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有书凭栏
来源 | 有书(ID : youshucc)
国庆期间,看到有人在网上问:
“回婆家过长假,是什么体验?”
网友晓芸吐槽,回去时光鲜亮丽,回来时蓬头垢面。
晓芸和先生开了几个小时的车,一到家,还没来得及休息,就被婆婆喊去洗菜、做饭。
本想叫上老公一起帮忙,婆婆却说儿子累了,让他好好休息。
小姑子一家也回来了,婆婆说他们是客人,不用帮忙干活。
接下来几天,晓芸天天都得早起煮一大家子的早餐,其他人都是等她把早餐做好才起床。
接着一堆叫不上名字的亲戚又来了……
才过两天,晓芸就已经盼望回家的日子了。
本来假期回家是团聚温暖,休闲放松,但也有人在难得的几天休息日,被婆家使唤得团团转。
恋爱时是两个人的浪漫,结婚后就不可避免与婆家产生关联。
婚姻中逐渐暴露的问题,其实在婚前已经潜藏。
回一趟婆家,不仅是夫家家庭关系的一面镜子,还是婚姻的试金石。
父母相爱的家庭,可以嫁
家庭治疗师萨提亚认为:
“一个人和他的原生家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这种联系有可能影响他一生。”
每个人的生活,或多或少都带着原生家庭的痕迹。
从父母的相处模式中,可以看到孩子未来婚姻的模样。
形象设计师丁杨晨曦分享说,她对婚姻充满期待,但始终想象不出自己结婚多年以后,爱情会变成什么样子。
直到婚后不久的一天晚上,她和先生看完电影回家时已经很晚了。
一进门,她看见婆婆坐在客厅的沙发上,公公则躺在婆婆的腿上睡着了。
电视还开着,但音量调得很小,几乎听不到声音。
婆婆一边看电视,一边把一本书放在公公的眼前,为他挡住光。
婆婆看到小夫妻进来,担心他们说话声音会吵醒公公,连忙笑着做了一个“嘘”的手势。
这一刻,“相濡以沫”这个成语瞬间具象化了。
有时候,夫妻之间并不需要有过多的言语,心中对彼此的爱意,早已转化为生活中的点点滴滴。
除了生活中互相照顾,公公婆婆每年还会安排只属于他们的旅行,享受两人独处的美好时光。
公公更是牢记妻子的每一个梦想,并把这当作自己的梦想那样去努力实现。
婆婆在年轻的时候,很希望自己的家是一栋小别墅,有个小花园,有充足的阳光。
公公就一直以此为目标,打造妻子想要的生活。
父母相爱的画面,会深深刻在孩子的心底。
爱是一个轮回,男人从小在家庭中所见证的亲密关系,会影响到他对妻子的态度。
一个在满是爱意的家庭中成长的男人,他的心中就同样会充满爱,在自己的婚姻关系中,也更加有能力去给予爱。
选择嫁入一个父母相爱的家庭,是女人收获幸福婚姻所必须具有的智慧。
父母有边界感的家庭,放心嫁
邦达列夫曾说:
“人类一切痛苦的根源,都源于缺乏边界感。”
家庭中,亦是如此。
有些父母控制欲很强,总喜欢插手儿女的生活,长此以往,原生家庭和小家庭的矛盾就会突显。
《凡人歌》中的白寒宁住着豪宅,生了三胎后,婆婆名为来照顾她,实质上是监管着她的饮食,一切以对孙子是否有利为出发点,完全罔顾儿媳的感受。
当婆媳俩人为了月子餐而相持不下时,白寒宁的丈夫回来了,他并不体谅妻子,只会让妻子再忍忍。
婆婆对儿子小家庭的事情不愿意放手,表面上看是为儿子好,实质上是想对儿子的生活继续掌控。
不懂得尊重儿媳的婆家,让女人感受到的是束缚、不适与无力。
而懂得尊重儿媳的婆家,让女人感受到的是平和、欢愉与自由。
相比之下,剧中沈琳的家庭,婆婆就能把各种事情处理得很到位。
丈夫那伟小时候父亲就去世,母亲一个人带着两兄弟摆摊,独自抚养两个儿子成人。
当婆婆知道了那伟夫妻都失业,经济上面临巨大压力,儿媳沈琳要出去工作时,马上主动来帮忙。
晚饭后,那伟和母亲坐在一起聊天,回忆当年。
有一天下大雨,摆摊的货都给淋湿了,母亲当时觉得很无助,看着两个儿子还那么小,只能咬咬牙,把货晒干再去卖。
终于,熬过了那段艰苦的日子,母亲把儿子培养成人。
回忆过往生活,母亲给予儿子无限鼓励。
面对当下困境,婆婆给予儿媳的是体贴。
不管沈琳是要去当月嫂,还是摆摊卖卤货,婆婆都不会发表意见,完全尊重沈琳的选择。
她安慰儿媳:放心工作,家里的事情她会照顾好的。
那伟接受不了自己从公司高层变成靠摆摊谋生存,整天在家借酒消愁。
婆婆没有袒护儿子,一直劝儿子去摊位上帮忙。
在婆婆的劝说下,那伟和妻子终于理解彼此的不易,互相扶持熬过这一段人生的低谷时期。
常言道:
“嫁人一定要看婆婆。”
一段婚姻是否幸福,夫妻恩爱固然重要,但也不能忽视公婆在其中的影响。
有边界感的公婆,既不会随意干涉小夫妻的生活,也不会无条件地护着儿子,更能懂得和理解女人为家庭的付出和不容易。
嫁入这样的家庭,每个人坚守自己的底线和原则,女人的婚姻就已经成功了一大半。
亲戚不算计的家庭,值得嫁
家庭中,与亲戚交往是不可避免的。
听过这样一个故事:
瑞芬和先生两人都出生在农村,考上大学毕业后,他们选择留在大城市工作生活。
公公婆婆还在老家,他们平时和亲戚最喜欢聊的话题就是儿子。
一有机会,就吹捧儿子有多能干,工资又高,工作又轻松,还认识许多领导等等,每次都能收获许多羡慕的眼光。
说得多了,亲戚也就趁机提出各种要求。
先生的堂哥准备假期带孩子们到瑞芬家所在的城市玩,过来问公公,能否让堂弟帮忙提前买好旅游景点门票。
公公拍胸口说,没问题,还可以住到他们家,这样住宿费也省了。
然后公公一个电话打过来,交代儿子一定得接待好亲戚一家。
于是先生为此请了几天假来陪堂哥一家,开车带着他们去了几个景点。
瑞芬就把书房收拾干净让亲戚住,还得一下班就马上赶回家做饭。
吃完饭,亲戚一家人和老公坐沙发上看电视聊天。
瑞芬一边收拾碗筷清洁厨房,一边听亲戚嫌弃他们家面积小,还不够老家房子的院子大。
瑞芬心里不痛快,但碍于礼貌和情面,也不好说什么。
好不容易招待了亲戚几天,临走时却是一句感谢的话都没有。
看到书房地上丢了不少垃圾,书架上的书也被翻乱,瑞芬忍不住抱怨了几句。
丈夫却说:
“不就来了几天,用得着生这么大的气吗?”
夫妻两人你一句我一句,直接就吵了起来。
公婆自作主张答应亲戚办事,把他们家当旅馆这样的事情,一年下来总有七、八次,这让瑞芬不胜其烦。
无处不在的炫耀和满口应承,虽保住了父母自己的面子,但让孩子们苦不堪言。
再遇上趁机占便宜的亲戚,长此以往,毫无底线的帮忙,带来的不一定是感激,反而是他人的得寸进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