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债券之星
有用、有趣、有深度。本平台推送及时、有价值的债市资讯,包括但不限于债市晨报、周报、债市专题、行业动态及宏观经济数据分析等内容。重点提供中国银行间债市、交易所债市相关资讯介绍及知识培训,并提供金融创新品种交流。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51好读  ›  专栏  ›  债券之星

匿名邮件爆料前海人寿始末:谁在盗取监管文件?谁在制造金融风险?

债券之星  · 公众号  · 财经  · 2017-05-18 16:50

正文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


来源:股票涨停内幕


5 14 日,北京, 一带一路 国际合作高峰论坛隆重开幕。习近平总书记在开幕致辞中表示,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血液。血脉通,增长才有力。我们要建立稳定、可持续、风险可控的金融保障体系。

这一讲话,体现了中央最近持续加强金融监管、防控金融风险的基调。就在总书记讲话之后,开幕当天傍晚,代表官方声音的新华社发文,指出 过去一周,资本市场在调整,监管在出手,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等部门出台了不少政策。同时一个理念渐渐明晰:防风险、治乱象是健康市场的需要,但不能因处置风险而发生新风险。



同样是在这一天,一个电子邮箱的主人正紧张筹划整理着一些文件,这个电子邮箱被注册在了远在美国的服务器上。他(她)知道,经过长时间的准备之后,一场小小的金融风险防控 暗战 ,即将肇始于鼠标的轻轻一点。

第二天, 5 15 日, 一带一路 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继续进行。全中国的财经记者,均在关注这一对全球经济格局都有重要影响的盛会。他们当中,关注保险和房地产行业的记者,很多人逐渐地发现,自己的邮箱里多了一封邮件。我,一名很普通的财经记者,很荣幸收到了这封邮件,也便有机会了解到这一事件的过程。

(邮箱地址截图)

邮件来自于一个域名的 [email protected] 的邮箱。在爆料内容之外,我对这个邮箱和发件人也很感兴趣。邮件没有落款,发件人给自己取了个名字叫 sdfasdf sdfas , 很显然,注册时随便摁了键盘中几个相邻的字母,我都能想象到他(她)当时钢琴般熟练的单手手法。

为何是 outlook, 而不是更常见的 QQ 163 呢?百度一下,你就知道, 微软 Outlook(Hotmail) 也支持全程 HTTPS 和两步验证,并且服务器在国外,隐私可以得到保证,只要用户不打算对美国进行恐怖袭击,基本上该邮箱不会遭到他人的监控。

这个 不会遭到国内监控 的邮箱,给包括我在内的诸多记者发出了一封有着 7 个附件的邮件,其中 5 个附件为 PDF 格式的盖着公章的红头文件,并有相应的文件编号,显示出这是保监系统的内部文件。

具备质疑精神的记者们首先想到,文件是否真实?我的第一反应是,这年头, 萝卜章 事件层出不穷,还是谨慎为妙。另一方面,假设文件是真实的,而保监系统官网又没有公开披露,那就说明这些文件涉嫌泄密(也就难怪爆料邮箱要注册到国外的服务器上了)。那么,究竟是谁拿到了监管的信息,然后集中发到记者的邮箱里呢?

从时间跨度上看,匿名邮箱发来的这 5 个保监系统的内部文件,从最早的一份 1 3 日,到最晚的一份 5 2 日,也说明了这位匿名爆料者搜集了较长时间的材料,对于 5 15 日的爆料 蓄谋已久

我又告诉自己,无论爆料者动机如何,文件真实性是最重要的,于是便开始了采访。然而,几经努力,在没法证实文件真实性的情况下,我最终放弃了报道。

不过,最终,邮件的主要内容,还是被我的多个同行先后报道了出来。这些报道和文件里透露, 5 2 日,深圳保监局向保监会、上报了前海人寿 经营状况堪忧 面临严峻现金流风险和业务风险 的情况,并列举了前海人寿的一系列数据,以及前海人寿向监管请求恢复一定额度的万能险销售,请求恢复新产品申报等信息。

最扎眼球的,莫过于 前海人寿面临 600 亿退保 的信息,这引发了市场和公众对于前海人寿现金流危机的关注。稍有金融市场经验的人都知道,如果媒体和公众过于关注、渲染金融机构的资金危机的话,这种关注,本身就会加剧危机。

用术语来说,叫做市场的 反身性 。所谓反身性理论(也称反身理论),就是在政治、经济领域有自我加强的一种现象,这种现象直到最后的快速调整而结束。最简单的例子,就是银行的挤兑;惨痛一点的例子,就是 2015 年的 股市非理性下跌

