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iEDU投资人俱乐部
i-EDU教育产业投资人俱乐部是一家布局海外教育投资的教育垂直媒体研究机构。由超过300名投资人、30家上市公司、45家VC、32家PE及12家券商组成。通过打造媒体属性的智库,融合一二级市场投融资数据,成为教育行业投融资信息服务供应商。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上海本地宝  ·  18万㎡!上海又一免费梅花展来了! ·  3 天前  
乐游上海  ·  老洋房里看演出,梧桐区“最有戏”Citywa ...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iEDU投资人俱乐部

新东方小狼:一点点的改变都是在前进 | i-EDU专访

iEDU投资人俱乐部  · 公众号  ·  · 2019-02-20 17:55

正文

在纷纷扬扬的大雪中,i-EDU开启了己亥猪年的第一场走访,我们来到了位于中关村的新东方总部,与东方优播CEO朱宇(小狼)进行了一场教育行业发展的“时光之旅”,一同经历教培行业风起云涌的十年。

2019年开篇,或许连新东方都没有想到会因为一个年会节目而再次受到公众的关注。“一个续班十个入口,用户不知该往哪走… …”。歌词中直白的指出行业中存在的问题,引发了所有教培行业从业者的共鸣。《释放自我》吐槽的背后,传达给市场一个重要的信号, 原来新东方已经26岁了,教培行业的企业原来也已经这么大了。


从大到小,新东方的危机与转机


从1993年北京新东方成立到2001年新东方步入国际化和多元化,新东方用8年的时间把自己变成了中国最知名的教育培训机构。那时的新东方,名师层出不穷,百人课堂更是屡见不鲜,学生和家长好评如潮。


在小狼看来,新东方最开始时,面对的是中国最顶尖的学生,那时大学还没有扩招,出国留学还是奢侈品。因此在当时的情况下,新东方只要做到点燃学生的激情,让学生觉得学习是件很快乐的事情,真正让学生有动力去学习并且取得了好的效果后,培训这件事就能取得成功。


然而, 拥有大批海内外精英和名师团队的新东方没有想到,当它从出国语言培训扩展到K12学科辅导,当它面对以“小而精培优”为特色的学而思时候,会跌了不大不小的一跤。 当受众人群变得更加广泛的时候,“大班模式”似乎就受到了制约和挑战。家长们逐渐发现,“大班模式”没有办法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没有让老师真正关注学生、学生的学习行为和成绩没有得到提升。所以,家长必须去追求新的模式哪怕价格更贵。


2008年发生了很多大事件:北京奥运、汶川地震、金融危机。这一年新东方在纽交所上市已经两年,距好未来2010年上市也正好两年。这一年对于小狼而言同样也是不一样的一年,他在这一年加入了新东方,逐渐成为后来的新东方名师。


“当我2008年加入新东方的时候,我的第一个班级就有将近200个学生,讲课的过程学生听的高兴,家长也觉得开心,但到第二年,学校招生就变得很困难了。家长说老师确实讲得很好,各方面也不错,但是你关注不到我的孩子,最后孩子成绩不能提升。而随着家长消费能力的增长,以及大学扩招后大学生过剩,为教培行业提供了更多的教师资源,小班模式和1对1模式在那个时间节点风风火火的发展了起来。” 回忆最初加入新东方的时候,小狼提到了他亲身经历的“新东方危机”。


经历了来自市场的冲击和对自身模式的反思,新东方逐渐开始在K12培训阶段调整模式,一步一步向着小班转型。事实上,到2011年的时候,新东方在K12培训领域彻底变成小班模式,同时进行了很多的改变,关注学生的需求,做重服务,真正帮助学生成绩提升。 在不断的摸索中,优能中学终于在教培行业站稳了脚跟。


教育发展的核心能力

—— 老师的 高效应用


从一开始就不一样


小狼小学因奥数满分保送重庆外国语学校,中学因为出色的自学能力跳级直接从初一升到了初三,随后考入重庆一中并参加竞赛获奖保送到清华大学。 作为一名优秀的“别人家的孩子”,小狼在定位东方优播时,想的似乎比别人多了一点。


东方优播在成立之初的目标就是全国市场,它的发展需要有长远的视角。作为一个普适化的产品,东方优播的需求和供给是应该重点考虑的问题: 在最均衡的状况下,目前市场上师资的供给是否能够覆盖所有学生的需求。


在访谈中,这位清华材料学博士简单的解释了一个“平衡点”,并用一道应用题为教培行业搭建了一个模型:

目前每年的新出生人口大约在1500万到1800万之间;

每年本科学生人数大约是400万人左右,假设其中有大约10%的学生会成为老师;

每个学生参加教育培训的科目数在3-5科之间;

周末的排班数目将在10个班级左右;

求最终每个班级的师生比?

