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9年7月5日举行的首届AICT-AsiaPCR会议上,南京市第一医院陈绍良教授与新加坡国立大学心脏中心陈淮沁教授联手多位国内外专家,即时讲解及分析、点评新加坡国立大学心脏中心刘发浩副教授、骆培焕医生完成的一例IVUS指导下高危复杂真性分叉病变PCI的现场手术直播。陈绍良教授、陈淮沁教授等就现场专家提出的关于DK CRUSH术式应用、操作要点等一系列提问做了详细解答及经验分享,并为与会专家展示了新型HD-IVUS在PCI中全程指导的实际应用,为现场专家奉上了一场非常精彩的学术盛宴。
一例复杂真性分叉病变
陈淮沁教授首先对患者情况进行了简要介绍。患者男,68岁,2019年6月出现心绞痛症状,合并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曾在2015年于前降支(LAD)近端植入一枚2.17×12 mm DES;右冠(RCA)近端植入一枚3.0×15 mm DES。冠脉造影结果显示,左主干(LM)合并三支血管病变(TVD),LAD开口、回旋支(LCX)开口处狭窄,为Medina(1,1,1)复杂真性分叉病变。FFR=0.74,IVUS结果显示,LM最小管腔面积(MLA)=3.8 mm2。EuroSCORE(mortality logistic):0.63%;Syntax评分:28分。患者拒绝CABG,计划在IVUS指导下行左主干分叉病变PCI。
IVUS指导下的Mini-DK CRUSH
刘发浩副教授、骆培焕医生作为术者,在术前应用HD-IVUS评估病变部位血管情况,结果显示,LAD开口处狭窄严重,LM较短且存在不稳定斑块及钙化。HD-IVUS超声频率为60 MHz,相较于第一代40 MHz的IVUS,在横向分辨率、轴向分辨率、组织穿透厚度、回撤长度等方面均有较大提升,可更为清晰地评估血管内部情况,更有助于术者进行适合患者的临床决策(figure 1)。
Figure 1
HD-IVUS vs. IVUS
通过对HD-IVUS图像进行解读,现场专家讨论后一致认为,需将LM纳入支架覆盖范围内,拟行Mini-DK CRUSH。术中,先于LAD植入一枚SYNERGY支架,随后使用预留在主支中的NC EMERGE球囊行CRUSH,退出LAD导丝,RE-wire再入LAD,应用HD-IVUS检查导丝RE-wire支架网眼位置,确认导丝于近端支架网眼RE-wire,再行第一次对吻扩张。接着在LCX开口处植入第二枚SYNERGY支架,再次由支架近端网眼RE-wire进入LAD,行第二次对吻扩张,最后在左主干末端POT,使支架完全贴壁。术后,行HD-IVUS检查支贴壁情况,复查造影显示TIMI血流三级。
更适合真性分叉病变的DK-CRUSH
作为DK-CRUSH术式开创者的陈绍良教授,在会议现场全程指导此次手术的进行,并对术者的手术技术及操作技巧给予高度赞扬。陈绍良教授表示,该患者是一位高危复杂真性分叉病变患者,且左主干末端有很大的区域来进行POT,所以对于这类患者,DK-CRUSH是首选。而在处理左主干分叉病变过程中,为保护左主干,通常将球囊退入到左主干中,避免接近病变部位。此外,在使用DK-CRUSH术式时,如果侧支血管即刻效果较好,在边支支架植入后可不立即进行球囊扩展,这样也不会在CRUSH过程中引起并发症。
陈淮沁教授作为此次会议主席之一,为现场专家详细解读了术中各个阶段的HD-IVUS结果,并根据腔内影像学检测结果,针对支架覆盖范围、手术治疗策略选择、术中具体操作要求等问题与现场嘉宾及术者进行了热烈讨论。精彩的手术直播不仅展示了术者的高超技术与嘉宾的丰富经验,同时也解答了广大临床医师关于DK-CRUSH技术及HD-IVUS应用中的困惑,为国内外临床医师处理分叉病变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热烈的讨论,宝贵的经验
精彩的手术直播不知不觉走到尾声,术者精湛的操作以及嘉宾的深入解读给参会的众多医师留下了深刻印象,HD-IVUS的图像解读与DK-CRUSH的技术要点解析也让与会医师收获颇丰;与会专家认为,HD-IVUS更清晰的图像大大简化了临床医师的学习曲线,为精准PCI手术的实施增添了一双更加“明亮的眼睛”。一场场精彩的手术直播,一例例生动的病例展示,不仅展现了PCR全球系列会议的教育知识和亚太地区的技术专长,也与全球心血管医师共同见证了亚太地区介入心脏病学领域的蓬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