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这里是汉靓的医药科技前沿的第75期!作为本年度最热门的靶点之一,CD47备受瞩目,尤其是今年三月份CD47龙头公司Forty Seven被Gilead以49亿美金的价格收购。由于涉足CD47靶点的公司比较多,一期节目似乎难以覆盖全部内容,所以我决定多写几期,本期节目就从FortySeven说起。另外,要特别感谢好朋友Parsifal对本期内容的支持和帮助:)
本期的节目主要分为三个部分:1)CD47靶点和Forty Seven介绍;2)核心产品CD47单抗Magrolimab(之前被称作5F9)介绍;3)Magrolimab的前景和挑战
第一部分:CD47靶点的原理和Forty Seven介绍
1.1 CD47的靶点介绍
CD47作为一种广泛表达、细胞表面的跨膜蛋白,通过与巨噬细胞上的信号调节蛋白α(Signal Regulatory Protein α,简称SIRPα)结合,从而发出“别吃我”的信号。CD47过表达不仅存在于大多数类型的肿瘤细胞上,且和较差的肿瘤预后相关,例如NHL(非霍奇金淋巴瘤)、卵巢癌、胃癌和肺癌等。所以阻断CD47-SIRPα信号(例如图1所示的Magrolimab),有望激活巨噬细胞对肿瘤的杀伤。
图1:CD47信号路径
资料来源:Forty Seven公开资料
斯坦福的教授Irv Weissman(也是Forty Seven的联合创始人),揭示了CD47在肿瘤逃逸机制中的重要作用,并提出如下结论:
1)直接阻断CD47”不要吃我”信号,有助于多种类型肿瘤细胞的清除,并能延长患者生存期;
2)治疗抗体释放的“吃我”信号,可以上述的CD47“不要吃我”信号阻断形成协同效应;
3)巨噬细胞能够吞噬肿瘤细胞,进而呈递肿瘤特异抗体而激活T细胞。因此CD47信号阻断和T细胞检查点抑制剂,也可能存在协同作用。
综述所述,抗CD47单抗在肿瘤领域潜力巨大,而在这个领域目前最热门的公司当属Forty Seven。
1.2 Forty Seven的公司介绍
Forty Seven是一家非常年轻的Biotech公司,成立于2014年,总部位于加州,公司的最新产品管线如图2所示。
Forty Seven的核心产品是一款靶向CD47的人源化lgG4单抗Magrolimab(之前被称为5F9)。除此之外,公司目前还有两个在研产品FSI-174和FSI-189,进展尚早,这里就不展开描述了。其中,FSI-189也是阻断CD47-SIRPα这条通路,不过靶向SIRPα——Magrolimab和FSI-189的关系,类似于PD-1和PD-L1的关系。
图 2:Forty Seven的产品管线(截止日期:201912)
资料来源:Forty Seven的公开资料
基于公司对于CD47信号通路的理解(如1.1所示),Forty Seven从四个研发策略推进Magrolimab的研究,那么最新的进展如何呢?且看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Forty Seven的核心产品Magrolimab的详细介绍
关于Magrolimab,首先想和大家强调一下其特有的安全性指标:
1)因为CD47蛋白广泛表达于红细胞表面,所以CD47单抗一个值得关注的副作用就是贫血,Forty Seven对Magrolimab采用了一个非常特别的给药方案:首先采用1mg/kg的启动剂量,消除衰老的红细胞(衰老的红细胞表面CD47蛋白较少,对于小剂量的药物敏感),并刺激网织红细胞的生成(尚未成熟的红细胞),之后再采用较高的30mg/kg的维持剂量,因为此时体内大部分的红细胞属于新生状态(表面CD47蛋白较多),所以不易被药物杀伤,进而减轻贫血副左右;
2)Magrolimab整体耐受性良好,在所有的研究中,即使剂量达到了45mg/kg,也没有达到MTD(最大耐受剂量);
3)最常见的治疗相关的副作用是暂时和可逆的贫血,其他副作用包括输液反应、头疼、疲惫等,大部分的副作用都是轻中度,且容易管理。
下面介绍Magrolimab的四种开发方案,包括:单药、和化疗药联用、和肿瘤靶向药联用以及和免疫疗法的联用,如果用一张图表示,可以参考图3。
图3:Magrolimab的四种开发策略
资料来源:Forty Seven的公开资料
2.1 单药
公司成立之初,就开展了Magrolimab单药在难治性AML(急性髓系白血病)以及一些实体瘤(例如卵巢癌)的研究。例如在临床I期,对于21名可以评价的卵巢癌患者,确定的部分缓解率是 9.5%(2/21),而这些患者都是属于重度治疗患者,至少接受过7次或更多的治疗。