小狼的结果是1:20。 “如果高于这个比例,老师很有可能没有办法关注到每个学生的发展,因此会产生负面的口碑。如果低于这个比例,可能会造成老师资源的浪费。因此东方优播在商业模式的选择之初就确定了师生比1:20这个关键指标。” 在小狼看来,这个指标意味着教培行业在可持续发展中的“最佳均衡状态”。


互联网怎么改变了教育?


教育的发展始终伴随着科技的进步,但不是所有的技术进步都能给教育带来推动力,教育也不会应用所有的科技。 一项技术的应用存在一定的顺序,第一是军事、第二是娱乐、第三是日常生活,最后才是教育。 技术进步会给企业带来很大的收益,但是同时风险也很高。而教育又是一个需要慎而又慎的行业,自然而然技术应用的步伐要滞后。


仔细回忆过去几年间科技给教育带来的改变,发展近20年的PPT,终于在今天成为了在老师中推广最彻底的技术产品,意料之外的是作业类APP成为了老师们应用频次最高的辅助工具。 技术给教育带来了很多改变,从“辅助老师、辅助教学”到“内容载体和精准营销”。


如果一项技术能够将线上与线下的教学体验统一甚至超越,那这家科技公司一定会被市场认可。而且目前能看到的是如果技术能将老师从繁杂的工作中解放出来,更快速的定位每个学生的需求,也能得到教育的拥抱。


“未来的一到两年时间,互联网教育可能会面对比较艰难的时刻。之前很多家长和学生抱着试一试的心态选用了互联网教育产品,但是一旦没有成效或者教学质量不过硬,就会带来负面口碑的集中爆发。因此找到与产品相匹配的人群并且产品能够满足人群期望的教育企业才能更好的在市场中生存。” 小狼这样看待互联网教育未来的发展。


轻重之间,老师要做的更多


互联网的出现,让很多人觉得教育有了变得更轻松更愉快的机会。然而从“慕课”到“双师”,互联网教育似乎越来越像线下的模式。教育从大的方面而言可以分为两种,“轻的教育”和“重的教育”。以知识分享为代表的就是“轻的教育”。而 “重的教育”最核心的特点就是消费者需要克服很大的困难去达成一个目标, 这个特性在成人和学生中都适用。


“重的教育”与健身很像,因为在短暂的入门之后,大量的精力将会被反复的训练和高强度的专注所填满。在这个阶段,消费者才会发现,普遍的提升是不存在的,他们需要一些“强硬”甚至是“强制”的方式驱动他们继续在实现目标的方向上前进。


无论科技与教育如何结合,老师始终是教育的最终也是最核心的环节。 教育的目的是在知识传播的过程中实现学生行为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不仅需要技术的引导,同样也需要老师的敦促和管控。 知识的传播是“免费”的,而行为的改变才是“无价”的。


图:2018年小狼参加首届i-EDU投资人节发表演讲


让最优秀的人愿意成为“老师”


与很多人一样,小狼在大学时代也曾认为是国家的教育体制导致我国人才的创新能力不足。但在之后的经历中,他也注意到同样是应试教育,为什么80年代之前的日本却培养出了索尼、松下、东芝等一批引领世界第五次科技革命的点子产品,而中国在这些方面却弱了很多。


小狼认为, 人才素质的不足与老师的素质有着紧密的联系。 在全世界的发达国家中,大学生或者最顶尖的人才会去做老师。而在中国的很多三四五线城市,对于老师的要求其实是相对比较低的。因为没有那么多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才选择回到家乡成为老师。


“从动力学角度来看,我希望通过市场经济的机制,逐步提高老师的待遇,吸引优秀的人才进入到这个行业,让更多有能力的人为培养我们的下一代作出努力。从热力学角度来看,观念是一个长期经验的累积,是在潜移默化中逐渐影响大家行为的方式。通过动力学的引导,让社会观念逐渐的向我们希望的方向去倾斜,让更多的人认可教育的价值和意义是我希望在我的职业生涯中能够有所成就的事情。” 这是小狼的答案。


在谈到为什么选择东方优播作为人生重要的奋斗方向时,小狼说: “我选择东方优播就是希望能够让更多低线城市的学生接触到优秀的老师,让他们的想法和思维能够跟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相衔接,不仅是成绩的提升,更能够让他们获益终身。” 东方优播于小狼,似是一道选择题,实际更是一道必答题。

撰文 | 璇玑

校审 | 石斛

视觉 | 澄悠


璇玑:2785550540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