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纺服婕报
光大纺织服装李婕团队研究成果交流和介绍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于小戈  ·  太子爷新女友,又是她?! ·  22 小时前  
于小戈  ·  终于,让我找到答案了 ·  2 天前  
莓辣MAYLOVE  ·  2.19 男性因心梗导致的心肌损伤比女性更严重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纺服婕报

【光大纺服|行业周报】17年6月我国纺服出口增3% , 新兴市场成出口电商新动力

纺服婕报  · 公众号  ·  · 2017-07-16 22:17

正文

点击上方“ 纺服婕报 ”可以订阅哦

光大纺服


行业周报

2017.07.16


【特别声明】 本订阅号中所涉及的证券研究信息由光大证券纺服研究团队编写,仅面向光大证券客户中专业投资者客户,用作新媒体形势下研究信息和研究观点的沟通交流。非光大证券专业投资者客户,请勿订阅或使用本订阅号中的任何信息。


一、周报快照


◆一周行情回顾及观点


上周上证综指、深证成指、沪深300分别涨0.14%、跌1.29%和涨1.29%。纺织服装板块跌2.31%,其中纺织板块跌2.09%、服装板块跌2.44%。


据中国邮政,2017年上半年中国跨境出口电商通过邮政渠道直发类包裹量同比增长30%以上,亚太、拉美、中东等占比上升。我们认为跨境出口电商仍处高速发展期,新兴市场成新动力。 建议关注跨境通等。


2017年6月我国纺织品服装出口243.54亿美元,同增3.08%,其中纺织品出口同增7.10%、服装增0.59%,1~6月累计均同比正增长,纺服出口回暖越发明确。我们预计在外需回暖、低基数效应、人民币汇率贬值等下,看好我国纺服全年出口。建议关注纺服出口型上市公司。


据中华商业信息中心,17H1全国50家重点零售企业零售额同增2.8%,增速同比提升5.9PCT;其中17H1服装零售额同比正增长,6月增速低于去年同月,我们认为其属月份波动。


国储棉轮出第十九周较上周量升价跌,成交继续低迷。


◆行业公司新闻动态


法国女装艾格获大股东私有化退市;Primark三季度销售显著改善,提高盈利预期;Gucci跨界卖家居 ,9月推出首个产品系列;马莎百货一季度服装销售改善,食品开始下滑;户外运动品牌“狼爪”易主。


定增 :三夫户外拟定增募集不超2.6亿于活动赛事、营地+培训、零售+体验项目、总部办公及研发中心建设等。


股权激励 :金发拉比拟12.35元/股向30名对象(董监高2人)授予200万股,占0.99%;梦洁股份首次、第二期股票期权激励计划行权价格调整为2.18、7.03元;南极电商第二期员工持股计划拟拟募资调减0.07亿元至0.73亿元,81名员工参与(无董监高)。


股东增减持 :星期六董事、副总经理于洪涛、李刚拟6个月增持股份0.1~0.2亿元,上周各10.88元/股增持0.025%股份;贵人鸟股东弘智投资、贵人鸟投资拟减持0.84%、1.67%股份,均尚未实施;摩登大道实际控制人及一致行动人严炎象15.71元/股减持1.08%股份。


业绩预告 :2017H1新野纺织归母净利(下同)预增90~110%;梦洁股份预增20~30%;开润股份预增73~88%;中潜股份预增22~39%;延江股份预减5~15%。


其他 :雪松控股要约收购希努尔62.51%股份,有效期至7月27日,截止7日预受要约0股;华孚色纺拟1.99亿元购买0.33亿平米房产,杨溶任证代;航民股份全资子公司航民非织造布0.14亿元出售工业土地及厂房给控股股东之首饰子公司航民百泰。


◆行业数据汇总


328级棉现货15871元/吨(-0.14%);美棉CotlookA 82.20美分/磅(-2.84%);粘胶短纤15650元/吨(+2.62%);涤纶短纤8263.33元/吨(+5.38%);长绒棉22300元/吨(-0.45%);内外棉价差468元/吨(+56.52%)。


