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鲸Media
“入深海谈教育,放眼界做文章”。鲸媒体是一家面向教育产业的专业媒体,由行业、资本、媒体等各领域资深人士创办。面向教育产业的商业化领域,提供基于资本、产品、趋势、动态、模式、思想等方面的深度观察、分析、解读等高质量的原创内容。
51好读  ›  专栏  ›  鲸Media

儿童科学教育?知识分子结盟百名科学家“探路”

鲸Media  · 公众号  · 教育  · 2017-06-27 08:42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本文共 3464 字,预计阅读 4 分钟

在《生物学家解读藏在动画片里的科学》节目中,童心未泯的奶爸、80后生物学家王立铭告诉孩子们《小猪佩奇》里的佩奇鼻子为什么那么长、《千与千寻》中的小煤球是否真的存在、哈利波特与麻瓜怎样才会拥有魔法。


这是知识分子旗下科学教育付费产品“科学队长”的一款节目, 该产品“科学队长”以科学内容为核心,邀请一线科学家担任主讲人,为孩子们讲科学; 而“知识分子”是由资深媒体人、前《创业家》副总裁纪中展,与三位科学家饶毅、鲁白、谢宇联合创办的科学媒体和科学教育平台。


据知识分子CEO纪中展向鲸媒体透露, 作为科学媒体的《知识分子》目前拥有70万用户,其中50%是硕士学位,50%是科研院所的从业人员。除了媒体面向高端受众人群外,科学家教育产品“科学队长”主要面向3-12岁儿童教育。其中,对于3-9岁阶段的儿童,推出了科学队长付费语音产品;对于9-12岁阶段的儿童,今年7月面对小学阶段的“科学课”也即将上线。


“科学队长”语音产品的目标是,牵头百余名科学家,基于5000多个科学知识图谱进行归类,预计在2018年12月前完成100档、每档52期、总计5000余期的音频节目,被称之为语音版的“十万个为什么”,目前已经陆续推出24档节目。


从资深媒体人到创业者,纪中展又会和三位科学家产生哪些火花呢?在知识付费的时代他们又该依靠怎样体面的商业路径来反哺科学传播?



‍‍ 由资深媒体人转型创业,与三位科学家“珠联璧合” ‍‍‍‍‍‍


‍‍‍‍‍‍‍‍‍‍‍‍‍‍纪中展是资深媒体人,曾任《创业家》副总裁。谈到创业,他对鲸媒体表示,希望可以把科学教育这件事长久做下去,毕竟教育这个事儿,从来不是风口上的短线行业。‍


2015年初,纪中展与三位科学家初识,他也记不清经过多少次或务虚、或务实的理念与实践模式的沟通,四个人对于中国科学传播和科学教育的理念逐步达成一致。‍‍‍‍‍‍‍‍‍‍‍‍‍‍‍


‍2015年8月公司成立,知识分子便定了两个目标:一是推进中国科学教育体制改革和科技政策咨询;二是促进科学文化传播。大方向定好之后,知识分子打算从科学教育IP化入手,希望在“科学启蒙”时代找到一条体面的商业路径来反哺科学传播。‍

根据中国科协发布的第九次中国公民科学素质调查结果显示,2015年我国具备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为6.20%,而美国在2000年时,公众达到基本科学素养水平的比例已高达17%。


2016年9月,依靠知识分子科学媒体的平台与三位科学家的影响力,知识分子上线一款知识付费的科学教育产品——科学队长。该产品以科学内容为核心,邀请一线科学家担纲主讲人,为孩子们讲科学的亲子科学音频节目。


据鲸媒体了解,科学队长的讲述人都是来自科研一线的科学家:如北京天文馆馆长、天文学家朱进,中科院研究员、古生物学家徐星,浙江大学教授、生物学家王立铭以及厦门大学教授、海洋生物学家刘敏等。


目前,国内科学教育主要依靠教育界,科学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儿童科学思维和认识事物的方法,纪中展表示,希望科学队长能将科学与教育进行深度融合和创新,解决目前学校科学教育缺乏科学家系统参与的短板。


有趣的是,科学队长采用了果蝇作为吉祥物。据介绍,在20世纪生命科学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果蝇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是十分活跃的模型生物。早在1908年,天才的遗传学家摩尔根把它带上了遗传学研究的历史舞台,约在此后30年的时间中,果蝇成为经典遗传学的“主角”。



纪中展介绍,上线之初,科学队长这款产品并未做过推广,只是借由三位科学家和纪中展朋友圈的影响力,在各大平台进行传播,上线一周后,该产品的订阅收入便达到了几十万元, 目前拥有5万付费用户,平均客单价达到316元。



