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8月,从香港大学硕士毕业后,朱莉最终选择进入到一家香港头部保险企业,她目标明确,判断现在入场时机正合适。
一方面,是源于确实有同校师姐在一年甚至半年时间内,就拿到百万年薪的案例背书,让朱莉看到了这个行业的“钱”景。另一方面,她目前所在的保险团队,港硕扎堆,团队设定的目标是服务内地高净值群体,平均年龄在35岁左右,尤其是,近几年,一些人踩中了诸如直播等新兴行业的风口,在短期内实现了财富爆发。
这些目标客户,需要高学历的年轻保险经纪人为他们服务,朱莉说,比如,她所在的团队成员,有些在对接内地明星、网红等群体,一单佣金极高。
Tech星球与多位从事保险行业的港硕毕业生交流发现,一部分毕业生加入保险行业,是源于熟人效应,从校友群或者熟人圈里面看到成功先例。还有一部分毕业生,则是为了顺利推进续签。
如朱莉一般,毕业生可以申请IANG签证(非本地毕业生留港/回港就业安排)留在香港,通常有两年时间窗口期去找到工作,随后再进行延长签证申请,直到留在香港满7年后便可拿到永居身份。
而通常满足续签需求,毕业生找到的这份工作收入需要达到一定标准。保险经纪人,便成为一些毕业生退而求其次的选择。也因此,素有“港漂的尽头是卖保险”的热梗流传。
此外,这两年香港加大招揽人才力度,很多申请来港的高才或者优才,本身在内地就积累了一定的人脉圈层,且因为工作时间灵活自由,从而选择了保险行业。这些人也共同推动了保险行业中的高学历含量。
北京大学发布的《2023年中国保险中介市场生态白皮书》数据显示,这一年,高学历保险营销员的比例上升显著,本科及以上学历占总体26%,且35岁以上营销员比例显著增加,占总数的85%,比2018年增加了三成。
港硕毕业生们,本身也是一些保险企业中意的目标。要知道,保险经纪人有一项收入来源是发展下线,每个代理人可以从下线的收入提成,若是能够招聘到足够多的下线代理的话,则意味着自己收入也增加。
从事保险经纪工作需要考取资质,保险中介人资格考试,俗称“考牌”,通常会在香港职业训练局大楼(VTC Tower)举行,朱莉介绍,考试结束后,这里通常会有聚集许多保险经纪人,与考生搭讪,邀请进入其所在的保险企业。
与此同时,去年2月,内地和香港恢复通关,吸引了更多人入局“淘金”。香港保监局的数据显示,香港持牌保险中介人数从2023年3月底的114007人增长至7月底的116040人,4个月增加了2000人。
大婷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今年刚全职进入保险行业,吸引她的是这份工作的灵活度和自由度。刚拿到香港保监局颁发的执业牌照第一周,她顺利签下了来自北京天使客户的保单,为后续业务拓展打下了信心。
大婷向Tech星球坦言,刚开始,比起无法理解,家人更多地是为她担忧,“外界对保险销售还是存在一定偏见和刻板印象,名校毕业、硕士学历去卖保险,他们担心我心理有落差。而且,由于过往并没有销售经验,他们也担心我因为发展不顺利而产生过度焦虑。”
幸好自己后续的心理状态调节过来,大婷说,业务发展也比较稳定,家人悬着的心也慢慢放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