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中国之声,最新闻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新华社  ·  夜读|最舒服的关系莫过于此 ·  2 天前  
新华社  ·  大年初三,接福啦! ·  4 天前  
中国新闻网  ·  马丽春晚登场,网友一看:快去医院吧! ·  6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陋室铭》(刘禹锡)丨那些年,我们一起读过的课文

中央广电总台中国之声  · 公众号  · 社会  · 2017-06-09 20:00

正文


戳音频,让全国最好的声音带你穿越回到少年

 


初中《语文》第二册 2001

陋室铭


《陋室铭》选自《全唐文》卷六百零八集,为唐代诗人刘禹锡所作。


刘禹锡(772年—842年),字梦得,河南洛阳人,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有“诗豪”  之称。刘禹锡诗文俱佳,涉猎题材广泛,与柳宗元并称“刘柳”,与韦应物、白居易合称“三杰”  ,并与白居易合称“刘白”,有《陋室铭》《竹枝词》《杨柳枝词》《乌衣巷》等名篇。


《陋室铭》的创作,其背后还有这样一则小故事:刘禹锡因在任监察御史期间,曾经参加了王叔文的“永贞革新”,反对宦官和藩镇割据势力。革新失败后,被贬至安徽和州县当一名小小的通判。


按规定,通判应在县衙里住三间三厢的房子。可和州知县看人下菜碟,见刘禹锡是从上面贬下来的软柿子,就故意刁难。先安排他在城南面江而居,刘禹锡不但无怨言,反而很高兴,还随意写下两句话,贴在门上:“面对大江观白帆,身在和州思争辩。”和州知县知道后很生气,吩咐衙里差役把刘禹锡的住处从县城南门迁到县城北门,面积由原来的三间减少到一间半。新居位于德胜河边,附近垂柳依依,环境也还可心,刘禹锡仍不计较,并见景生情,又在门上写了两句话:“垂柳青青江水边,人在历阳心在京。”



那位知县见其仍然悠闲自乐,满不在乎,又再次派人把他调到县城中部,而且只给一间只能容下一床、一桌、一椅的小屋。半年时间,知县强迫刘禹锡搬了三次家,面积一次比一次小,最后仅是斗室。


刘禹锡想想这位势利眼的狗官,实在欺人太甚,遂愤然提笔写下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陋室铭》,并请人刻上石碑,立在门前。

请输入标题     bcdef

想听更多课文?

直接戳文末“阅读原文”,或进入中国之声微信公众号,点击底部菜单栏“读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