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医学界
《医学界》以有品位、有追求、有爱心、有水平的医务工作者为受众,以“服务医生,改善医疗”为宗旨,让行医更幸福是我们的使命,为用户提供可靠、有用、有价值观的资讯是我们的存在方式。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蒲公英Ouryao  ·  判了!5亿 ·  21 小时前  
drpei  ·  情绪体验很大程度就是人生本身的意义 ·  22 小时前  
51好读  ›  专栏  ›  医学界

“AI医师”来了:能帮医生患者不少忙

医学界  · 公众号  · 医学  · 2025-01-24 18:42

正文



AI医疗将全方位赋能临床诊疗,造福医生与患者。



撰文 | 黄思宇
责编丨汪   航


日前,一场备受关注的医疗大模型评测活动落下帷幕。参与评测的是“小荷AI医生”、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医生(职称在主治以上),以及互联网医院医生。问诊对象是30位真实世界患者。


担任现场评委的是多位三甲医院主任医师和卫生管理、技术、伦理、法律等方面专家,围绕症状问询、诊断治疗、人文关怀等维度进行评分。评测结果显示,AI医生的表现不亚于人类医生,在一些特定科室基本达到三级公立医院主治医师的水平,带来较好的患者体验。


这场评测由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人民卫生出版社、抖音集团旗下小荷健康联合开展,旨在为当下火热的AI医生“把脉”,共同探讨医疗大模型服务如何更好地创新赋能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辅助、帮助医生更好地展开工作。


得益于抖音集团旗下小荷健康等互联网企业的深入探索,这一医疗愿景正逐步照进现实。


互联网大厂、顶级高校加码AI医疗


对着手机吹气就能测量肺功能;在家无感抽血并获取检测报告;通过手机拍照诊断皮肤和眼科疾病,再辅以试纸自测,还能判断是否患有肺结核、疟疾和艾滋病……


这并非天方夜谭,而是美国知名心脏病学家、被誉为“医疗预言家”的埃里克·托普博士在《未来医疗:智能时代的个体医疗革命》中描绘的场景。他断言,在大数据时代下,医疗领域将发生颠覆性的变化,以患者为中心的全新医疗时代即将到来。


怀着对未来医疗蓝图的憧憬,英伟达、谷歌、微软等科技巨擎的AI医疗版图正徐徐铺开,产品覆盖从基础医学到临床医学的整个流程,包括药物开发、基因组研究、医学影像分析、治疗决策等环节,正刷新着人们对现代医疗的普遍认知。


纵观国内市场,一大批科技公司、院校机构与临床医生都已加速奔赴AI医疗赛道。


据睿新智库报告,截至2024年9月,我国共有107家企业和机构发布了医疗健康产业大模型。从辅助诊疗、医学影像分析,到医学教育、健康管理等多个关键环节,大模型正全方位地为高效、个性化、智能化的医疗服务提供坚实支撑。


以抖音集团旗下的“小荷医疗大模型”为例,能够为用户提供个性化健康科普、健康咨询建议等医疗健康信息与服务,可根据用户输入的个性化健康问题或者症状,生成健康科普知识,给予健康咨询指导,具有知识问答、多轮对话、逻辑推理等能力。


“医学界”了解到,“小荷医疗大模型”是在字节跳动豆包大模型基础上,由小荷健康团队自主研发的一款医疗垂类大模型,其训练过程对标的是真实世界的执业医师培养模式,从知识技能、职业素养、病人照护、教学能力、终生学习及沟通合作6项住院医师核心胜任力出发,并在应用中不断完善。


不止是顶级互联网大厂纷纷下场,清华大学、复旦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南京大学等顶尖高校,以及部分医疗机构也加入了这场AI医疗的发展浪潮之中。


一个月前,清华大学智能产业研究院团队打造的首家“AI医院”——Agent Hospital上线内测,首批来自21个科室的42位AI医生亮相,覆盖3000多种疾病。在产品内测中,AI医生对高发的呼吸道疾病诊断准确率最高达93%以上,在其他疾病领域的表现同样出色。


更早前的去年11月,由上海市东方医院急诊、重症医学科主任张海涛等人联合研发的AI医学大模型“Med-Go”正式发布。这款“吃”进6000多本教材的AI宛如一位全能医生,在一次真实病例测试中,仅用几分钟时间,就“揪出”外院专家们用一年才确诊的某种罕见病。


可以预见的是,AI医疗将会全方位、全链路地改变人类健康的未来格局。


全方位赋能临床诊疗


一批头部“玩家”躬身入局后,AI正以惊人的速度和广度重塑医疗行业。从院前咨询、挂号到入院后的导诊、检查与治疗,再到出院后的随访和用药管理,AI的身影几乎无处不在,渗透进临床诊疗的每一个环节。


这一趋势背后,是人们认知健康、认知疾病的渠道开始不断变化。以抖音为例,截至目前,抖音生态内已有超过5万个医生、医院、科室账号,每日医疗相关搜索量超过1.2亿次。为了全方位满足用户的医疗健康信息与服务需求,小荷健康正积极运用AI技术提升医疗健康信息传播与服务效率、优化用户体验。