换一句更常见的话,就是 信心比黄金重要 。匿名邮箱的主人,通过媒体的报道,将这些原本不应公开的内容公开,就会造成市场的反身性,打击公众对于前海人寿的信心,从而加剧前海人寿的危机 —— 这实际上,就很可能破坏监管层的初衷,导致发生新华社所言的 因处置风险而发生新风险 。(而这,也是我最终放弃决定报道的原因之一。)

前海人寿作为万能险业务的代表之一,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成为了本轮金融监管的重点对象。暂停万能险新业务,暂停新产品申报,市场都心知肚明,是对前海人寿举牌万科的 惩罚 。这一惩罚,也代表着监管层处置保险行业积聚的风险的开端,保监会随后又对多家万能险为主的险企开出了罚单。

在对这些险企的处罚中,监管层还是非常注重防止 因处置风险而发生新风险 的。例如,在 2 24 日对前海人寿的处罚中,开出定格罚单的同时,保监会也明确指出, 下一步将密切跟踪监测公司运营情况,督促公司采取有效措施维持正常经营秩序,确保公司稳定运营,保障保险消费者合法权益,切实维护保险业平稳健康运行。

按照此次匿名邮箱披露的文件,在去年 12 5 日的处罚出台后, 12 月底前海人寿已经完成了万能险的整改,随后通过了监管验收。三个月的暂停新产品申报,也在今年 3 5 日到期。

在完成万能险整改并通过验收,暂停新产品申报处罚也到期的情况下,前海人寿向监管申请重开一定额度的万能险销售,重新申报新产品,本也是正常的行为。毕竟,就算是中国人寿、平安,如果被暂停原本擅长的业务,资金同样会出现一定问题,最好的转型方式不宜是 急刹车 ,而应是逐步过渡,缓释风险;毕竟,万能险也并没有被斩尽杀绝,保监会只是对其进行比例监管,目的就在于帮助前期以万能险为主的险企实现稳步转型。

在造成前海人寿被处罚的直接原因 —— 万科股权事件上,被披露的文件显示,前海人寿也已经 服软 ,其表态会在万科董事会换届过程中全面遵循保监会、深圳市委市政府和其他各级监管机构的指导意见, 做好配合工作,坚决按照指示处理相关事项

这是前海人寿在万科董事会改选争议中,首次亮明态度,全面配合政府要求,以换取监管层对其恢复一定额度内的万能险销售,以及恢复新产品申报的支持。可能正因为获悉了这一表态,万科在 5 14 日晚间公告, 2016 年度股东大会的时间定在了 6 30 日。不过,股东大会 5 个讨论事项中仍然没有提及已经延期的董事会换届事宜。

随后,第二天, 5 15 日,记者们便收到了匿名邮箱的爆料文件。实际上,从爆出的监管文件来看,目前并不清晰监管层会否考虑接受前海人寿的上述申请。公允地说,截至目前,监管层在对前海人寿的处罚与保障公司稳定运营之间,保持着较好的平衡。监管本有自己的考量与节奏,但如今,因为匿名邮箱的爆料,监管层原本的节奏会否因此打乱?

如果真的发生新华社所言的 因处置风险而发生新风险 ,责任其实并不在监管层处置风险上,而在于突然泄露的文件,在于发出匿名邮件的人,究竟是如何拿到监管的内部文件的?这值得监管系统彻查。

一旦因此发生 因处置风险而发生新风险 ,千千万万的保户受到损失,企业的数万员工面临失业风险,国家高度重视的金融风险防控也因此被打开缺口。如果真的这样,唯一高兴的,大概只有那些个注册在海外服务器上的邮箱主人了。

好在,从前海人寿一季报来看,其偿付能力较去年四季度有所提升,在资金净流出 159 亿元的状态下,现金储备仍有 421 亿元,情况也许没有外界想的那么糟糕。

即使前海人寿最终能平稳渡过此劫,一个不得不追问的问题是:在 一带一路 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期间,在中央不断强调防控金融风险之时,究竟是谁,在暗地里制造着本可以规避的金融风险呢?

我有想法,但没有证据。你们呢?

版权说明: 感谢每一位作者的辛苦付出与创作,《债券之星》均在文章开头备注了原标题和来源。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发送消息至公号后台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非常感谢!

如有建议、投稿或商业合作,请加小编QQ:2438064671.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