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2个月的时间,准备一场四合院里的公开展览,向世界宣布自己5岁了。一家创业公司,做这么一件充满初心的事情,并不多见。
这家公司叫LXU,L和U分别是两位创始人英文名字的缩写:Levi (李雨)和Una (巍婷婷)。5年前,两个传媒大学广告学院的毕业生,没有在公司里正式工作过一天,就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旅。但或许正因为没有经验的羁绊,LXU和那些从4A跳槽出来的创业项目非常不同,你你甚至很难用广告公司来定义它。
在这个主题为“以_乘”的5周年展上,你会发现LXU的客户范围和作品形式太丰富了,很难用“广告公司”来定义它:不仅有为麦当劳、Mini、淘宝、欧莱雅、New Balance、Google等大公司制作的商业广告项目,还曾把一些深度媒体报道内容转化成轻松易懂的信息图、给北京国际设计周策划展览开幕视频、为大学视觉系设计过教学案例等等。
李雨把LXU这个复杂的定位叫做 ——“内容营销和设计创意公司”。
5年成为现在的样子,用“一切从零开始”来形容LXU最合适不过的了。在它的故事中,你能看到在这个新媒体营销环境下,两个年轻人如何以敏锐的洞察力和勤奋成为了新一代不太一样的广告人。
和许多这几年成立的广告公司一样,李雨和巍婷婷能走上创业之路也是得益于社交媒体的发展。2011年,正当微博还是公知大V和社会议题的聚集地时,两个大四学生把信息可视化设计的毕业作品《北京房事》发到了微博上,引起了超乎想象的关注和转发量。在微博上,他们不仅收到了不少工作offer,还有各种各样的客户订单。
于是两个热血的年轻人决定不去公司当螺丝钉,在传媒大学附近租了一套民宅当办公室,成立了LXU工作室。
创业起初的一整年里,只有李雨和巍婷婷两个人,对于各种找上门的客户和项目,从做LOGO设计、设计海报、视频制作、到信息图,他们统统都接。除了过年回家那几天,两人全年没有休息过一天。
但签了合同不付钱、客户对创意指手画脚、对刚毕业的小毛孩的不尊重,都是两人的日常。“那时候找到我们所有人,我们都觉得是恩客,因为自己没有什么资历。但每个项目我们都报着一种希望做成展示案例的心态在尽全力。”李雨说。
幸运的是,在广告圈里,新型的创意和公司总是传的很快。2012年,微博推出了长图功能,这让信息图这种在国内相对新颖的内容形式突然流行起来。
不过李雨和魏婷婷从来没有让自己只沉浸在服务客户的忙碌中。在变化飞速的社交媒体面前,两人总是在探索什么样创意形式更适合传播。
在2012年初,两人希望尝试在微博上做更有互动性的创意,便把一年所有的节日都搜罗了一遍,筛选10个做了一套GIF图,成为最早做动态海报的广告公司之一;当微博推出九宫格的时候,LXU也是第一时间尝试如何让九宫格动起来的;当2014年微信开始逐渐成为营销的新阵地时,LXU也很快发现之前动态信息图形式不适合微信传播,于是立刻研究开发H5。
几乎每一次的改变都是LXU自发去做的,然后再将新形式的创意推荐给客户,这在大的广告公司里几乎是不可能发生的。这也是为什么在社交媒体新营销中,越来越多的大公司会去和一些小型广告公司合作的原因。
比如麦当劳这样的公司虽然在传统ATL广告(电视、杂志、户外、大型营销活动等)和门店设计上依然选择和4A合作,但在社交媒体的部分,却一直在跟新型广告公司合作。在麦当劳过去几年新增的代理商中,除了环时互动,还有像LXU、Junct这样“小而美”的公司。
“在独立创意机构上我们也看到很多优势:更了解社交媒体和年轻人,更接地气、更快的反馈速度。”麦当劳中国公共关系副总裁许颖婷接受界面采访时说。
自从2014年麦当劳接触第一次找LXU做几张简单的动态海报开始,到复杂的H5,到今年的视频广告,“无论从预算及对品牌的重要性来说,都是逐渐增加的。” 许颖婷表示。
把单一的项目执行发展成更有主动性的深度长期服务,提高自己在广告链中的话语权,也一直是LXU努力的目标。
