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借钱容易还钱难。
“志伟啊,最近我等钱急用,可不可以先借些钱给我?”
“你想借多少?”
“5万。”
“哎呀,我现在手头也很紧。这样吧,我这里有5000块,你先拿去用,可以吗?”
“哎,5000块真的不够啊!帮帮忙,看在这么多年朋友的份上,能不能再多借一点?”
“嗯……”(犹豫中)
类似上述场景的对话,相信很多人在生活中也遇到过吧。
面对他人的借钱请求,大多数人都不喜欢借出去,因为怕对方还不了。当然,更没有人愿意因为借钱的事去得罪亲朋好友。面对那些我们不想伤感情但又不想借钱的朋友,我们该如何应对呢?
大多数人遇到借钱的第一反应就是“你想借多少”,这恰恰犯了回应别人借钱的大忌。在这里,我们来分析一下“你想借多少”这句话犯的两个错误:
第一,你一开始就把话题的焦点放在“借多少”这个问题上,就已经失去了拒绝借钱的机会。
对方心里会这样想:如果你一开始不打算借,干吗问借多少呢?既然问了,就说明或多或少总能借一些。
第二,除非对方说出想借的金额后你不还价,毫不迟疑地借给对方想要的数目,否则的话,你就失去了借钱给对方原本可以收获的人情。
对方心里会想:你居然讨价还价之后才借给我一个打过折的数目,我就算借到钱,心里也不痛快。
由此可见,一上来就问“借多少”的回应方式是不对的。毕竟,只要一谈起借钱金额的多少,这场谈话的主动权就会落到借钱者的身上,你的每一次讨价还价,对方都会在心里想:
你觉得我们的交情值多少钱?
你舍不舍得借这么多?
你现在手上有多少钱?
上述这些问题正是我们最难以回答的,讲真话吧,钱包吃亏;说谎吧,良心上过不去。总之呢,都是自己不舒服。
总结一点,将回应的重点放到借钱的金额上,是想要拒绝他人借钱的人最容易犯的错误。
那么,正确的回应方式是什么呢?请看《好好说话》里是如何说的:
别关心金额,先关心原因。
遇到别人借钱,第一步,一定不是先关心“借多少”,而是先关心“为什么”。唯有这样才能把焦点放在对方身上,掌握这场谈话的主动权。其差别在于:对于“借多少”,这个话题是落在我们身上;但对于“为什么要借”,这话题是落在对方身上。要知道,借钱时给我们一个合适的理由是对方的义务。而先问原因,一方面显得我们重情重义,关心对方的生活;另一方面呢,也把“压力”转嫁到对方的身上,方便采取下一步的行动。
一般来说,对方说出的借钱理由大致有两类。
第一类是救急,比如说家人生病要借钱救命。这个时候,我们的态度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给予帮助。如果对方想借的钱金额实在太大,借不了那么多,你也可以考虑把合适的金额用包个红包的方式送给对方。
第二类是购物,比如说买房买车等。当对方说出诸如买房之类的借钱理由时,不要马上说“买房啊,不借”这样让人尴尬的话,而是要进一步以关切的态度来确定对方缺钱的原因,比如:
“买房首付不够啊?理解理解,现在的房价的确太贵了。”
而在探清楚原因后,接下来,我们就可以根据对方的原因以及双方关系的亲疏,做出不同的回应。
关系好的:
“丈母娘催着买房,你看能不能借些钱帮我凑个首付?”
“好啊,没问题,我借××元给你,我把我手头上所有的钱都借给你了。”
关系一般不想借的,可以这么回应:
“我媳妇看中了新开盘的一套房子,总价要××万,也正缺钱呢,想帮你也是有心无力啊。”
此时,大家都是为了自己的美好生活在努力攒钱,对方脸皮再厚也不会说“你的美好生活先等等,我的美好生活比较急”吧?
这种拒绝对方的诀窍在于:当对方以某种原因为理由向你借钱时,你以类似的理由来拒绝,对方就无可奈何了,这就叫作“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当然,用这种方法要注意:
1. 当与我们关系密切的亲朋好友向我们求助时,我们先问清楚对方借钱的原因,再尽全力帮助对方。
2. 关系一般但信誉度高、口碑好的朋友,根据实际情况也可以适当帮帮忙。
亲爱的小伙伴们,当下次有人向你借钱时,你知道如何应对了吗?■
作者简介:向军,拆书帮三级拆书家。
文章授权来源:拆书帮(ID:chaishubang),如需转载请联系拆书帮
更多好好说话之道,可参阅中信出版社2017年1月新书,由马东出品、马薇薇等著的《“好好说话”新鲜有趣的话术精进技巧》一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