燎原,又升级了。
这一次的转型比以前更加凶险,不仅因为其巨额的制作成本和技术搭建,也来自于可能被不明实情的市场乱扣帽子的风险。2019 年年中,孤阅团队的一部分资深员工偷偷躲在京郊一处宅子里开了两整天的封闭会议,会议主题有且只有一个 —— 我们的产品是否要做「下沉」?是否应该更加「通俗化」?
我很欣慰所有人的答案都是肯定的,因为这是能触及更多人的必经之路。认认真真做一个教育产品,然后让更多人受益于它,就是一个教育者最该有的模样。
这次改版最大的难度在于「翻译」,如何把人文社科知识里的金矿挖掘出来,并且「翻译」成更多学生能够学会的版本,将这座「赋能」的金矿传递到他们手中。如今孤阅的核心研发团队里,百分之八十以上的名校海归,即使只是海外的交换生或研究生,其本科阶段也大都是 985 和双一流的佼佼者。他们每个人在加入孤阅时都带着一腔热血和美好愿景,却几乎无一不在头三个月的研发项目中被现实锤个头破血流。我记得有一次研发会,我跟葛旭老师和两个研发主管说:「你们的价值,就是要想办法设计一个整体教育方案,让一个连书都懒得翻开的学生学会如何阅读。」说完这句话,我看着他们三个脸上的表情,感觉自己可能活不过五分钟。
逻辑思辨力也好、表达感染力也罢,每一项能力都是我们认为重要且必须想办法去传递的。可这些东西如果真的只靠动动嘴皮子就能搞定,那它们恐怕也不再是稀缺人才才有的配置。物以稀为贵的原理说起来似乎每个人都明白,却谁也免不了有想要找到一本今天学了明天就能武功盖世的孤本秘籍的念头。
从人文社科这座金矿中挖掘出宝藏,将其抽象出来变成各种能力的显性状态,告诉学习者这样的状态是什么及练习的正确方法,然后再配给每种能力相应的练习策略,最后在高阶阶段以经验加理论的方式讲解,以 PBL 的方式带动学生走上主动学习和对这些能力的自我挖掘的轨道。同时,为了实现授之以渔,将学科的思维方式和学习方法一并交给学生,把掘金的工具给予他们。这就是 2020 版的燎原研发。很抱歉我无法用更加简单的方式表述,因为我们这些笨拙的教育者,只记得埋头研发,一抬头才发现已经没时间能好好想想怎么把它卖出去。
因为它的研发难度无比之大,它会被不明真相的人误以为是耍嘴皮子炫技的知识付费,它会被部分老成员误以为是孤阅在商业竞争中迷失方向的急功近利,它会因为增加的反馈体系和不得不为此增加的「部分续费」而受人诟病,它会因为上述四点让我们承受不可估量的商业风险。
今年中下旬一个看起来很迎合市场的项目——考研英语上线时,有人给葛旭发信息指责我们「丢了方向,不干正事」,葛旭问我怎么看。我说,用价格更加合理且质量有保障的教育帮助需要的人获得成长,就是我要做的事。摆出一副高高在上的模样,把很多资源不足导致暂时性资质平庸的学生挡在门外,那副高傲的姿态不是我作为一个教育者的德行。谁如果觉得自己学好了学明白了,大可以离孤阅而去开拓自己更加广阔的世界,我给一万个祝福。但如果谁想拿孤阅秀莫名其妙的优越感,抱歉,我压根都不认可 TA 是孤阅的学生。孤阅人,起码有对于在教育不公平中处于资源劣势方的人基本的关怀和理解。
考研英语本来的样子,就应该是用合理有效的方法提高学生英语能力,而不是刷真题搞技巧。怎么反而这四个大字一摆出来,人们想到的不是学习而是考培呢?同理,「赋能」教育本来的样子,就应该是给所赋之能找到理论落脚点,研发出适合各阶段的教学和练习方式,通过激发学员主动学习的习惯同时配以多重辅助。怎么「能力」这两个大字摆出来,人们想到的不是教育而是炫技呢?
这个问题三年前我理解不了,三年后我想明白了。不过我敢跟你打赌,再过三十年,那个创立孤阅的长发魔男也想不通。因为他此刻还埋着头不停翻看桌子上堆的连长发都看不见的几十本书,他说要从中找出一个段落,作为《如何阅读》第二课里的一个小例子。
距离上一次发布会至今的 15 天里,我们在
3.0 版本
上再次升级为
3.0Pro 版
。
但因燎原
一非知识付费课程包的粗暴堆积;
二非价格低廉的快消品。
我认为我有必要将其原理和你的收获与付出,写的无比清楚。
思辨力、表达力、创造力、信息甄别力...凡是没对自己人生彻底放弃的,都想要。为什么?因为难。这一点似乎大家都知道,但很多人不理解的是它们为什么这么难!因为人们都想要浮在海面上的冰山山峰,却鲜有人愿意从海底下扎根垒一座山上来。
燎原学院的目的,就是用高强度、系统性的学习和训练,从海底下垒一座「赋能」之峰。
清晰表达的模板一教就会,但抱着模板能解决表达内容的匮乏吗?
头脑风暴的小工具遍地都是,但抱着工具能解决视野的局限吗?
教你做个花里胡哨的甘特图一天足够,但再漂亮的图表也给不了你解决复杂问题的思路。
燎原,教后者。
虽然我们的一些课程用了和教前者的产品一样的名称。
当然了,前者很重要,从搬砖工到优秀搬砖工的最佳进阶方式真的是 PPT 做的好,这是真的。
至于燎原为什么不教前者?
