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正式完成上市之后,由于较高的市值和连续的涨停,顺丰和顺丰的实际控制人王卫成为一大热点。
顺丰去年的年会上,王卫表示顺丰这几年为了业务压力,为了上市,有点信仰迷失掉了。“我不接受,我不认可,我们这几年所谓的辉煌。”
在股市中的表现回归平静之后,顺丰又先后曝光了顺丰大当家、顺丰彩等非主营业务布局。顺丰频频传出布局非主营业务,跳出单纯的快递物流产业链。
面对商务件市场增速低迷,顺丰对商业的痴迷和类似彩票这类超乎预期的布局,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顺丰对拓展新业务、打开新增长点的焦虑。
在刚刚过去的2016年,顺丰的扣非净利润超过了26亿元,但对于顺丰来说,压力还在后面。
来自通达系企业的竞争压力将随着资本的入局而进一步激化,连续三年高额业绩承诺虽然完成起来并非难事,但依然要求顺丰保持高速的增长。
顺丰目前的业务以商务件为主,电商件占比很少。值得注意的是,现在商务件市场的增量较小,相比之下,电商件继续保持高速增长。从2016年年报可以看到,2016年顺丰实现快件业务量25.80亿票,增长31.00%,低于行业51.4%的增速,主要是因为高端商务快递需求增长低于电商快递,而顺丰的业务量增速远低于通达系,市场份额继续下滑,压力可想而知。
顺丰也尝试过做电商件,但在2012年开启切入电商件的尝试并不成功,较高的价格让顺丰在电商市场缺乏吸引力,除了少数高端电商平台,顺丰一直没办法打开电商市场。
收购百度外卖看上去是一次跨界尝试,这种尝试顺丰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在过去数年间,顺丰一直在尝试跳出单纯的快递业务,从电商到O2O,顺丰一直希望把快递流量转化为电商流量,或者说获取真正属于自己的流量,而不仅仅是给别人送快递。
这样的尝试对于顺丰来说从来不是容易的事情,从E商圈、顺丰嘿客到顺丰优选、顺丰大当家,顺丰独自在商业领域的尝试始终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巨额亏损之下,顺丰不得不将商业项目剥离出上市板块。
如果顺丰真的收购百度外卖,那么这将是顺丰上市后首次通过大规模并购进行跨界。其中潜藏着机遇,但风险和困难也可能超出顺丰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