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光涧实验室
一起来为这个世界创造好的产品。分享做好产品的项目,分享如何做一个好产品的方法论,分享产出一个好产品的实践活动。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光涧实验室

那些半路出家的产品经理,后来都怎么样了?

光涧实验室  · 公众号  ·  · 2017-12-26 09:0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这篇文章节选自 12 月 21 日王俊煜和几位朋友一起做的知乎 Live「非科班产品经理如何做到行业领先」。


在互联网行业中,产品经理的专业背景可能是最不一样的,但并不是每个人的产品之路都会非常顺利。在 1 个半小时的直播中,光涧合伙人、轻芒联合创始人王俊煜、新世相联合创始人杨远骋、映客产品总监张涛作为「半路出家」的产品经理为大家分享了他们刚入行时做的失败产品案例、并且对失败产品进行了复盘。最美应用创始人马力作为「科班出身」的特邀嘉宾和大家对谈讨论。


复盘过程中,大家也谈论了做产品的方法和经验积累。希望这篇文章可以给你一些启发。以下内容由直播对谈整理:



非科班的入门经历


这次直播的主题是「非科班的产品经理如何做到行业领先」,我们先请嘉宾谈了谈对于科班和非科班的看法。


王俊煜: 产品经理、产品设计师,在我这里经常是一起来讲的。我觉得产品经理的职责是通过「产品」的持续规划和执行,满足用户需求,并取得商业成功。从这个角度来讲,科班的背景应该是出自是商学院、MBA。而产品设计师的工作是通过创造卓越的产品,来解决用户的问题。那么科班的背景更多的是设计学院,交互设计等等一系列的专业。我大学是学物理的,远骋是学计算机的,张涛的专业是通讯工程,所以我们三个觉得自己是非科班。


马力: 我在硕士方向是交互,就是研究人和机器是怎么和谐相处,在这个过程中我发现在学校的课程、做的课题,学到很多东西都是现在经常用到的。我觉得我的专业也只是接近产品经理的职业。


各位嘉宾有趣的入门经验,我们在这里简单总结不展开,大家有兴趣的话可以扫描二维码观看直播回放,十分精彩▼▼▼。



王俊煜: 高中做班级小报的宣传委员、大学时期的院刊主编、版主,投递了 Google 中国校招所有可投的岗位后,走上了产品的道路。


杨远骋: 大学是计算机专业,入学两周就深刻地意识到自己不适合干技术,从「期末作业小组长」的经历中,发掘了自己做产品的潜能和对产品的喜爱。


张涛 :在大学组织几千人学生活动经历中,发觉自己喜欢做和用户、产品有关的事情,通讯工程专业毕业之后去马来西亚卖通讯设备,一年后感觉自己还是想要做产品,回国后加入腾讯成为产品经理。



失败产品和复盘


接下来三位嘉宾各讲了一个真实的例子:他们作为半路出家的产品经理在入行早期搞砸的一个产品,并对这个产品进行了复盘。


当然,他们还回答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如果今天回去重新做一次,哪些地方会不一样?


当天嘉宾们按照俊煜总结的一个产品创新的框架来展开讨论,如果对这套系统化的产品方法论感兴趣,欢迎关注 光涧 x 知乎产品创新训练营


  • 洞察(Insights):理解目标用户,积累用户洞察,也就是和用户行为相关的事实和规律。

  • 问题(Problems/Opportunities):在洞察中寻找用户需要解决的问题和痛点/这些问题同时也是我们的机会。

  • 解决方案(Solution):根据要解决的具体问题/机会快速开发出解决方案。

  • 验证(Validation):进行用户测试,得到更多洞察,不断迭代。


王俊煜 - 天涯来吧


我第一个失败的产品叫做「天涯来吧」,是我工作后的第一个产品。这是 2007 年天涯和谷歌的合作,当时因为牌照政策原因谷歌做研发、天涯来运营。那时我作为一个一线小员工来负责这个项目的设计,后来就搞砸了。今天回过头来看,洞察、问题、解决方案,验证每个环节都有问题。


首先洞察和问题两个环节,我当时基本没有考虑。那时我不知道用户是谁,就直接跳到了解决方案的设计。我有一些很喜欢的互联网 APP,设计的时候就想把喜欢的元素都放到产品中去。 做出来的东西用户不喜欢,只知道「不喜欢」是不够的。 我们需要更多知道我们的用户到底是谁、他们平时都做什么、他们到底喜欢什么,从中去寻找他们需要解决的问题,这样才是正确的。


