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meiya
爱生活,爱成长,改变就趁现在,成长从心开始。meiya,畅销书作家,已出版《慢慢来,一切都来得及》《慢慢来,让灵魂跟上来》《 他爱的是玫瑰,而你是蔷薇》《你值得拥有最好的一切》等书。目前从事心理行业。创立豆瓣小站:鹦鹉螺成长团体。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鸡西新闻网  ·  冰雪消融期,这些要注意! ·  昨天  
中国安全生产网  ·  项目部一致好评!这本安全管理服务手册,值得收藏! ·  3 天前  
佰赞咨询  ·  佰赞师资-冯南石 ·  3 天前  
防骗大数据  ·  紧急拦截!24万元现金保住了!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meiya

为什么我总觉得别人话里有话?

meiya  · 公众号  ·  · 2018-10-20 14:30

正文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三点一弯钩(sandianyiwangou)



前几天一个朋友和我聊天,她怀孕期间,上司没给安排工作,批准她每天晚去早回。


生完孩子以后,她为了感谢上司的关照,要请上司吃饭,可是每次问上司什么时候有空,上司都拒绝了她。现在她整天为这件事心烦。

她一脸苦恼,心烦意乱地说:“你说我说了好几次请他吃饭,他都拒绝了,说没事,不用这么客气。


你觉得他这是什么意思,我是不是因为请假太多了,对我有看法?你说他以后是不是会经常给我穿小鞋?”

我说,也许上司就是字面意思,不需要请吃饭。

在生活中经常会遇到类似的情况:


A陈述一个事实:“XX好有想法啊,从高薪行业辞职去做自己喜欢的事情。”


B立马接一句,“你什么意思?就是说我没有想法了呗。”

然后双方在“你什么意思”以及“我没有这个意思”中展开八百回合辩论,直到彻底搞明白“这个意思到底是什么意思”,搞到最后,其实也就是字面意思。


然后双方握手言和,B直言不好意思,A回没事没事。

听起来,就觉得一个大写的:累。

但这并不是个例,而是普遍现象,那为什么,在别人没有话里意的时候,你却还总能听出来弦外音?




0 1

社会环境的暗示:

话里有话是常态,字面意思反倒不敢相信

中国人讲究曲径通幽的含蓄美,中国传统文化普遍认为:智者含蓄委婉,愚者口无遮拦。


比起直截了当地说,话到嘴边留三分表达不仅是一种语言的艺术,也能体现人的语言修养。

无论是古诗词里的语带双关,还是阅读里的金句解析,都在尽可能翻找表层语句下的深层含义。


这种思维方式就潜移默化多多少少带到了生活中,再加上各种文章诸如成年人潜台词的暗示,让人不由得由一句话,联想出N枝杈。

比如,只说一个字“嗯”,相比于“嗯嗯”、“嗯嗯嗯~”的含义,就不是”好呀好呀”。


而可能在表达“我生气了,但是为了维持表面的和平只能先回答你,其实一点都不想理你,希望你心里有点b数并且知道我正在生气”。

有一次我朋友临时爽了其他人的约,对方只回了一个“嗯”,他开始如临大敌,担心是不是对方不开心了,自己是不是做得不好。


和我吧啦吧啦探讨了近一个小时之久,后来他说,哦,原来当时朋友正在忙,没空回复。

有时候你觉得别人话里有话,可能只是阅读理解或者被其他各种文章暗示多了。




0 2

防御性倾听:

你什么意思?是在说我不好吗?

有时候,我们会认为受到了来自对方的“攻击”,认为他们话里有话。

  • “我觉得我们两个的理解有点分歧。”

  • “你是在说我理解能力差吗?”


  • “我最近要开始忙了,不能陪你了。”

  • “你是怪我占用你时间多吗?”


  • “XX妈妈好会带孩子啊。”

  • “你是说我不会带咯?”


一些人会时常处在防御性倾听状态,择性地屏蔽掉对方语言中的一部分信息。


很容易感受到别人话语中含有对自己的批评,表现得剑拔弩张,高度戒备,无意识在内心设立起屏障用以抵御他人攻击,以达到自我保护。

他们聊天时想的不是怎么就话题去讨论,而是对方是不是在暗示什么,是不是在说我不好,我要怎么回击。



0 3

投射:

自己在心里上演了一场大戏

有时候觉得别人话里有话,可能是因为自己的心里上演着一场大戏,将自己内心的想法投射到他人身上。

女:我发现你越来越不爱我了。


男:我怎么不爱你?


