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其他业余兴趣,我对房屋的敬畏,来自于这样的客观基础:
房屋,是人一生中相处时间最长的存在,我们对待居所的态度,即是对待生命的态度
。甚至对公共建筑而言,它们还是很多无形的东西例如文化、艺术、商业的长期居所。
我由衷地向往过建筑设计师为现代社会设计的各种居所,这种向往不止体现在建筑内部的装饰上,更体现在外观和建筑之于环境和生活的意义,从而了解城市的本质。
从著名的纽约 432 Park Avenue ——
这座“西半球最高住宅”总高为1396 英尺、拥有96 层高的摩天大楼;
大楼附近世界知名品牌商店林立,售卖各式顶级时装、艺术及设计精品,配套设施包括私人餐厅;可举办私密聚会的户外庭园;附设桑拿房、蒸汽房及按摩室的水疗及健身中心;还有泳池……
到无印良品推出的 MUJI Hut——
它不仅是极简主义的设计产物,更是将一个注重独立精神的自由空间搬到自然环境中。高山、海洋或是花园,你可以选择只与喜欢的事物在一起。
以及建筑事务所 Monk Mackenzie 所设计的私人住宅——
荒野之中,六间卧室巧妙地嵌入整个建筑结构,它像桥梁一样盘旋于地面,同时融入地表形态,“与自然共生”。
房屋为我们喜欢的环境提供了固定的栖身之所,你能够
从世界各地的房屋中,
获得生活的灵感和动力。
一个现实问题是,
科技的发展让虚拟感官体验迅速迭代,但这并不能取代现实中的生活体验
:除了居所本身,生活也需要真实、安全的社区。
所以你是否想过,未来的我们会住在什么样的地方?
漂浮的未来
为了找到这个答案,我夏天到达哥本哈根时,唯一规划的“主题路线”是关于建筑的。
地处北欧的丹麦,丹麦人为了解决环境而问题做出了很多建筑上的实验,后来我碰到了那种可以用“酷”来形容的建筑:
Urban Rigger
。它就在哥本哈根城内水系之中,看上去像一个很小的码头,但它们是漂浮着的建筑。
□ image by BIG
总所周知,哥本哈根是世界上生活成本最高的十座城市之一,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学生前往丹麦接受高等教育,但舒适、便利且又价格合理的房屋在丹麦变得越来越紧俏。
2013年,企业家 Kim Loudrup 发现自己的儿子也遇到了大学期间的住房问题,他突发奇想,希望把房子全部建造在港口、运河之上,为学生们提供更加物美价廉的住所。Urban Rigger 就是这种情况下诞生的。
丹麦著名本土建筑师 Bjarke Ingels 参与了这个项目。每个独立项目由9个独立的箱体围绕而成,包括12个独立房间和供户外活动的区域。而与传统住宅相比,Urban Rigger 为每处住宅装配了太阳能电池板和由 NASA 开发的气凝胶室内建材,并通过转化海水为热源,成功降低了81%的大气气体排放。
第一批“宿舍”已经在去年秋天完工——并不仅仅是个概念设计,而是被应用到真实环境中。你可以在图片中看到,它们虽然是独立的漂浮物,但是也有彼此联结的可能,住户在其中甚至可以实现宿舍楼中很难进行的社交活动。
换句话说,这是一个漂浮的、
允许人们共同生活
的社区。
共同生活
创造性利用空间、用设计和体验感改变城市的,还有宜家。
我记得 2012 年,宜家在伦敦奥林匹克公园南部启动过一项名为 “strand east” 的城市规划项目。宜家希望按照对简洁设计的一贯偏好,重新对这里进行规划。
□ strand east 总体规划图
他们要在这片前身是工业区的 26 英亩的土地上,建造一所小镇:包括 12000 所住宅;占地 5.8 万平方千米的商业体包括餐厅、店铺、办公区;以及学校、托儿所和医疗保健中心等。
虽然在上面这张“城市使用指南”中,你能看到很典型的宜家风格,但你将不会看到遍地的毕利书柜和肉丸套餐,也不会有宜家商店的出现。
宜家更关心人口的比例,想用高质量的设计来建造这里,不是靠出售资产创收,而想成为长期的投资者
。
该项目将在 2017~2025 年分阶段完成。和传统的房地产开放商不同,宜家更在意营造社区概念。他们想在这里建成一种类似自发型的城市,并控制商业活动的规模和数量。
比如开设和推广农夫市场、古董店和室外花房等店铺,并给到居民一张日程表,上面列出即将开始的活动事项。
项目经理 Andrew Cobden
接受加拿大《环球邮报》的采访时说:“
我们会努力凝聚而不是迫使社区的人们在一起共同生活。
”
多样性是城市的天性,但……
能改变居所的不止大公司而已,还有生活在其中的住客,他们形成了“社区关系”——一个对我们来说,已经越来越陌生的词语。
今年秋季,位于纽约的开发商麦迪逊集团股份公司(Madison Equities)提出收购西村公寓和重建社区的规划。这是位于纽约曼哈顿区格林尼治村西部的一个低端发展项目,麦迪逊集团方面希望拆除其中的部分或全部 420 套公寓,与此同时会给当地居民一些补贴。
□ by mressentialist
这对曾经保护这片社区的居民而言,是个沉重的打击。
西村集合了一群简单实用、低规模的建筑群,但同城市里其他进驻了高端商业体的地区相比,它却是 60 年代的各种思潮和文艺诞生的场所。长期以来,西村一直是纽约最有创意和历史感的社区,但同时也是容易遭遇重建命运的地区。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一生致力重建大都市的建筑师罗伯特·摩斯(Robert Moses)提出“
清除贫民窟
”计划,其中就包括格林尼治村。