二、一周行情回顾


上周上证综指、深证成指、沪深300分别涨0.14%、跌1.29%和涨1.29%。纺织服装板块跌2.31%,其中纺织板块跌2.09%、服装板块跌2.44%。个股方面,上周鄂尔多斯、报喜鸟、搜于特涨幅居前,星期六、延江股份、中潜股份跌幅居前。


◆17年6月纺织品服装出口额同比增3.08%,纺服出口回暖态势渐明朗、看好全年纺服出口


据中国海关总署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6月,全国纺织品服装出口243.54亿美元,同比增长3.08%(以人民币计同比增长7.82%)、环比增4.05%,其中纺织品出口96.62亿美元,同比增长7.10%(以人民币计同比增长12.58%)、环比降7.15%;服装当月出口146.93亿美元,同比增长0.59%(以人民币计同比增长4.88%)、环比增长13.03%。


2017年1~6月,全国纺织品服装出口1241.53亿美元,同比增长2.16%(以人民币计同比增长8.33%);其中纺织品累计出口总额531.20亿美元,同比增长3.1%(以人民币计同比增长9.30%);服装累计出口总额709.33亿美元,同比增长1.40%(以人民币计同比增长7.60%)。


6月纺织品服装出口延续回暖态势,其中纺织品出口回暖幅度优于服装出口,主要为纺织产业相对服装制造产业资本更加密集,因而在劳动力成本上升背景下受到的东南亚等新兴纺织制造国家的竞争较小,在外需回暖拉动下复苏较为明显。 我们预计在外需回暖、去年低基数效应、人民币汇率较去年有所贬值等作用下,全年我国纺织服装出口有望持续增长。建议继续关注纺服板块出口型上市公司。



2017H1跨境电商邮政渠道直发类包裹数量同比增30%以上,其中亚太、拉美、中东等新兴市场占比上升

日前,在“2017深圳跨境电商出口峰会”上,中国邮政速递代表深圳市国际速递分公司总经理陈冠炯公布 2017年上半年中国跨境出口电商通过邮政渠道直发类包裹量同比增长30%以上,其中带全程跟踪信息的直发包裹(国际E邮宝)增长超过50%,同时亚太、拉美、中东等包裹量占比呈不断上涨趋势。


陈冠炯介绍了中国跨境出口电商三个状况:1)整个跨境电商特别出口方面继续呈高速发展趋势,同时随着国家“一带一路”的推进,中国制造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市场消费需求将凸显,这也必将助力跨境电商迎来另一个发展高峰。


2)因为全球经济依然不甚景气,欧美国家的贸易壁垒可能会趋紧,譬如欧盟针对VAT的新法案、以及取消22欧免税额度提案等,所以通过邮政包裹直发到全球仍是较长阶段内比较恒定的需求。


3)跨境电商平台对卖家的客单价、商品品质、买家服务体验要求会越来越高,这将更好的促进优质的中国制造商品通过跨境电商平台出口,也会促进原来以低价、劣质商品出口的卖家更快转型,同时对跨境物流服务也提出更高的要求。


我们认为当前跨境出口电商仍处于高速发展阶段、其中随着欧美市场竞争的逐步加剧、一些东南亚、拉美、中东等新兴市场逐步受到关注与开发,有望成为跨境出口电商行业增长新动力,建议关注跨境通等行业地位优秀、积极扩大全球业务布局的跨境电商类公司。


◆2017H1全国50家重点大型零售企业零售额同比增2.8%,增速较去年同期提升5.9PCT


根据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2017年上半年全国50家重点大型零售企业零售额同比累计增长2.8%, 增速快于上年同期5.9PCT。


分品类来看,2017年上半年全国50家重点大型零售企业 除食品和日用品以外的多数品类零售额实现了同比正增长 :其中,粮油、食品类零售额同比下降0.6%,降幅相比上年同期扩大了0.4PCT。


从单月数据来看,6月份50家重点大型零售企业除服装以外的其他品类零售额增速也均好于上年同月水平。


自去年下半年以来全国50家重点大型零售企业零售额同比增速持续改善,并且一直持续至当前;综合全国100家重点大型零售企业零售额回暖、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额数据,终端消费回暖态势逐步确定。此外,服装零售亦呈现回暖态势,虽然6月份50家重点大型零售企业服装零售额增速低于去年同月水平,但我们认为主要是月份波动影响所致,总体回暖态势不变。建议关注消费回暖带动下行业性业绩改善带来的机会。