今年7月,麦当劳与LUX合作制作了视频广告《薯条必修课》就是完全由LXU主动向麦当劳提出的,他们希望为麦当劳经典产品做一套有趣的画像。这跟原有客户找LXU做一个小项目的创意执行,是个突破性的变化。虽然麦当劳目前只拿薯条做了一次尝试,但这至少是个不错的开始,《薯条必修课》让客户和许多消费者都眼前一亮。
为了争取与麦当劳加深合作,LXU其实做了相当多的努力。李雨就自己做了一本关于麦当劳的简报,里面收藏着在微信、网络、杂志上看到的各种关于麦当劳的讨论和深度报道。 “有时候拿出来看一看可能会有灵感。和客户聊起来,他会觉得我们很了解他。”李雨说。
不过一家大公司把品牌大项目交给一个没有全案经验的小公司,是一件困难的事情。像麦当劳这样的客户对于和LXU深度合作表示谨慎有它的道理。
缺乏经验,无论是对客户,还是对于公司,一直是李雨和魏婷婷这几年面临的最大挑战。就连他们有时也会怀疑,是否自己选择错了,应该先去公司多积累一些经验再创业。
首先对于一家小公司,想要招到优秀人,就非常困难,再加上两人没有任何管理和招聘经验,就更艰难了。创业第二年,他们才从校友中招了一名学妹,有了第一个员工。而直到2014年LXU第三次搬家时,公司的正式员工也就6个。
对于广告创意公司来说,人其实是唯一的核心竞争力。魏婷婷还记得第一次有员工提出离职的时候,她好几天都缓不过来,“有种分手被甩的心痛感觉”。除了伤心,她还有种挫败感,“是不是自己哪里做的不好”。
最近两年LXU开始建立起更大的业界名声,招聘变得相对容易。但员工招进来之后如何管理,如何从“一个项目所有人一起上”的小作坊模式转变成一个有组织架构的公司,从生产方式上提高效率,成了更大的挑战。
为此两个年轻人不得不狂看一堆企业管理书籍,还不断咨询同行的前辈们其它的公司管理架构都是什么样的。今年年初,李雨和魏婷婷对LXU从组织架构到业务进行了一次系统性的梳理。
在目前LXU建立起的管理架构中,已经有了三个层级,最上面是客户总监(李雨)、创意总监(魏婷婷)、设计总监和AD,中间是Group Head(项目负责人),然后是文案、插画、设计、3D等拥有不同专长的人员。每个李雨谈下来的项目会交给Group Head,然后Group Head再根据项目需求组建项目组。
为了确保流程化的运转不影响LXU的创新精神,LUX还成立了两个颇有理想主义色彩的新品牌——LXU Lab和LXU Play。
Lab主要负责一些非商业化的项目:类似之前之前动态海报、H5等,主动探索新形式;还有与高校、出版社合作,输出LXU自己的一些方法论等等。“从今年开始,每年我们会从Studio(广告业务)的盈利中播出来一部分资金支持Lab的发展,” 李雨说。
这次在北京人文艺术中心举办的五周年展览就是由Lab项目组负责的,也是这家公司第一次尝试策划一场活动。在展览上,还可以看到LXU Lab今年7月和8月与北京服装学院视觉系的合作:为2016年春季新开设的信息可视化设计课程撰写的案例。
据李雨介绍,目前跟传媒大学、北服、清华美院等高校都已经有合作计划了,Lab的工作立项已经排到了明年夏天。
另一个新业务LXU Play又是个完全不一样的东西,目标是尝试用甲方思维自己做产品。
它的第一件作品是一个手臂上带着纹身的黑猴子手办,已经在展览上初次亮相了。同时还有一款与Aline Studio合作的笔记本也会在近期上市。
这个听起来庞大的三大业务布局在北京二环胡同里的一个小四合院里已经显得有些拥挤了:一侧是20多人的办公区,一侧是会议室,还有一侧是一个工作坊,里面挤满了全套木工设备、3D打印机等各种设备。李雨预计等明年4月合同到期,就要第四次搬家了。
“以前大家都说去工作室,现在大家都说去公司。”魏婷婷说。
这不仅是公司规模上的转变,也是一种心态的转变。如今,李雨和魏婷婷已经不会在客户面前感到卑微,不会遇到困难再轻易怀疑自己,曾经出门见客户都喊哥哥姐姐,现在发现有不少已经是同龄人了。
李雨现在的理想,是希望LXU成为一个比自己活得更久的品牌。
这是一个认真研究营销和创意的地方
看你卖(kannimai)
▽点击“阅读原文” 下载界面新闻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