推出小学科学课,试水C端业务


作为科学媒体的“知识分子”目前拥有70万用户,除了高端受众人群外,科学教育产品“科学队长”还主要面向3-12岁儿童教育。


对于3-9岁阶段的儿童,知识分子于2016年9月推出科学队长付费产品,"科学队长的产品形态非常简单,是一个体系化下的碎片化表达,主要面向3-9岁孩子提供科学常识和科学知识科学素养。"


据纪中展向鲸媒体介绍,科学队长方面根据5000多个知识点组成的科学知识图谱,将其归纳成100档,每档节目52期,总计5000余期节目。同时,科学队长在100档学科领域找到最重要的科学家,邀请科学家作为主讲人,每期节目十分钟左右。签约科学家的形式主要是与科学家达成合作,给他们稿费。


虽然看似是简单的十分钟音频,但是科学队长负责人向鲸媒体透露,音频制作的背后,科学家要录制一天,甚至要录制几个小时才能出来这样的效果,录制完成后,还要对音频进行混音、配音、声效等等。


据介绍,科学队长每档节目推出52期,订阅一年99元。 谈及为何使用这个定价,纪中展表示,三位科学家对于价格的设想是,希望五线城市月薪2000元的家长也可以支付得起订阅的费用。


据纪中展介绍,科学队长目前的购买者主要是介于80后到90后的家长,家长购买后与孩子一起来收听,比较适合亲子共享的场景。“收听最频繁的两个时间段一个是7点半到8点半早高峰送孩子上学时段;另外一个是晚上睡觉之前的八、九点时段。”


不过,他还提到有意思的现象是,通过后台数据监测发现,用户分布在一二线城市和三四线城市的比较多。他还透露,科学队长比较注重公益,正逐步往中西部倾斜,包括一些学校和公益组织。此外,科学队长还将对音频内容进行转化,开发相关App,推出科学家回答功能、系列书籍等。


对于9-12岁阶段的儿童,今年7月面对小学阶段儿童的“科学课”也即将上线。 今年2月,教育部发布政策规定,“小学科学”将成为小学课程的“必修课”。 目前,科学课的课程内容主要分为生命科学、物质科学等五个学科课程。


据了解,科学课目前可能会采用的模式是,课上采用大班直播、小班辅导的形式,课后学生在家进行实验。科学家会系统依据学校科学课程标准进行,而小班则是更具个性化的辅导。


他表示,科学队长推出的科学课目前正在试水C端业务,暂时不会考虑进入公立校。 在他看来,“To B和To C是两种不同的逻辑,做To B产品要满足采购方;而To C产品,我们只需要满足用户需求,走这条路则比较方便。”



“我们不是提供内容付费服务,而是科学教育”


《知识分子》公众号由饶毅、鲁白、谢宇三位学者创办并担任主编,甚至几个人在创办之初曾定下这样的规定, “知识分子这个公众号至少在五年或者更长时间之内不会进行商业化:不发软稿,不接广告。”


目前,知识分子有近千位科学家参与知识分子的审校与撰稿工作,拥有70万订阅用户,其中50%都属于硕士;50%是科研院所的工作人员。


据了解,知识分子目前已经在今日头条上形成了头条号矩阵。自运行一年以来,纪中展总结,“ 知识分子”文章经常突破十万阅读量的原因有几个方面:一是选题原则;二是核心能力(科学家资源);三是知识分子拥有属于自己的内容生产、分发、变现的方法。“但我们自己做平台和渠道,分发主要依靠今日头条等大平台。”


现在内容创业越来越受到追捧,从PC到互联网,流量在中间发生了一个阶段性的变化,其入口的价值巨大,从巨大的流量入口到精准对接人群,一个垂直媒体亦如此。


他认为,媒体的纵深化促使记者的身份也要发生变化,而不仅仅只是一个旁观者。记者不再是一名单纯的记录者,写别人故事的人,而是要把自己当做这个行业的研究者,或者是VC,具备一定的知识储备能力和判断力。


纪中展曾总结关于内容创业的4个趋势:专业垂直化、重度运营化、社群化、介质融合化。 他以知识分子为例,目前该平台拥有接近40人的团队,编辑只占1/3,剩下的人做产品、做运营、做市场。在他看来,一个好的内容,只有推出去才是有价值的;一个好的垂直媒体,内容和运营团队的配比应该是1:3。


前不久,知识分子获得了好未来和宝宝树的投资,在科学教育领域获得新的战略意义。纪中展对内容创业有着深刻的认识,但对于风口上的知识IP付费,他却认为,“我们不是提供付费内容服务,而是科学教育,就是要踏踏实实地做教育。”



回复关键词 “蓝皮书” ,了解购买《中国中小学创客教育行业蓝皮书(2016-2017)》


▼点击阅读原文进入【鲸媒体小铺】,购买【创客教育行业全图】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