◆国储棉轮出第十九周较上周量升价跌,成交热情持续低迷


上周是国储棉轮出第十九周,总体来说量升价跌、竞拍热度较上周继续下跌。每日实际成交量较上周有所上升,本周日平均成交量为2.03万吨,较上周上升18.74%;从成交价格来看,成交平均价格为14690.40元/吨,较前一周下调163.60元/吨;相比3月6日(轮出首日),成交价格降幅为5.08%,较上周扩大1.06PCT;从成交率来看,本周平均成交率为67.78%,较上周上升10.52PCT;参与竞拍的平均纺织企业家数占比为51.34%,相比上周下降了3.29PCT。


综合来看,国储棉轮出第十九周成交率、成交量有所上升、但成交均价下降,成交热情不高。16/17年度国储棉轮出首周以来,截至7月14日,累积计划出库188.2万吨,累计出库成交187.76万吨,成交率为67.97%。




三、行业新闻动态


法国女装艾格获大股东私有化收购并强制退市(联商网 2017/7/12)


法国内衣和服装零售商艾格近日宣布,获得大股东Finora 及一致行动人的私有化收购要约得以通过,该公司拟退市。


6月初,Milchior家族旗下的Finora联手Tarica和Lindemann两大家族宣布以每股49.3欧元的价格对艾格进行私有化,较要约前一交易日公司收市价32.51欧元有高达53.8%的溢价。由于三大家族对艾格合计持股高达96.28%,同时拥有97.92%的投票权,该收购只要经过法国金融市场管理局的批准后,艾格即可强制退市。


据声明,Milchior家族合计拥有艾格 64.64%的股份和64.77%的投票权,其中通过Finora持股44.49%;Tarica家族和Lindemann家族持股相若,分别为15.65%和15.99%,而外部股东仅持股3.72%或267143股。 艾格监事会表示,鉴于收购要约人及一致行动人已经实际绝对控股公司,因此,不会对公司的就业及劳资关系造成影响,因此建议公众股东向要约人出售其所持公司股份。

诞生于1916年的艾格 由Max Lindemann 创立于德国,初始业务为内衣及袜子,随后品牌迅速扩张至欧洲其他主要国家,而公司的发展壮大主要由于有赖于法国人Martin Milchior ,他于1933年购入21间店铺,并成立Société des Etablissements Milchior,同时在法国里尔建立工厂;1958年,两大家族将生意合并最终成立艾格品牌。


艾格一直走在时代前列,抓住每一个趋势,从女权主义风格到色情风格,同时在1980、90年代则精于库存管理。1994年,艾格进入中国市场,是该品牌的转折点,随后中国市场成为该集团最大的市场,更重要的是,品牌在中国采用的采、制、销一体化模式,成为随后国际品牌在中国市场的惯用模式。不过与此同时,品牌在欧洲的英国、意大利市场则遭遇挫败。


在浮浮沉沉中,艾格的真正坠落始于金融危机,不但欧洲市场发展不均衡同时遭遇新晋快时尚品牌H&M和Zara的严重冲击,其中国市场建立的壁垒亦被国际品牌在中国市场的激进扩张打破。因此,可以说,中国市场是艾格国际扩张最成功的市场,而其过去10年的衰退,同样源于中国市场消费者口味快速变化及视野开阔。


截止3月底一季度,艾格中国市场非但没有改善,反而加剧恶化,期内中国市场销售暴跌23.9%至9300万欧元,可比跌幅21.5%,欧洲市场销售增长2.1%至2.316亿欧元,但可比销售录得2.8%的跌幅,集团整体一季度录得8.1%的可比销售跌幅至3.246亿欧元,实际跌幅7.0%。


2016年全年,艾格销售录得12.921亿欧元,较2015年的12.966亿美元有0.3%的跌幅,可比销售跌幅1.0%。销售下滑主要由于中国市场的低迷导致,全年中国销售大跌12.3%,由4.173亿欧元跌至3.659亿欧元,其中二、三季度尤差;欧洲市场全年销售反有5.3%的增幅至9.262亿欧元,2015年为8.792亿欧元,可比增幅1.7%。