然而Forty Seven的2019年年报披露,虽然Magrolimab单药呈现了一定的疗效,但是不足以支撑上市获批,所以决定聚焦联合用药。
2.2 Magrolimab和化疗药的联合用药
1)和阿扎胞苷的联合用药用于一线治疗AML和MDS(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2019年的ASH会议上,公司展示了Magrolimab和阿扎胞苷的联合用药一线用于高风险AML和MDS(无法进行诱导化疗的患者)的临床Ib研究结果。该研究共入组62名患者,其中46名患者可以进行评价,详细的有效性数据如图4所示。
图4:Magrolimab的临床Ib研究(一线治疗MDS和AML)
资料来源:Forty Seven的公开资料
Magrolimab一线治疗MDS的整体ORR=92%(22/24),CR=50%(12/24);一线治疗AML的ORR=64%(14/22),CR=41%(9/22)。对于MDS和AML患者的中位跟踪时间分别是6.4和8.8个月,中位持续相应时间和OS尚未达到。
通过对患者的基因突变分析结果表明:拥有TP53基因突变的AML患者的ORR=78%(7/9),此外,研究中还发现有响应的AML患者的骨髓中可以观察到CD4和CD8的T细胞浸润,进而证明了两者联用可以诱导特异性T细胞反应。至于安全性数据,两者的联用耐受性良好,和阿扎胞苷单药相比,没有发现增加的毒性。
基于上述临床研究结果,FDA对于Magrolimab一线治疗MDS和AML授予了快速审批,且FortySeven透露,通过和FDA的交流,预计一个单臂的研究可以支持Magrolimab和阿扎胞苷的联用治疗MDS的上市申请,如果一切顺利,预计最早在2021Q4递交BLA。
2.3 Magrolimab和治疗性肿瘤抗体联合用药
正如第一部分介绍CD47通路作用时提到,治疗抗体和肿瘤细胞结合传递的“吃我”信号,和CD47单抗起到协同效应,所以公司一直在尝试Magrolimab和肿瘤靶向抗体,例如利妥昔(CD20单抗)和西妥昔(EGFR单抗)的联用。
Magrolimab和利妥昔的联用针对r/r NHL(复发或者难治的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临床1b/2中,截止到2019年5月,对于可以评价的97名患者(59名DLBCL,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35名FL,滤泡淋巴瘤;以及3名MZL,边缘区淋巴瘤),ORR=45%(44/97),CR=19%(18/97)。
基于和FDA在2019年5月的沟通结果,公司认为一个单臂的研究或许可以支持Magrolimab和利妥昔的联用对于至少接受过两次的复发或者难治的DLBCL的上市申请。此外,公司还在进行Magrolimab+利妥昔+吉西他滨+奥沙利铂的联合用药治疗NHL的研究。
不过Magrolimab和靶向药的联用并非一帆风顺,在结直肠癌领域进行的Magrolimab和西妥昔联用的临床1b/2研究结果,因为响应人数比例较低,不支持上市申请,也将不再推进。
2.4 Magrolimab和免疫疗法的联合用药
同样的,基于前文(1.1)提到的CD47信号阻断和T细胞检查点抑制剂的潜在协同作用,Forty Seven一直在推进Magrolimab和PD-1/L1的联合用药,期望增强抗肿瘤效果。
早在2018年初,Forty Seven已宣布和两家药企合作:1)和德国默克PD-L1药物Bavencio(Avelumab)联用治疗卵巢癌;2)和罗氏旗下的基因泰克合作,和其PD-L1药物Tecentriq(Atezolizumab)联用,探索治疗膀胱癌和AML。2019年4月,公司宣布和基因泰克的新一项合作:Magrolimab、利妥昔和PD-L1的三者联用治疗DLBCL。
Magrolimab和免疫疗法的联用也同样面临失败:2020年1月,公司宣布5F9和德国默克PD-L1的联合用药治疗24名卵巢癌患者的结果表明:ORR=0,SD(疾病稳定)=42%(10/24),也将不再推进。
以上就是Forty Seven根据CD47靶点的机理而推出的四种研发方案,总体来看,MDS、AML和DLBCL是Magrolimab重点推进的适应症领域,而对于卵巢癌和结直肠癌,将不再继续临床研究。
此外,再补充介绍一点:2019年7月,公司和日本小野制药宣布合作,把公司旗下的所有在研CD47单抗(包括Magrolimab)的日本、韩国等地区的权益授权给日本小野制药,首付款是17亿日元(约1560万美元),以及最高可以获得里程碑付款112亿日元(约1亿美元)以及未来的销售提成。此外,作为一家Biotech公司,FortySeven把Magrolimab的生产和制造都外包给了全球CDMO龙头Lonza。