因为市场上已经有很成熟精致的产品,我们就别跟着裹乱了,毕竟作为营销和市场能力差到连招生简章都要靠研发出身的 CEO 来写的一家公司,埋头做产品是我们唯一活下来的希望。
◇◆◇
【一张图看懂新版 Porta】
【
2020 版对项目制学习的
升级
】
1.
增加反馈
。在以学生为中心的学习过程中,需要加入教师的反馈与指导。这一项将通过 2020 版燎原新增的「燎原加油包」来实现。
2.
增强灵活性
。将项目指导通过手册、录制视频等方式,如同「锦囊妙计」般提前放入各项目的学习资料包中,学生随时随地遇到困难可以根据自身需求查阅这些项目辅助,实现主动学习,而非被动等待直播课的统一讲解。
3.
训练目标更加明确
。2.0 版燎原的项目制学习,并没有给出各个项目主要训练的能力,尽管认真完成每个项目在思维和能力的训练上都是多重复合的。但由于不符合大部分中国学生的「一个萝卜一个坑」的学习习惯,导致完成率和训练效果不能尽如人意。因此 3.0 版燎原,每个项目都将对应一个高阶能力,让高阶能力指导帮助完成项目制学习,项目制学习帮助练习高阶能力。二者整合成一。
燎原的服务类项目有两个:
第一个是直播指导与直播作业点评;
第二个是初阶能力的训练营。
两个服务项目每次购买的有效期皆为
两年
。首次购买会赠送两年一号和二号加油包服务,如两年后还想再次获得服务,需重新购买,失效依旧是两年。两个加油包可分开购买。
加油包服务
正式开始后
的服务时间为:
单数周:周一周二晚 19:30-21:00 全体系学习指导 Office Hour;
(教师会提前在LMS(学习管理系统)上设置提问区,搜集每周答疑问题。)
双数周:周一周二晚 19:30-21:00 项目制学习作业讲评。
所有
在服务期间的
直播课程的录播版,都将对当期服务购买者永久免费开放。
训练营在服务正式开始后的,
每两周会有两门初阶能力课的训练营同时进行,且具体训练营数量根据参与人数确定。
确保所有人都能有充足的参与机会。
重要!
重要!
重要!
【关于
「何为正式开始」
的计费时间说明】
「加油包」计费时间推迟到每年四月第二周,但直播开始时间不变。
在燎原学院 3.0 Pro 版中,我们将原定于燎原开学日(2 月 9 日)开始的「加油包」计费
推迟到 4 月 13 日,尽管在 2 月 9 日至 4 月 13 日期间,加油包直播课仍旧在 2020 届燎原小群进行(即包含 2020、2019 届燎原成员,和购买加油包的 2018、2017 届成员)。
发生改变的是,购买加油包的成员和 2020 届成员的加油包到期时间不再是2022 年 2 月,而是 2022 年 4 月第二周的周一。
调整原因
加油包第一轮(前八周)与其它时间不同,主要是老师对各课程包的学习建议和关于项目制学习的指导,且这个时间是大家还在熟悉和适应燎原学院的学习节奏,很少有新同学会需要答疑和项目制学习作业的批改。作为服务性质的加油包,在计费时应当将这八周时间排除在外。因此,
以后的加油包都将仿照本次,将前八周作为加油包指导课,且不计入两年计费时间。
两类人:
1.
各种能力均具备的资源强势者。
比如海外名校的学霸们,优秀的创业者们,企业高管们等等,你们如果想来当老师,孤阅会以万分的诚意万分欢迎;
2.
真佛系小伙伴。
简单说就是兴趣点完全不在事业和学业精进,而在安逸生活优雅享乐上的各年龄段人士,原因是这类人没有对于燎原所提供的课程的学习动力。
至于是否需要等一等再加入燎原,这个各位自己根据自身情况判断决定皆可。
我只提供三个可能能提供一些帮助的
事实信息
:
1. 因为加油包反馈体系的计费困难,燎原明年四月左右会关闭招生通道,不再全年招生。
下次开放需要等到 2020 年底。
2.
导师制小组并没有取消,而是变成不定期加入的项目。
我们已经开启了和第二波导师的商谈,双方需要明确职责,比如针对一些导师,我们负责从燎原成员中给出参考价值较高的录取方案,而导师要带着「包教包会包分配」的机会入场。
3.
孤阅校友会将在 2019 年 12 月 28 日正式成立
,我们采用邀请制的方式确立了第一批校友成员,希望他们的联结能够为彼此带来更多资源。
福利内容很简单:
给部分课程新增一轮直播课。
这些课程是:
学科思维与学习方法类:
《政治学》、
《社会学》
;
初阶能力:
《美学鉴赏力》
;
高阶能力:
《信息甄别与判断力》、
《深度分析力》
。
以上五门课程将会先以直播形式于 2 月、3 月上线,随后一周内上传预先制作的精品录播版。
【调整原因】
2020 年燎原(即燎原 3.0 版)取消直播课程,仅有新增的「燎原加油包」的形式为直播,使得很多老成员在不购买加油包的情况下突然失去直播课,学习节奏和习惯上可能会出现调整不过来的情况。另外,新人也需要在刚开学时,通过更多的直播课来适应燎原学院的学习。这五门课程或难度较高,或直播趣味性较强,作为本次燎原特殊调整期的直播内容帮助缓解上述问题。
这些课程的新增直播轮次
仅限 2020 年燎原有效。
这部分的内容有三个目的:
一、如果你是同行,希望这个开源的素材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二、如果你是学生,希望这个设计原理能帮你进一步明确每门课和每个练习的学习目标;
三、如果你是潜在消费者,作为教育者我认为一个教育产品在售卖时必须向其消费者说明设计原理。
【原理一:
学习的维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