门店占比超过50%的中国市场2016年关店281间,占中国市场约10%,截止2016年年底,艾格中国市场门店数由2015年的2877间减至2596间,其欧洲市场门店则由945间增长至988间。截止2016年底,集团共运营3906间门店,净关闭192间。2016年,集团中国市场营业亏损1940万欧元,较2015年740万欧元的营业亏损加剧162.3%,同期欧洲市场营业利润则大涨14.3%至6830万欧元。


Primark三季度销售显著改善 提高盈利预期(无时尚中文网 2017/7/10)


凭借低廉的售价,Primark于三季度在欧洲一众服装零售商当中脱颖而出。Primark 母企Associated British Foods PLC (ABF.L) 英联食品集团首席财务官John Bason 今天在业绩发布会上,透露三季度该品牌的同店销售表现“远优于”仅增长2%的上半财年,但他没有给出具体数字。消息刺激Associated British Foods PLC (ABF.L) 在周四早盘飙升最多6.2%至3,102便士,创8个月以来最大升幅。


过去14周Primark 销售录得21%的增长,固定汇率计增幅为15%,集团指出得益于去年同期的低基数以及今年天气正常,复活节前的销售表现特别强劲。本财年至今的40周内,固定汇率计销售同比上涨13%,超过市场预期,也相当于平均零售销售面积的增加幅度;按实际汇率计算销售则受惠于英镑走软而大涨21%。其中英国本土市场录得9%的涨幅,集团表示该品牌继续在国内整体服装市场赢得市场份额。


John Bason 今天指出“英国尤其呈现非常非常强劲的销售,与大多数零售商所反映的情况不同,我认为我们表现出众。”Credit Suisse Group AG 瑞信分析师估计三季度占Primark 半壁业务的英国市场有6%的同店销售增长。


Marks & Spencer Group PLC (MKS.L) 马莎百货集团和Next PLC (NXT.L) 英国两大服装零售商都在最近的财报中抱怨脱欧的决定导致英镑贬值,国内物价上升但工资水平滞涨,国民消费力和购物意愿被削弱,导致他们业绩倒退,但在这样的背景下价值零售商(value retailer)特别受到青睐。Primark 胜在足够便宜,可以满足消费者仅剩余的购买力,而且该品牌表示一直遵守价格纪律,没有提价。


分析师一直警惕以美元从亚洲采购大部分商品的Primark 会因为英镑贬值而损害盈利。Associated British Foods PLC 英联食品集团今天表示已经通过减少促销折扣来稳定利润率,并预计Primark 的全年利润率可持平于上半财年,而此前的预期为出现下滑。


截至6月24日,Primark 在欧洲和美国设有339间门店,零售销售面积约136万平方尺,三季度期间该品牌开设了10间新店,当前四季度还会增加5间门店,预计在年底前把零售销售面积提升至150万平方尺。


Gucci也来跨界卖家居 9月推出首个产品系列(联商网 2017/7/14)


Alessandro Michele,Gucci的幕后英雄。他曾用复杂又古怪的贴花图案和精致的刺绣重塑了Gucci,让这个品牌得以持续走红。现在,Alessandro Michele又给Gucci带来了另一项革新:周三,Gucci正式宣布,将在今年9月推出首个家居产品系列。它们包括各式各样花哨的抱枕、椅子、香氛蜡烛等,将和Gucci的其它产品一起,放在精品店售卖。


早在Gucci之前,Ralph Lauren和Calvin Klein就把时尚版图扩大到了家居领域,设计师Raf Simons从Dior跳到了Calvin Klein,现在控制着这个品牌的各个不同系列的产品。对于设计师来说,有机会把自己的设计视野扩展到更多的产品线上或许是个诱人的想法。尽管Gucci和上述的两个美国品牌在审美风格上有着明显的差异,但像是Alessandro Michele这样一位在Gucci内部有着完全自主权的设计师,很难说他对其它领域不感兴趣。