解决方案环节也有问题。我们做产品每个人都会有一个标准,都会有主观判断,这时就会需要团队有默契、决策者有决断力。我们当时做内容,做了不同方向的尝试,那时想过的方向有八卦等等,后面还包含进一些期货的产品,都放在这个平台下面做,这些解决方案想解决的用户问题其实都不太清楚。


是产品总是要死的,重要的是我们作为产品的创造者从过程里学到了什么。 后面我去创业豌豆荚的时候,豌豆荚一开始就做了用户洞察,不同时期也在研究和迭代 豌豆荚的用户画像 。我们用了很系统的、非常好用的方法,活学活用这些 方法论,不一定能保证你成功,但是会增加成功的概率。


了解更多经过豌豆荚、轻芒等明星产品验证的方法论,欢迎关注 光涧 x 知乎产品创新训练营


张涛 - Snappea


我讲一下我在豌豆荚工作期间的一个产品:Snappea,可以理解为海外版豌豆荚。那时我们想做国际化,远亲不如近邻,选了东南亚从做起。其实我们团队从来没有去过当地,就是在谷歌上查了一些数据,想当然的认为泰国安卓市场情况应该处于两三年前中国的水平。于是我们就组了一个团队,干了两个月做出了豌豆荚国际版,马上推广。


结果推广的时候发现完全推不动,用户留存也很差。后来我们才发现,Google Play 在当地用户心中的地位是不可撼动的,用户很难接受再用一个新的应用市场。 按照讨论框架来看,我们在洞察的环节也犯了很大的错误,直接把谷歌的几个数据当做全部洞察来源,没有去观察真实的用户,因此后面做的产品不可避免的失败了。


这个事情做砸以后我们决定回归原点,整个团队飞到泰国,在泰国约了当地用户直接做 用户访谈和调研 ,发现了全新的洞察。我们请当地年轻用户为我们写一个日记:他每天怎么过的,什么时候用到移动设备,怎么用。我们发现很多年轻用户都提到了「在上班、上学放学的路上听 Youtube」, 他们使用 Youtube 并不是为了看视频只是为了听音乐,我们觉得这是一个 有趣的用户洞察,对它进行了深挖,找准了用户的问题,也就是我们的机会点。 后来我们团队从东南亚回来之后,基于这个机会点做了一个新的产品 Snaptube,这个产品现在已经有两亿用户。


杨远骋 - X'mas


我的失败产品是有一年圣诞节做的产品,代号 X'mas。 它主要失败在解决方案和验证的环节。当时我们发现 iPhone 有一个小功能是你对着它吹气,它可以通过声音来判断你吹气的力度,我们利用这个小功能做了一个产品。我们当时的设想是,做一个卡在 烟囱里面的 圣诞老人,你对着手机吹气,就可以把圣诞老人吹出去,然后得到购物优惠券。整个团队因为这个有趣的主意处于极其兴奋的状态,我们花了大量时间和精力调整界面交互,比如:圣诞老人飞到天上是什么样、飞到外太空是什么样,最后怎么掉下来,设计了非常多的细节。


圣诞节上线后,数据崩溃,用户并没有玩儿起来。那个时候我朋友的话提醒了我,他说「我以为我吹到越高能给我越多奖励,结果我玩了三四次都是一样的,而且都是同一种优惠券。」这时我们才想起,我们做这个活动的初衷是刺激消费,激励用户分享这个游戏、买东西,而我们的解决方案设计并没有支持这个目标,导致最后效果很不理想。


其实道理很简单,我们要不断的问自己我们的目的是什么?这些方案是不是最优质的解决方案? 这个过程中也要代入成为用户去不断去想用户会有什么感受?最简单的道理执行起来往往非常难,在过程当中很容易忘记基础的出发点。如果再做一次,我们会在产品雏形刚设计出来的时候就去找用户测试,避免团队自嗨。也能知道用户最关心什么,把用户关心的核心需求用产品满足好,执行到位。



学习方法论持续创新


王俊煜在创立光涧实验室之后,把他在豌豆荚、轻芒以及光涧反复实践和迭代的产品创新方法系统地梳理了出来。光涧实验室与知乎训练营合作,将这套体系化的方法论制作成了线上课程 + 线下实践的 产品创新训练营 我们希望通过学习和掌握方法论,让产品创新的过程有迹可循,而不再是一门依赖天赋、灵感的「玄学」。


掌握好方法,人人都有机会持续地创造好产品。这是我们第一次开发线上课程,为保证效果,第一期只限 50 位报名学员。


立即报名,成为 1/50 ▼▼▼





光涧实验室希望帮助正在寻找业务突破的团队,掌握有启发意义的、通用的创新方法论,并为他们提供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创业合伙 | 创业咨询 | 创业方法论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