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毕马威KPMG
毕马威是一个由专业服务成员所组成的全球网络。成员所遍布全球152个国家和地区,拥有专业人员189,000名,提供审计、税务和咨询等专业服务。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程序员小灰  ·  漫画:什么是RPA? ·  4 天前  
OSC开源社区  ·  Python老司机不为人知的9大“提速”技巧 ·  6 天前  
程序猿  ·  这不是找开发人员,这是找超人 ·  1 周前  
国际家居  ·  简约公寓,舒适大气! ·  1 周前  
国际家居  ·  简约公寓,舒适大气! ·  1 周前  
51好读  ›  专栏  ›  毕马威KPMG

【毕马威观点】上市公司《ESG报告》汇报水平如何 ?

毕马威KPMG  · 公众号  ·  · 2017-08-02 18:10

正文

郑咏娴

Maria Cheng

毕马威中国合伙人


联交所修订的《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指引》(《指引》)生效刚超过一年。该修订目的在于加强上市公司有关环境、社会及管治的披露规定,令上市公司可制定政策,计量相关数据,监察进度并向投资者和其他权益人报告它们于这方面的工作。那么,上市公司在该《指引》生效后发表的第一份《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ESG报告》)的汇报水平如何?


为此,毕马威的专业人员现正对上市公司的2016年ESG报告进行一项抽样调查研究。抽样上市公司涵盖11个行业类别(行业分类参考恒生行业分类系统)以及不同市值。截至目前为止,我们已对近300间上市公司的ESG报告进行调查研究(目标公司367间,占以12月为年结的上市公司总数约25%)。


在《指引》实施的第一年,当局对环境和社会范畴的11个层面(aspects)的一般披露提出“不遵守就解释”的汇报要求。一般披露包括上市公司就与其有关的层面提供政策资料。


由于《指引》没有具体列出政策资料需要包括的内容,我们发现上市公司各有不同的演绎。截至7月中的研究数据发现,约20%样本的披露流于承诺层面,容易沦为公式样板化;约50%的样本亦有披露公司年内就议题采取的行动及措施;约30%样本除披露政策和行动外,还披露公司就该层面制定的内部管理及监控系统和绩效指标。


毕马威认为一份有质素的披露除了政策本身外,还应该包括相关的措施、监管相关措施执行的管理系统等。公式样板化的政策出现的其中一个原因,就是部分上市公司没有对各层面的重要性作出筛选,并重点对公司发展最关键的层面作出更深入的披露,而仅对全部11个层面作较表面的政策披露。



开始加入重要性概念



目前的研究数据显示,超过70%的抽样上市公司对《指引》内要求作出“不遵守就解释”的11个层面也进行了政策披露。这样高的百分比带给我们什么启示呢?其实,这个结果可以理解并在我们的预计之内。


根据我们与一些上市公司的接触,他们对环境、社会及管治相关课题的经验仍然较少,初期自然会采取逐项对照的方式遵守《指引》。但我们认为经过第一年的经验,上市公司于编制第二年的ESG报告时,应该开始加入「重要性」的概念,识别哪些是重要的环境、社会及管治事宜,并集中对这些重要事宜作出披露。


“重要性”是良好汇报的基础,亦是《指引》内其中一个汇报原则。虽然《指引》并未将“重要性”的厘定和权益人参与的要求提升至“不遵守就解释”,但如果上市公司能披露它们厘定哪些环境、社会及管治事宜会对业务产生重要影响的整个过程,包括参与的权益人类别和与他们联系沟通的方式等,会令ESG报告的读者能更全面及客观地审视公司的具体情况。更重要的是,上市公司能透过这个过程,从新全面了解哪些环境、社会和管治因素会对公司的业务前景、风险、资产值、声誉及投资者信心等产生最大影响,并把它们纳入公司的商业战略的一部分。


改变报喜不报忧做法



该《指引》的另一个汇报原则是“平衡性”。研究数据显示,只有少数的抽样上市公司于ESG报告内提及一些较为负面的事件。其实,环境、社会及管治涉及的范畴甚为广泛,企业怎可能全无半点瑕疪或挑战。企业只要在披露这些负面事件时,同时披露就解决或缓减这些事件所实行的相关措施,就能把一个本来负面的讯息转化成公司积极面对和解决问题的正面形象。一份报喜不报忧的ESG报告只会令读者怀疑它的可信性。


我们相信,随着监管环境变化,加上更多上市公司开始看到环境、社会及管治报告对公司内部管理和外部沟通所带来的正面影响,其汇报水平定将逐步提高。



✎ 本文曾于2017年8月2日在香港《信报财经新闻》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