要知道,Alessandro Michele在2015出任Gucci的创意总监之前,曾在Gucci配饰部门工作了十余年,这个骨子里都是罗马人特有的浪漫文艺的设计师,差点在2014年离开时尚产业,转行去了室内设计。现在看来,Michele 想要的两种职业似乎达到了完美共存,他可以同时兜售时尚和家居了。


从目前给出的信息来看,Gucci的家居系列走的还是奢华复古的风格,那些你能在Gucci的服饰上找到的花卉和动物,也能在家居系列中找到:有着天鹅绒坐垫的复古竹节椅;绣着老虎、猫咪、蜜蜂和蛇的抱枕;带有动物雕塑的烛台和茶叶罐;遍布着花卉图案的复古屏风。


不仅如此,Gucci 还找来了经验丰富的制造商合作。比如有200多年历史的意大利老牌陶瓷制造商Richard Ginor生产了陶罐、烛台。与烛台一起发布的,是由Michele本人亲自设计的蜡烛和线香,它们一共包括四种香味:Inventum,一种混合了大马士革和塔伊夫玫瑰的性感香调;Fumus,白桦林的黑暗香气混合橘子叶和蜂蜡;Herbosum,一种新鲜的气味,由番茄叶片、罗勒、柠檬香草混合而成;Esotericum,有点苦涩的塞维利亚橘子,与茉莉、皮革和盐,交织在一起构成。


Gucci家具系列目前还未给出具体的定价信息,它明确声明了该系列不会单独出店。但它希望的是,当你在逛Gucci买衣服的同时,看到中意的家具,或许也想顺手买上一件。按照Alessandro Michele的说法,“这是另一种穿上Gucci的方式”。


马莎百货一季度服装销售改善 食品却开始下滑(联商网 2017/7/12)


英国最大女装零售商Marks and Spencer Group PLC (MKS.L)马莎百货M&S在一季度大幅收窄了服装销售的跌幅,但食品业务意外出现倒退,首席执行官Steve Rowe 的复兴大计可能因此遭受阻力。Marks and Spencer Group PLC (MKS.L) 在周二午盘急挫最多5%至321.9便士。


截至7月1日的一季度,随着全价销售连续第二季增长,录得7%的增幅,英国本土市场服装和家居部门的同店销售跌幅从四季度的5.9%和去年同期的接近9%显著缩窄至1.2%,低过市场预测的1.3%,Steve Rowe 指出期内集团减少了折扣,也没有清货促销,对该部门的表现感到满意,他在季报后分析师电话会议上,预期服装同店销售可在2018财年底前恢复增长。“我们绝对在去年提出的改革计划的轨道上,”Steve Rowe 对分析师说道,“无论全价销售、销量还是门店数量,我们的市场份额都得到了提高”。


M&S 马莎百货在今天才开始夏季清货,比2016年推迟了一个星期,而且季末库存也大幅减少。然而近年的增长引擎——食品部门同店销售同比微跌0.1%,若非复活节落在一季度期内,跌幅会更大,而市场预期会有0.6%的增长。Steve Rowe在季报中强调一季度销售符合集团预期,食品专门店Simply Food 的扩张持续带来增长,表现比设想更佳。


但脱欧的决定导致英镑贬值,国内物价上升但工资水平滞涨,国民的可支配收入和购物意愿被削弱。Visa Inc. 的最新消费者支出指数显示4-6月英国消费者支出同比下降了0.3%,为2013年三季度以来的最大降幅。


虽然食品和饮品等必需品的开支上升了2%,但M&S 马莎百货的食品业务并非以低端必需品为定位,因此也遭受到了冲击。相反,Aldi和Lindl等折扣食杂百货零售商则大受欢迎,不断侵占市场份额。根据Kantar Worldpanel 最近的数据,在截至6月中旬的前12周内Lindl 和Aldi 是英国增长最快的超市,分别实现18.8%和18.7%的销售增长。


Peel Hunt 分析师Jonathan Pritchard 表示基于食品市场的有利外部环境,M&S马莎百货食品业务的负面表现是始料不及的。Investec分析师Kate Calvert 指出这已经是该业务连续第二个季度跑输整体市场。Hargreaves Lansdown 高级分析师Laith Khalaf 也认为由门店扩张带动的增长无法掩盖同店销售下滑所带来的失望。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