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每日经济新闻
【新闻决定影响力】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央视新闻  ·  主播说联播 | ... ·  2 天前  
南国都市报  ·  缅甸遣返200名妙瓦底电诈园区中国籍人员 ·  2 天前  
人民网  ·  退钱了!明起预约 ·  2 天前  
中国新闻周刊  ·  “AI公务员”来抢“饭碗”? ·  2 天前  
新闻晨报  ·  确认了,只有一个是真的!他突传新消息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每日经济新闻

他在孤岛上30年,用“算盘”造出一艘核潜艇!

每日经济新闻  · 公众号  · 社会  · 2017-08-02 21:39

正文

来源:央视财经(微信号:cctvyscj)



对于这个东方大国来说,蓝色的海洋,有着这个民族最复杂的记忆。这抹蔚蓝色,在近五百年来的国家历史中,一直激荡着国人的心灵。征服海洋的梦想,始终蛰伏在这片黄色的土地上。


全世界今天公开宣称拥有核潜艇的国家只有6个,其中就包括中国。




眼前的这位老人, 中国工程院院士黄旭华, 这个名字,并没有多少中国人知道意味着什么。



但沉默并不代表着平凡, 他,就是中国第一代核潜艇的总设计师,他也被称为中国核潜艇之父。


核潜艇是在深水中运动的武器库和战斗堡垒, 一个3000多吨重的钢铁圆筒, 要像鲸鱼一样在几百米深的海底遨游, 必须集成航海、导弹、计算机、核反应堆等几十个专业学科 才能将它制造出来。



上世纪50年代, 以黄旭华为代表的29人团队, 在一个秘密的小岛上,拉开了中国核潜艇建造的序幕。



中国工程院院士黄旭华:


“没有计算手段怎么办?我们用算盘加计算尺。为了一个数字我们动员多少人日日夜夜干,才干成一个数字的。”



赫鲁晓夫曾在回忆录上说, 中国想要建造核潜艇, 简直是异想天开。


一艘核潜艇的发电量, 其实可以满足一座中等城市的照明用电, 艇内仅控制阀门就有一万多个, 各种仪表达到几千个, 制造工艺的复杂程度,可想而知。


然而中国第一代核潜艇上所有的材料和设备,全都是自己制造!



1988年,由中国人自己建造的核潜艇 开始尝试数百米水下极限深潜试验, 这一次试验的成功与否, 将直接影响中国核潜艇能否成为大国佩剑, 从而奠定中国在世界的发言权。



然而上世纪六十年代, 美国王牌的核潜艇“长尾鲨”号极限深潜, 在到达190多米时, 全艇160多名潜艇兵全部阵亡。



中国的核潜艇能不能下潜到数百米, 当时没有人能回答这个问题。


当年,已经62岁的黄旭华, 毅然决然地跟随着潜艇兵前往南海, 参加了这次的深潜试验, 两个小时后,潜艇浮出了水面, 这张珍贵的照片, 记录了黄旭华当时走出潜艇的瞬间,试验成功了!



为了制造出共和国的第一艘核潜艇, 黄旭华沉默了整整三十年, 没有回过家,没有联系过自己的家人。



中国工程院院士黄旭华:


这个三十年之间,我没有回去 家里的情况我也不太了解的, 我父亲病重一直到去世我没有回去, 我父亲一直到他死, 他只知道这三儿子在北京, 不晓得什么单位,只知道信箱号码, 不知道地址叫什么的,更不知道干什么工作。”



没有万众瞩目的赞美, 没有名满天下的荣誉, 他们就这样在沉默中坚守着以身许国的誓言。


每经编辑 李净翰

来源: 央视财经(微信号:cctvyscj)



其他用 户正在看

1、广州合肥成都郑州天津重庆…“硬币自取”风靡全国,但这背后竟是套路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