女:我明天不吃饭了,去把你经理打一顿。


男:为什么打我经理?


女:你果然不爱我了,都不问我为什么不吃饭!



我先入为主了你越来越不爱我,也觉得你是这么想的,所以无论你怎么说,我都可以从你回答中解读出:你不爱我。

而职场那个朋友,被上司拒绝后,将自己的情绪投射到了上司身上,认为上司对自己有意见,才拒绝了自己,并担心被穿小鞋。


但事实是,上司平时是个宽宏大量的人,也比较体贴员工,拒绝了,并不是对同事有意见。

很多时候,可能是因为你的心理已经预设了场景,彩排了一出戏,才会看哪里都是戏。




0 4

特定的人格特质


有些人格特质,会比起其他人,更容易觉得对方话里有话。

高度敏感: 内心高度敏感的人会更容易捕捉细微的信息,并与自己的投射性想法联系起来。


“我怎么觉得他说的话不对味儿呢,是不是又在讽刺我了?”


“我觉得她今天跟我说话的语气跟平时有点不一样,是不是在针对我?”


自我价值感低: 自我价值感缺乏的人会觉得自己很容易遭到他人的批评与贬低,并且很容易接受到他人传达的负面信息。


“因为我既不聪明,又不出色,所以他总是含沙射影,拐弯抹角地批评我。”


偏执型的人: 容易执着地将他人的话语理解成自己想象的含义。


“你们不用劝我,他这句话就是这样的,绝对不可能是别的意思。”


自恋型的人: 倾向于使用防御性倾听,很难正确地倾听与理解他人在语言中传达的情感。


比如,他们会过滤掉友好的信息,放大对方的攻击性,感到自己的尊严被冒犯和挑战。


“你说A很好,那是说我不好了?”

这些人对别人的话语会过分敏感,觉得被忽视,被针对,被指责,或者不断猜测对方到底是什么意思,自己的做法是不是不合适...


会比其他人更容易感受到攻击,也更容易让自己处于一种需要防御的状态。




0 5

觉得别人话里有话的时候应该怎么做

如果不重要的话,就let it go吧!

如果你觉得对方对你来说很重要,大可以直接问,别想太多。


但如果你不好意思害怕冲突,可以走一遭下面的心路历程,先做一下评估。



向对方澄清的时候可以多提供几个选项,你说的是A吗,如果不是,那是B吗?那是C吗?


给对方解释和澄清的机会,同时观察对方做出的表现和反应,而不是一个人事后陷入怀疑与猜测,这样的澄清有助于避免双方的关系陷入恶性循环。



话里有话一些时候无伤大雅,尤其是文学创作上,《铁齿铜牙纪晓岚》我到现在还乐得看。


记得其中有一段台词:


纪晓岚坐在金銮殿宝座上,指着下面的大臣:你们这些东西呀!


和珅嗔怒:谁是东西呀!


纪晓岚回答道:奥,我忘了,和大人他不是东西。


惹得百官大笑。



而一些日常生活,为了图方便啊,以示礼貌,或者不好意思直接拒绝啊,大家场面话打个圆场,彼此心知肚明,无需过分惊扰。

但如果过度揣测对方话里含义,则可能对人际关系造成一定打击。


比如误会怀疑、感情疏远、沟通低效,而自己也常常陷入纠结,不断琢磨这话是什么意思,心里像有一团毛线,越理越乱,越理越烦,食无味寝不安。

总觉得别人话里有话,是环境使然,也是学习模仿耳濡目染,也有多少的自我强化,成为惊弓之鸟。


觉得别人话里有话,也说明你能更好体会别人的情感和需求。


必要了,想一下,问一下,不必要了,就话从耳边过,片语不沾身。


人生如此艰难,放过自己也放过别人吧。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三点一弯钩(sandianyiwangou)在这里,从“心”出发,转载已获得授权。

作者:韩婧,傲娇心理咨询师一枚,专治各种不高兴。公众号:韩婧小大(hanjingloveu)

图片声明:文章配图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相关文章阅读:

你能认识到自己对他人、对世界是抱着善意,还是敌意吗?

不重视自己的感受,只关注别人的评价,小心,你会活成行尸走肉!

别让你的行动力被内心的噪音吞噬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