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自然资源部微信公众号刊文《江西赣州市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寻乌县废弃矿山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项目》,对寻乌县废弃矿山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项目进行了报道。
有色建设集团参建了其中的寻乌县文峰乡涵水片区废弃矿山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工程项目,范围约17.86平方公里。工程内容包括:一是治山理水、生态修复,主要实施废弃矿山环境修复,土地整治与土壤改良,植被复绿及人工湿地等。二是基础设施建设,主要改造提升G206国道至稀土废弃矿区道路、打通至青龙岩度假区道路约10.5公里,建设自行车赛道以及步行道约14公里等。三是美丽乡村建设,主要整治上甲和石排谢屋小组村庄风貌,实施房屋整修和景观节点打造,整体提升人居环境。
赣州是赣江和东江水源的命脉,
同时还是我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地区之一,
其水源涵养和水质净化功能对江西省和珠三角区域都具有重要意义。寻乌县位于江西省赣州市东南端,闽、赣、粤三省交界处,是东江源头县,稀土资源大县,素有“稀土王国”之称,为中国南方特大型风化壳轻离子稀土矿床。由于矿区内稀土开采时间长,受历史开采工艺的限制,矿山环境遭受严重破坏,形成大面积“沟壑纵横、红色沙漠”的地形地貌,每年从矿区流入寻乌河的泥沙在100万立方米以上。
2017年,“江西赣州市山水林田湖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程” 入选国家“十三五”首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寻乌县废弃矿山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项目属于赣州山水工程的子项目,实施了以文峰乡石排、柯树塘和涵水3个片区为核心的废弃矿山综合治理与生态修复工程,总投资约9.55亿元。项目成果生动诠释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文明理念,寻乌县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经验在赣州各县废弃稀土矿山修复中被广泛复制应用,取得显著效果,未来将为全国乃至全球实现生态与发展共赢提供示范样板。
(一)推行全景式策划
坚持规划先行、统筹推进,编制《寻乌县山水林田湖草项目修建性详细规划》,印发《寻乌县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项目实施方案》纲领性指导文件,做到项目实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在统筹推进上大胆革新,致力打破原来山水林田湖草“碎片化”治理格局,统筹推进水域保护、矿山治理、土地整治、植被恢复等四类工程。
图1 尾砂堆积区大小冲沟发育 图2 已发生崩塌区域
(二)实现全要素保障
对山水林田湖草项目实行要素保障“三优先”,即项目用地优先保障、项目配套资金优先保障、人员力量优先保障,确保项目推进“加速度”。在资金保障上,除中央补助资金外,整合东江上下游横向生态补偿项目资金1.7263亿元,通过引进企业社会资本3926万元参与共建等方式来筹集项目资金。在机构人员保障上,专门成立县山水林田湖草项目办公室,统筹协调项目建设,全力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试点工作。
(三)做到全域性治理
山上开展地形整治、边坡修复、沉沙排水、植被复绿等工作,山下填筑沟壑、兴建生态挡墙、截排水沟,控制水土流失。地上通过客土、增施有机肥等措施改良土壤,地下采用截水墙、水泥搅拌桩、高压旋喷桩等工艺截流引流地下污染水体至地面生态水塘、人工湿地进行减污治理。上游稳沙固土、恢复植被,控制水土流失,下游通过清淤疏浚、砌筑河沟格宾生态护岸、建设梯级人工湿地,实现水质末端控制。
图3 生态修复工程实施前
图4 生态修复工程实施后
(四)高要求考核,确保治理实效
设立了水质达标、水土流失控制、植被覆盖率、土壤养分及理化性质四个关键考核指标,明确施工单位项目资金拨付与考核指标相挂钩,即治理未达标则相应扣减项目工程款,并将考核时间延长至4年(含)以上,使项目管理更加持续高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