作为前述评测活动的临床评审专家之一,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科主任医师薛峰对AI医生的印象极为深刻。他在评测活动后的研讨会中表示,“AI医生问诊有逻辑性、条理清晰,关键是能像真人一样与患者交流。”


身为“大三甲”的资深专家,薛峰经常遇到远道而来的患者,其中有一些是在当地医院就能解决的常见病。


在他看来,AI医生能够助力分级诊疗政策的进一步落地,“如果这些患者在咨询AI医生后得到合理分流,一部分在基层医疗机构就诊,另一些有疑难问题的再到三甲医院寻求帮助,将有效提升医疗资源的合理分配。”


在复杂疑难病症众多的神经内科,AI医生的价值同样不容小觑。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神经内科主任李淑娟在研讨会中坦言,神经内科医生在为患者诊疗时不仅需要结合查体、影像等多方面的结果,同时要兼顾对患者的人文关怀,尤其是及时发现并疏导患者的一些心理问题。


AI医生恰恰能满足这些需求。李淑娟发现,AI医生的优势在于生成速度快、内容多,在危险因素识别、高危患者筛查,以及随访方面能够起到重要作用。


“特别是对于神经内科一些疾病的患者,AI医生可及时提醒患者,提供预警信息,并且为他们提供‘情绪价值’,帮助解决‘双心’问题。而这也是临床医生非常欢迎的。”李淑娟说。


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科主任医师李虎同样表示,AI医生在解决多数常见病、慢性病等非疑难性疾病,以及提供人文关怀和就医决策等方面优势显著。


如果说薛峰、李淑娟、李虎是站在各自的专科视角看待AI医生,那么中国医院协会常务副会长毛群安的观点,则能从侧面反映出整个医生群体对AI的看法。


在毛群安看来,中国医生的工作很辛苦,许多人都羡慕国外医生配备了助理。正因如此,AI医生的出现,有望为国内医生减负,让他们同样拥有值得信赖的助手。


“例如,小荷AI医生参与评测的病例中,就有两例需要及时就医的急性脑梗病例。AI医生给出了很好的提示,反复提醒患者及时就医,强调疾病的风险性,这是很有必要的。”毛群安说。


“医学界”从抖音集团旗下小荷健康相关负责人处了解到,目前“小荷AI医生”的应用场景主要是为用户提供健康科普、健康咨询、分诊导诊等服务。


而对于有进一步医疗需求的患者,“小荷AI医生”会引导他们到线上线下医疗机构就诊。为向用户提供全流程的医疗服务,小荷互联网医院已经与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等医疗机构签订了医联体合作,未来还将继续扩充医联体合作医院。


AI医疗当以患者为中心


尽管AI医疗赛道持续升温,入局者仍要保持“冷思考”。


《数字健康前沿》的一篇论文指出,医疗领域开发和应用AI软件通常包括四个步骤:获取、数据、方法和运行。在强调规范性、流程化、精确度的医疗领域,任何一个环节出错,都可能酿成无法挽回的后果。


客观而言,AI医疗行业仍有一些不足。知名科技企业IBM重金押注的肿瘤治疗决策系统Watson for Oncology就是前车之鉴。这款投入数十亿美元、由国际顶级科技巨头背书的AI产品,进入多国医院运行后,却被质疑数据不真实、不适应本国指南等,最终遗憾离场。


“AI医生在问诊及鉴别诊断时仍有针对性不足等问题,还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因素做鉴别与判断,不能简单依据某项检查结果就下结论。”参与研讨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消化内科主任医师吴咏冬分析道。


不过,在中日友好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主任医师赵红梅看来,尽管数字医生现阶段还不能完全取代医生,但它可作为医生的高级助手,协助完成基础工作,还可助力慢病管理,识别疾病风险并给出转诊等建议。


“目前我国医疗资源仍然存在分布不均的问题,优势医疗资源过于集中,医疗资源下沉相对不足。从评测结果可以看到,人工智能的基本面是足够的,可以有效解决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水平不足以及偏远地区患者问诊难的问题。”赵红梅憧憬道。


在研讨会上,行业专家们也对AI医生可能存在的法律与伦理问题建言献策。


业内人士认为,AI飞快的生成速度是一把“双刃剑”,它虽然提高了诊断效率,但医患双方不了解AI决策背后的依据和推理,如同面对一个“黑箱”,双方都担心出错后无人承担责任。这种不信任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AI医疗产品的临床应用。


对此,欧盟最新修订的《产品责任指令》提出,将AI系统纳入“产品”范畴,意味着AI公司将直接承担产品带来的法律责任。未来AI公司在开发新产品时将更加谨慎,因为AI受到损害的个人也更易于追责,这一做法值得国内AI医疗行业借鉴。


AI正以席卷之势掀起医疗行业之大变革,拥抱高科技与新浪潮是每一位医生的明智之举。但在AI推广应用过程中,当持续秉持“以患者为中心”的原则,让AI医疗产品真正服务医生,造福患者。


这不仅是守护医疗安全与生命健康的必选项,也将为AI医疗行业的长久、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来源:医学界

校对:臧恒佳

编辑:张金金


*“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