第三部分:Magrolimab的前景和挑战
Magrolimab作为Forty Seven的明星产品,具有潜力成为抗CD47领域的First-in-Class,且抗癌潜力也吸引了Gilead以49亿美金的价格将FortySeven收购,不过根据本期节目对于Magrolimab的描述,可以总结如下:
1)Magrolimab依靠给药方式解决贫血副作用
由于红细胞表面广泛CD47的表达,CD47单抗容易导致红细胞被巨噬细胞的吞噬,进而导致贫血,但Magrolimab采用了一个特殊的给药方式,有效的降低了贫血的副作用。当然,其他公司开发CD47单抗时,会采用其他策略解决贫血副作用,例如设计出和红细胞表面CD47蛋白结合力低的抗体等,我们下次在CD47的系列报告中再和大家详细介绍。
2)Magrolimab的单药治疗效果不足以支持上市申请
Forty Seven在AML以及卵巢癌等领域进行了Magrolimab的单药研究,尤其在Magrolimab治疗r/r AML的临床研究中,39%(7/18)的患者中,观察到了骨髓样本中原始细胞(Blastcell)的减少。但单药研究中有限的患者相应人数,让Forty Seven决定聚焦Magrolimab的联合用药。
3)Magrolimab在多个血液瘤领域值得期待
根据目前的临床研究结果,Magrolimab和阿扎胞苷的联用在MDS、AML领域,ORR分别达到了92%和64%,另外,Magrolimab和利妥昔的联用治疗r/r NHL,ORR是45%;这些结果都让Magrolimab在血液瘤领域的前景充满期待。
4)Magrolimab在实体瘤尚没有找到突破点
Magrolimab无论在单药还是联合用药在实体瘤领域的进展,效果都不甚理想,包括和西妥昔联用治疗结直肠癌,和德国默克的PD-L1联用治疗卵巢癌等。如果Magrolimab在实体瘤领域无法突破,将极大地影响其未来的峰值销售。
布局CD47的公司除了Forty Seven,还包括Celgene、Trillium、ALXOncology,国内的天境、信达、恒瑞、宜明昂科、再鼎等,在之后的节目中再和大家介绍。以上就是本期节目的全部内容,本期和大家回顾了被Gilead收购的Forty Seven的核心产品CD47单抗Magrolimab的原理、开发策略、临床进展以及未来前景等,这里是汉靓的医药科技前沿的第75期,感谢大家的收听/收看,我们下期再见!
往期节目(最近30期):
【45】Illumina三季度回顾,兼谈其对PacBio的收购
【46】修美乐在欧洲究竟降价多少?先从AbbVie的三季报说起
【47】肿瘤液体活检可能成为一线检测手段?从Guardant的三季报说起
【48】Tesaro被收,同致力于PARP抑制剂的初创公司Clovis何去何从
【49】Blueprint:Loxo的竞争对手&基石药业的合作药企
【50】Abbvie的2018业绩点评: 后修美乐时代,增长动力源自何处?
【51】新基的2018年报点评,兼谈其和BMS的合并
【52】Guardant的2018年报点评,兼谈肿瘤基因测序行业发展和个人思考
【53】从微芯生物的西达本胺,谈全球HDAC抑制剂研发现状和前景
【54】从微芯生物的西格列他钠,谈PPAR激动剂在糖尿病和NASH领域的全球进展
【55】从吉利德的最新报表,看其在HIV、HCV、HBV以及CAR-T等领域的最新进展
【56】从港股疫苗第一股的康希诺谈全球脑膜炎疫苗行业
【57】从首个以第五套标准申报科创板的泽璟制药,谈全球晚期肝癌药物市场
【58】Illumina的2019Q2点评:业绩不达预期,肿瘤业务却依然强劲
【64】诺华拟97亿美金收购降血脂RANi药物inclisiran,PCSK9单抗何去何从
【65】《组装人》读书笔记:现代器官移植之父斯塔泽的传奇一生
【66】读书笔记之《病毒星球》:从古老的鼻病毒到四十年前的埃博拉,生命本是不断闪转腾挪的DNA
【67】再谈PARP抑制剂:GSK的尼拉帕尼如何向AZ的奥拉帕尼发起挑战?
【68】阻击埃博拉:从默沙东和康希诺的疫苗到再生元的抗体药物
【69】再谈JAK抑制剂:当辉瑞的托法替尼和Incyte/诺华的鲁索替尼已成重磅药物
【70】读书笔记之《猎药师》:从植物时代到基因工程时代,新药探寻走过了怎样的旅程
【73】读书笔记之《基因泰克》:40年前创立的伟大生物科技公司的传奇经历
【74】一张图展示Illumina的2020Q1业绩&NGS如何抗击COVID-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