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AO
脱氮工艺的核心原理
AO
脱氮工艺,作为一种常见的废水处理方法,其核心在于将缺氧段(
A
段)与好氧段(
O
段)串联操作。在
A
段,
DO
(溶解氧)被严格控制在不大于
0.2mg/L
的范围内,而
O
段则保持在
2
~
4mg/L
的
DO
水平。在这样的环境下,异养菌在
A
段将有机物如蛋白质、脂肪等进行氨化,将有机链上的
N
或氨基酸中的氨基代谢为
NH3-N
。随后,在
O
段,充足的氧气条件下,硝化细菌通过硝化作用将
NH3-N
氧化为
NO3-
(或
NO2-
)。这些硝化产物通过内回流控制返回到
A
段,在缺氧环境下,反硝化细菌将其还原为分子态氮(
N2
),从而完成了
C
、
N
、
O
在生态系统中的循环,实现了污水的无害化处理。
二、
AO
脱氮工艺的优势与局限
AO
脱氮工艺的主要优势在于其结构简单,操作方便,且在去除
BOD5
方面表现出色,去除率可达到
90
~
95%
以上。然而,该工艺的脱氮效率相对较低,大约在
70
~
80%
之间。此外,由于
A
段在前,污水中的有机碳被反硝化菌利用,这有助于减轻
O
段的有机负荷。但这也意味着
AO
工艺在处理高氨氮废水时可能需要采取额外的措施。
三、提升
AO
脱氮工艺脱氮效果的策略
为了提高
AO
脱氮工艺的脱氮效果,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MLSS
的控制:保持
MLSS
(混合液悬浮固体)在
3000mg/L
以上,这是确保
AO
系统脱氮效果的关键。
2.
氨氮负荷的调节:硝化反应中,氨氮负荷应控制在
0.05gTKN/(gMLSS
•
d)
以下,以确保硝化过程的顺利进行。
3.
污泥负荷的调控:通过增大
MLSS
浓度或曝气池容积来降低污泥负荷,以提高硝化菌的活性。
4.
优化污泥龄:硝化菌的生长速度较慢,要求污泥龄大于
4.76d
,以确保硝化菌的生存和活性。
5.
进水碳源的控制:进入硝化池的
BOD5
值应控制在
80mg/L
以下,以防止异养菌过度繁殖影响硝化效果。
6.
内回流的调整:内回流的大小直接影响反硝化脱氮效果,应根据实际情况合理调整内回流比。
7.
维持合适的
CN
比:为保证反硝化的进行,一般控制
CN
比在
4~6
之间。
8.
确保充足的
DO
供应:硝化过程中,
DO
应保持在
2
~
4mg/L
之间,以满足硝化细菌对氧气的需求。
9.
优化水力停留时间:硝化反应的水力停留时间应大于
6h
,而反硝化水力停留时间为
2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