一个细节,才能感受那些被错过的美好。


可以等,因为值得!


推荐阅读:《 大厂这么招人,很不公平!
················· 唐韧出品 ·················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