棕榈 2025 Fall 学员 W
本科:上海外国语大学
专业:
工商管理+英语双学位
GPA:3.7+/4.0(均分 89)
雅思:7
GRE:319
offer
香港大学
(QS 世界 17)
Master of Global Management
香港中文大学
(
QS 世界 36
)
MSc in Marketing
南洋理工大学
(QS 世界 15)
MSc in Marketing Science
我本身是一个很喜欢捣鼓社媒软件、摄影、手账的人,MBTI 是 ENFP “快乐小狗”,非常喜欢尝试开放、新鲜变化的事物。同时我心思比较敏锐,善于观察并捕捉到细节,很擅长沟通交流。
从这些方面来看,市场营销专业非常符合我的性格和偏好。
除了兴趣外,我之前学习的一门
公关课程
也让我对品牌战略产生了兴趣。加上
我在本科阶段学习了大量数据分析、编程的课程,多段在电商部的实习让我看到了未来营销的趋势,
因此我所选择的大部分项目都偏向数据决策,希望未来能深耕数字营销领域。
我最初打算主申英国,包括爱丁堡大学、伦敦国王学院等。但
因为今年港新这边
的
申请进度突然加快,
我在
一个半月时间里拿到三个港新 offer,那时我只投递了英国的爱丁堡大学。
一开始爱丁堡大学是我的梦校,但就项目本身来说,爱宝的市场项目偏传统,港中文的课程设置更加符合我的期待。
另外英国这边秋招会面临时差,
而香港距离近,方便实习和面试,所以我决定放弃英国院校的投递,坚定地选择了港中文!
我的留学想法起源于一个遗憾——我在大二时错过了学校提供的欧洲院校交换的机会。当时我也对公关产生了兴趣,了解到这是国外发展起来的学科,留学深造会是更好的选择。也在那晚,我仔细考虑了我的未来规划。
本科校内风景
学员供图,禁止转载
当时我处在保研边缘位,有考虑过是不是要保研留学两手抓。后来,通过一年的均分提升,
最终绩点是处于保研位的,不过考虑了自己的规划,我放弃了保研的资格。
最初,家里对我留学的想法还有所顾虑。但后面我自己申请了港大的暑校,这段经历让他们改变了想法。一方面我了解到港校的教学方式确实与内地不同,这增强了我出去深造的决心;
另一方面,家里看到我能够独立生活,便放心一些。
港大交换期间
学员供图,禁止转载
我在暑校期间认识了一些非常优秀的同学和老师,他们给了我很多启发。
我意识到很多人是真正热爱这个行业的,因此我决定通过相关实习深入了解这个行业。
零经历的小白找第一段实习非常困难,在我有了比较清晰的专业选择后,大二暑假家里帮忙介绍了
第一段品牌管理的实习
,
在
一家专注于培育海外新锐美妆品牌的企业,这段经历让我领略品牌建设的魅力,也增强了我对这个行业的兴趣。
9 月回校后的大三学期,我立刻投身于雅思备考。雅思尘埃落定后,我立刻开始准备寻找我的
第二段实习
。在和辅导员聊天的契机中得知她有 4A 广告公司的朋友,于是她帮助我们学院的同学内推了简历。
第二段实习
学员供图,禁止转载
我在众多岗位里
选择了电商部门
。
主要负责日报制作和 brief 对接,同时初步了解流量投放以及后台数据库的图片库维护。
这让我对如何通过广告和营销活动吸引和转化潜在客户有了进一步的认识。
有了前两段比较垂直的实习经历,我在
第三段的实习
寻找中有了明确的目标,那就是甲方电商部门,因为我想深入理解营销决策背后的思维和逻辑。
由于我想要提升 GPA 为主,因此我放弃了学期中的实习机会,
选择期末月入职。
第三段德企实习机会来得非常巧合。是我的领导直接电话面试我,在听完我的自我介绍和简单聊了 JD 后就决定给我 offer。事后她说,这一岗位她收到了 200 多份简历,但许多人一听说新项目需要开拓许多新渠道,就觉得工作会非常繁重,因此不愿意加入。
第三段实习
学员供图,禁止转载
这段经历也是我 NTU 面试的一大加分项。面试官首先就问到了我在德国外企的实习,
我谈到了我当时面临的挑战和困难,
因为我深度思考过,
这让我的面试言之有“悟”,面试官在最后直接表示,
我清晰的表达能力就是他们想要招收的学生特质之一。
大三暑假的时候我面对着巨大的挑战。那时,我有一个牙科小手术,频繁往返于不同城市,
还要同时应对期末考试、新实习入职和 GRE 考试。
那时候感觉压力非常大,心态也有点爆炸。尽管如此,我还是告诉自己,这是最后一段时间,必须咬紧牙关坚持下去。
虽然最终 GRE 并没有达到完美分数,但对于申请管理类项目来说也够用了。
总的来说,我认为也是因为我的背景没有明显的短板,
除了相对弱势的 GRE,几乎都靠近了“顶配”,
这可能让招生官在初筛时留下好印象,因此给了我面试的机会。在面试过程中,
我的实习经历让我有很多实质性的内容可以分享。
至于推荐信,我不太清楚它们的影响力有多大,但我的推荐信老师是真正指导我科研和大创项目的老师,写的非常详细,
这些
真实的经历
让推荐信充满真情实感,而不是泛泛而谈。
我认识棕榈的契机,是当时一位学姐转发了一条棕榈的推送,我点进去看了一下,那时候我急于了解留学申请的相关信息。在咨询期间,棕榈老师给我进行细致的科普,帮助我了解准备的方向,以及各个大学的录取率等。
我之前咨询过一些小机构,他们可能在文书方面做得不错,价格可能会比较便宜,
但他们没有完整的服务体系。
在申请季之前,我比较焦虑的状态得不到安抚,即使我交了押金,他们也不会主动与我沟通实习的事情。而
在棕榈的陪伴感更强,老师也会回应我的需求。
申请季开始前的
种子老师
给了我很多前期准备的帮助,让我感到很安心。有时候我会有一些申请焦虑,都会去咨询她:包括专业分流时,面对专业分流人数的突变时,我也会去咨询我选择的专业是否会影响我未来的申请方向。
她总是很专业地回答我的问题,帮助我放心做好选择。
前期导师给我的实习建议
学员供图,禁止转载
日常棕榈也会给我定期分享一些实习投递岗位,我也因此收获到一段
NGO 组织实习经历
。这段经历非常宝贵,通过在 NGO 新媒体部的实习,我一方面增加了自己
申请背景的多样性
,同时我也发挥了我的创意性,个人能力和价值都得到了提升和体现。
总的来说,棕榈的服务让我感到,选择一个能够提供全面服务和陪伴的留学机构,是非常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