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馒头说
来来来,听馒头说一说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主编温静  ·  主编温静丨今天发生了什么? ·  7 小时前  
外交部发言人办公室  ·  中方发布新西兰副总理兼外长访华消息 ·  昨天  
新京报评论  ·  “每人会用DeepSeek”,县委书记要求不 ... ·  昨天  
主编温静  ·  最新,一批新节目官宣! ·  2 天前  
主编温静  ·  多家广电接入DeepSeek!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馒头说

【4.24】他以500公里时速撞向地球,最后时刻说了什么?

馒头说  · 公众号  · 时评  · 2017-04-24 08:59

正文

今天是2017年4月24日


这是馒头说第 135 篇推送


如果你知道不久后自己即将死去,会是怎样的感受?


在这段时间里,你又会说些什么?


我们其实很难想象,在极端环境下自己的表现


因为绝大多数的我们,生活在一个安宁祥和的环境里


但毕竟还是有不少人,从事的是我们无法想象的职业


就比如今天要说的这个故事


就是从一段“临终遗言”说起的





【今日主打】

1967年4月24日

苏联宇航员科马洛夫遇难




1


1967年4月24日早晨6点24分,苏联奥伦堡附近的平原上空,出现了一个急速下坠的物体。


从外形上判断,应该是人类的一个宇宙飞船。但已经距离地面如此之近,飞船却没有放出任何降落伞——这导致飞船如同一枚炮弹一般,撞向地面。


飞船与地面发生接触的一刹那——没有悬念地——发生了巨大的爆炸,火光吞噬了一切。


这艘飞船里面是否有人?


很遗憾,这是一艘代号为“联盟一号“的载人宇宙飞船。


里面搭载着一位苏联宇航员,他叫弗拉迪米尔·科马洛夫。


他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位因载人航天而遇难的宇航员。


“联盟一号”坠落现场


2


在2001年人教版初中语文第五册,有一篇课文详细记录了科马洛夫遇难时刻的故事。


在这篇题为《悲壮的两小时》的课文中,科马洛夫在人生最后时刻所做的事,催人泪下:


科马洛夫发现飞船的降落伞不能正常打开,随即向地面报告,于是,他坠落前的最后2小时,是向全世界直播的,包括他的家人在内,数以亿万记的观众全程目击他人生的最后时刻。


在这场直播中,出现了不少慷慨激昂的话语,节选如下:


科马洛夫眼含热泪:“谢谢!谢谢最高苏维埃授予我这个光荣称号!我是一名宇航员,为宇航事业献身是神圣的,我无怨无悔!”


……


“能。看得很清,儿啊,妈妈一切都很好,你放心吧!”此时泪水已经把她的双眼蒙住了。老太太把话筒交给儿媳妇——科马洛夫的妻子。科马洛夫给妻子送了一个调皮而又深情的飞吻。妻子抱着话筒刚说:“亲爱的,我好想你!”就泪如雨下,再也说不出话来。

科马洛夫的女儿接过话筒:“爸爸!我的好爸爸!”孩子已泣不成声。看到12岁的女儿,科马洛夫的眼睛里骤然飘过一层阴云:“女儿,你不要哭。”“我不哭,爸爸。你是苏联英雄。我只想告诉你,英雄的女儿,是会像英雄那样生活的!”


“和爸爸谈谈学习情况。好女儿,爸爸就要走了,告诉爸爸你长大了干什么?”


“像爸爸一样,当宇航员!”


科马洛夫又一次落泪了:“你真好,可是我要告诉你,也告诉全国的小朋友,请你们学习时,认真对待每一个小数点,每一个标点符号。‘联盟一号’今天发生的一切,就因为地面检查时,忽略了一个小数点,这场悲剧,也可以叫做对一个小数点的疏忽。同学们记住它吧!”


……


科马洛夫这时太激动了:“谢谢啦!全国全世界的同胞们,我也爱你们!正因为我们的生活充满了爱,上帝才这样爱我,让我从千万里的高空飞向大地,在火与光的歌声里获得新生。同胞们,请与我一起喊——人民万岁!科学万岁!”