最终,在居住于此的城市规划研究者简·雅各布斯(Jane Jacobs)和居民的努力下,他们抢回了格林尼治村,
免于它被摧毁和重建
。
□ By anddicted
迄今仍希望保护西村的人仍然主张:“这是一处成功的社区,它为众多家庭提供了庇护所,而这也是对简·雅各布斯所主张的(
多样性是城市的天性
)最好证明”。
但今天的西村正在失去它往日的活力,原因之一就是房地产事业和商业的过度入侵,一昧地复制其他地区的规划:增加建筑物的高度和数量,却影响了社区文化。你会发现,五六十年代,人们保护的不仅是这些建筑的砖瓦,他保护的是这一地区的核心价值——
社区关系及其生活方式
。
生活方式正在品牌化
说了很多“社区”,最后多说一件和品牌相关的事。
你可能想不到的是,
杂志也要建公寓了
:不断告诉你“如何获得更好生活”的 Monocle 杂志,刚刚联合泰国地产商 Sansiri 在曼谷创建自有品牌的高端公寓。
Monocle 创始人Tyler Brûlé 在评价这个项目时说,他们需要强化 Monocle 和读者之间的联系,明确人们追求的住宅究竟是什么样的。
“我们曾对此有过很多美好的幻想,现在我们需要做的,是好好考虑这些想法 ……
我们要建的不是 Monocle 大楼,而是打造全新的标志。
我们会将过往的设计和读者群的想法,融入到公寓建造里。”
□ 在迈阿密的公寓项目
Monocle 很清楚自己的读者在哪儿 ,会去哪里旅行、喜欢什么。如果 Monocle 的泰国住宅项目获得成功,那么该公寓将在未来进驻 10 ~12 个全球热门城市,成为“
生活方式品牌地产化
”的范例。
MINI LIVING
我举了 Monocle 的例子,更是为了说明,历史上
那些品牌倡导的生活方式,完全可以变成一种更具体的存在
。
这个秋天,我在上海看到了 MINI 展示的城市蜂巢(Urban Nest)项目,这是一个更有意思的例子。
□ Urban Matters by MINI 城市最迷人品牌展览
新天地太平湖公园内,MINI——那家印象中“造车”的公司,出人意料地集中展示了 除了汽车之外,他们在时尚、设计、创业孵化,以及城市生活空间等方面的创意。
为什么 MINI 这家汽车公司会把未来的重点放在探索城市生活的空间潜力之中?
因为你认为的那个造车的 MINI,早就不是一个只是造车的品牌——
这是一家提供生活方式的公司。
品牌涉足不同行业的背后固然有多元投资和资本增值的考虑,但从预期目的和呈现效果看,他们确实在做一件有价值的事:当虚拟世界迅速扩张时,人们对现实世界的诉求是什么?我们还能从日常生活里期待些什么?
这样的前提,会让你很容易理解为什么 MINI 将在上海创建全球首个“共享公寓”。
MINI 与地产商中国盛煦将合作翻新一处位于上海静安区的老建筑群,目标是将其转变为集工作、娱乐和配套居住于一体的“多层次微观社区”。
在这个空间中, MINI 将提供可预定的共享办公空间,生活娱乐场所,配套公寓以及共享汽车服务,无论是单身人士还是家庭都可以通过短期、中期和长期的租赁计划在这里生活。
居住面积小并不意味着生活品质的降低:任何在私人空间内无法进行的活动或无法安置的物品,都可以在通过预定公共空间得到妥善安置。如果有访客,租客甚至还可以为其预订客房。
除了空间本身外,这个社区还配有数字化访问服务,用户可以通过智能手机预定配套服务。
生活不仅是居住,还应包含现代都市人群的社交活动,这样才能形成“社区”
。有宽敞的厅堂可供住客消闲娱乐,人们也可以去艺术展览区和食品市场走走看看。
此外,这里还设有花园、游乐区、商店和餐厅。
MINI “共享公寓”几乎兼顾了我在上文中陈列的案例们得以成功的元素:提供可持续的空间,融入技术,兼顾社区文化。
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是,这个项目也体现了 MINI 的品牌价值——
品牌自身的资源和实力,允许他们背后的创作者们去预测、捕捉和尝试,如何通过技术和艺术的手段,赋予下一代更好的生活和娱乐。通过提供优质的生活方式和体验选择,来影响和塑造未来都市生活的模样。
理想城市
美国圣菲研究所的物理学家 Geoffrey West 曾说,“
就多方面而言,
城市是人类带给这世界的最好发明
”。
我们将会看到无论是西村、即将蜕变的东伦敦还是 MINI公寓,他们在品牌与社区、商业与艺术的功能调和中,如何将城市塑造成理想状态。
科技的发展让虚拟感官体验的迅速迭代,但这并不能取代现实里的生活体验——在建筑规模和区域划分的变迁背后,正是那些有能力生成全新生活方式的公司,从整体来思考城市生活,用设计和人文关怀连接群众和空间、赋予城市活力,最终让城市成为
兼顾审美和功能的生活方式社区
。
对我们自己而言,该向往美好的居所,也希望获得美好的社区,
无论何时都不要放弃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乌云装扮者
To see behind walls.
To draw closer.
To find each other
and to feel.
That is the
purpose
of life.
世界、黑色趣味
和明亮内心
点击阅读原文
了解 MINI URBAN
自诞生以来,
MINI
只有一个简单的目标:为更精彩的都市生活,提供有创造力的解决方案。
这个全新媒体平台邀请深耕于各行各业的创造力阶层,一起发掘、创造、实现,以设计为驱动的都市解决方案,用设计的力量,改造城市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