科马洛夫向人们亲切地挥着手:“我已经看见大地了,大地很美。如果上帝让我转世投胎,我还要当宇航员,我和女儿一起重上太空。因为太空很有意思, 很好玩。真的,太空很好玩……”轰隆——一声爆炸,整个苏联一片寂静。人们纷纷走上街头,向着飞船坠毁的方向默默地哀悼,哀悼……


毫无疑问,这是一篇非常能打动人的课文。


但非常遗憾的是,这个故事除了科马洛夫的遇难这个事实之外,其他情节完全没有任何根据,甚至可以说是捏造的。


科马罗夫的葬礼于1967年4月26日在莫斯科的红场上举行。图为他的遗孀瓦伦蒂娜·科马罗夫在葬礼上吻别她死去丈夫的照片。


3


按照课文提供的索引,这篇文章摘自1995年的《读者》第二期,作者是山东青年文化馆的冯峰鸣。


原文还有一段更戏剧化的文字:


“一位青年,发疯一般冲进指挥台,抢过了话筒:“科马洛夫同志。请让我与您说一分钟的话!科马洛夫,我是你的情敌,是你情人的丈夫。一个小时前,我还恨你。想等你回来与你决斗.我发誓要杀死你。现在我明白了,她为什么会爱你。 你是最崇高最伟大的男子汉!就让她爱你吧!我也爱你!全苏联人都爱你!全世界的人都爱你!”


抛开这种充满带有强烈主观臆想的话语不说,也不深究一个青年随随便便就能”发疯”一样冲进指挥台,还能“抢过话筒”,甚至可以不谈课文中那些明显的硬伤 (比如宇宙飞船进入大气层下坠后居然有2小时直播时间) ,就说说那篇课文最大的一个问题:


当时美苏处于“太空争霸”阶段,科马洛夫执行的这项任务,是为苏联载人登月做准备,属于绝密——当时根本没有,也不可能有面向外界的直播,还长达2小时。


上世纪60年代初,代表当时先进水平的苏联“东方号”系列载人火箭


换句话说,这篇课文所有感人肺腑的话,全是作者自己凭空臆想出来的。作家叶永烈曾表示:“无法理解,这篇文章是怎么过五关斩六将,入选到课本里的。”


不过,科马洛夫遇难确实是一件非常悲壮的事,只是这种悲壮,是在“两小时”之外。


3


关于这个故事的另一个版本,来自于一本叫做《星人:尤里·加加林传奇背后的真相》的书 (杰米·多伦(Jamie Doran)和皮尔斯·毕卓尼(Piers Bizony)合著,以下简称《星》)


这本书的叙述,主要基于一位叫韦尼亚明·罗萨耶夫 (Venyamin Russayev) 的克格勃特工 (他是当初“照顾”科马洛夫的特工之一) 回忆和谈话,以及一位记者雅罗斯拉夫·戈洛瓦诺夫 (Yaroslav Golovanov) 当初在《真理报》上的报道。这本书主要是写人类第一个太空宇航员加加林的,但顺带也写到了加加林的挚友:科马洛夫。



1967年,处于和美国“太空争霸”竞争中的苏联,希望向太空发射一艘“联盟一号”太空船,随后在第二天向太空发射另一艘飞船。两艘飞船在太空中相遇并对接,然后“联盟一号”的宇航员爬到第二艘飞船中,和他的另一名同事互换位置,最后乘坐第二艘飞船返回地球。


如果成功,这将是世界上首次实现航天员在太空中的转移。苏联打算在登月飞行中使用这种办法,将航天员转移到单人登月舱中或从登月舱中接回来。


当时的苏联最高领导人勃列日涅夫希望用这次发射的胜利,向“十月革命”胜利50周年献礼。


被选中登上“联盟一号”宇宙飞船的宇航员,就是科马洛夫。当时还为科马洛夫预备了一名替补,那就是加加林。


1961年4月12日,尤里·加加林乘坐“东方1号宇宙飞船”,在最大高度为301公里的轨道上绕地球一周,历时1小时48分钟,于上午10时55分安全返回,成为人类历史上第一位太空人—— 所以后来有人对《星》书提出质疑:加加林作为苏联的太空英雄,属于“国宝”级人物,是不可能再被派上太空冒险的,所以如果是替补,也只是名义上的而已。


按照《星》书的记载,加加林和一些高级技术人员很仔细地检查了“联盟一号”飞船,然后发现了203个结构性问题——这会让这艘飞船在太空中面临非常危险的问题。加加林建议任务应该推迟,并据称写了一份10页的备忘录。但是,这份备忘录和推迟的建议,没有人敢反馈给勃列日涅夫。


图为勃列日涅夫接见加加林。


任何公开资料和档案中都没有提到过这10页备忘录,《星》书的作者表示他们有自己的消息渠道。但我个人认为,飞船当时肯定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和隐患,但如果当时加加林真的发现了明显的致命的缺陷,其他人没有理由不报告给勃列日涅夫——毕竟发射失败比推迟发射要丢脸得多。而且科马洛夫也是苏联屈指可数的优秀航天员,苏联不可能要刻意牺牲掉他。


在距离“联盟一号”发射前不到一个月的时候,那位克格勃特工罗萨耶夫回忆科马洛夫和他见了一次面,当时科马洛夫泪流满面地说:


“我不可能再活着回来了。”


罗萨耶夫问:为什么不拒绝这次任务呢?


根据《星》书给出的说法,是科马洛夫表示,如果他拒绝任务,当局还是会让替补去的,而那位替补,正是他的好友加加林。


加加林(左)和科马洛夫(右)在打猎,两人确实私交很好。


而另一方面,加加林也表现出了希望替朋友去冒险的决心,他甚至在发射当天出现在了现场,并要求穿上宇航服——质疑者对《星》书叙述的这段事实再次表示怀疑,因为以当时加加林的身份和有关规定,他不可能在一项没有指派他的航天任务中,去穿上一件宇航服,甚至要求替代科马洛夫上船。


科马洛夫在模拟仓,加加林在一旁指导


但这些叙述至少还是能证明两件事:


第一,在发射前,“联盟一号”的各方面情况并不是万无一失的。


第二,科马洛夫最终还是登上了这艘飞船。


4


1967年4月23日凌晨,“联盟一号”顺利发射升空——科马洛夫人生最后一个24小时,由此开始。


在成功进入预定轨道后,“联盟1号”的故障开始接连发生:


左太阳能电池板无法打开,使得飞船只能用一半电力来操作仪表;


由于一半的太阳能电池板没有打开,遮住了散热器,导致热量不能散发,使得姿态控制系统失灵——飞船开始缓慢的翻转;


通讯系统失灵,只有备用的可以使用;


进入 轨道第5圈时,飞船的离子感应器失灵,无法进行定位,科马洛夫改用手动控制也无效。


从飞船环绕地球第七圈开始到第十三圈,筋疲力尽的科马洛夫睡眠休息,与地面停止了联系 (这些故障哪里只会是因为“算错了一个小数点”,而且算错小数点这种低级失误是不太可能出现的)


而这时候,基于飞船出现的各种状况,苏联的地面当局已经把加加林叫到了指挥中心,看看他是否能提供帮助。最终,指挥中心决定取消第二艘飞船的发射——曾有人提议发射第二艘飞船去营救科马洛夫,但当局对第二艘飞船是否能不出故障实在没有信心。


苏联宇航员的合影。后排中为加加林,前右一为科马洛夫,前右二为他的妻子瓦伦蒂娜


在“联盟一号”环绕地球到第十七圈的时候,燃料即将耗尽,科马洛夫返回地球的要求被允许。


但当时的人心里都隐隐有一种感觉:科马洛夫不可能活着回来了。


此时,科马洛夫操纵着已经出现大规模故障的“联盟一号”,在太空中作者最后挣扎:


由于姿态控制系统失灵,飞船在制动点火的关键时刻不能保持稳定,科马洛夫显然想通过滚动的方式稳住飞船,调整飞船的方位以便点火,但失败了。


到18圈的时候,飞船正确定向,正常旋转,制动火箭点火,飞船准备弹道式重返大气层——科马洛夫曾经因身体素质问题差点落选宇航员,但他的工程师经验带来了加分,让他最后得以飞上太空。


身着宇航服的科马洛夫


但是,在飞船继续旋转和滚动中降落的时候,科马洛夫发现了一个致命的问题:主降落伞因为在打开过程中发生扭曲,打不开了!


科马洛夫立刻启动备用伞,但备用伞和主降落伞缠在一起,也打不开了……


精疲力竭的科马洛夫就算有通天的本领,此刻也无能为力了。


“联盟一号”以超过500公里的时速,撞向地面。


5


从发现降落伞无法打开,到撞到地面,整个过程可能只有10几分钟时间。


按照《星》书的叙述,在地面控制中心,大家听到了科马洛夫发来的声音,说他知道自己要死了。在现场的苏联时任部长会议主席 (相当于苏联总理) 柯西金当场流泪 (这个细节无法证实)


同样是《星》书的记录,在土耳其负责监听的美国特工,听到了飞船撞击地面前,科马洛夫对建造这艘飞船的的诅咒,以及尖声的惊叫——尽管从网上放出的一段疑似录音中 (微信只允许插腾讯视频的链接,优酷和B站上有,有兴趣的读者可以自己搜) 并没有这方面的证据——但是作为人的本能,即便是发出尖叫这种行为,也比临终时大喊“请和我一起喊:人民万岁,科学万岁”可信度要高。


美国的历史学家阿西夫·西迪基曾有一份联盟号飞船里科马洛夫最后时刻的记录。他是从俄罗斯国家档案中查到这份记录的:


科马洛夫:“激活,激活,不用担心,一切就绪。”


地面:“收到,我们也没担心。你感觉如何,一切如何?Zarya,完毕。”


科马洛夫:“我感觉棒极了,一切就绪。”


地面:“收到,我们的同志们建议你深呼吸。我们在等待着陆。这里是Zarya,完毕。”


科马洛夫:“感谢你转达信息。(分离)确认。(含混不清)”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