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梅花网
营销者的信息中心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销售与市场  ·  春节后门店大盘,必须做好的四件事 ·  13 小时前  
销售与市场  ·  大年初七,人勤业兴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梅花网

网易PK前员工,谁的公关赢了?

梅花网  · 公众号  · 营销  · 2019-11-26 18:32

正文

“网易暴力裁员?
近日,一篇微信10w+《网易裁员,让保安把身患绝症的我赶出公司。 我在网易亲身经历的噩梦! 》再次刷屏了社交媒体,引起各方注意。

上次裁员搞出这么大阵仗的还是蓝标裁员事件,那么这次又有什么内情? 让梅小花带你探索这件事情的前因后果——

事件回顾

首先,先简单梳理一下事件时间轴:
1、10w+文章刷屏社交媒体
11月23日晚,这篇微信10w+文章《网易裁员,让保安把身患绝症的我赶出公司。 我在网易亲身经历的噩梦! 》发布后,开始在微信、微博、知乎等社交媒体平台刷屏。


这篇10w+主要告诉我们这些信息:

a、文章作者是网易公司一名高级游戏策划,已工作5年。 今年1月底,他被确诊为“扩张型心肌病”。

b、患病后,文章作者业绩在组内排名第二却被评D绩效,且被要求1个月内离职并休掉积攒的11天年假。 在此期间,文章作者的主管和HR轮番上阵“威胁不让拿N+1”。

c、文章作者进行绩效申诉,期间被撤工位、被踢工作群。

d、等待绩效复核期间,文章作者遭到强行辞退威胁、监视和旷工威胁、保安威胁。

e、 接着,文章作者发现自己被早退、被诬陷发反动内容,最后在9月9日正式离开网易。

f、文章作者表示,5年期间加班总时长累计大约4000个小时,基本是项目组强制加班,最后却只拿到了1天的加班工资,还是公司设计的陷阱。

g、找工作因病被拒,以后还需要靠心脏移植来续命,这些都让文章作者意识到不需要担心什么前途了,并开始竭力维权。

2、网易首次回应
11月25日上午10:13,网易正式对此事做出回复,声明称: 今年3月底,这位前同事的主管因绩效原因向其提出解除劳动合同,文章展示的“业绩排名”,实际为工作量排名,不完全反映工作质量。 经复核,其绩效确不合格。



3、网易二度回应
25日下午13:13,网易以“内部说明”的公告形式再次对此事做出回复,此说明中对事件处理长达8个月的时间线进行了梳理。 并表示接下来,网易方将继续尝试和当事人进行积极有效的沟通,推进事件妥善处理。



4、权威媒体和网友评
“网易暴力裁员事件”引起巨大讨论,也引起了各大媒体的注意。

人民日报评此事: 企业除了KPI,还应该有更多的人文关怀。


网友的评论五花八门,但多数网友的立场都是谴责网易公司并表示质疑:


不过也有网友持中立态度:



网易的公关错了吗?

网易公关为何无法平复大家的情绪,以下我们从危机公关的“五度理论”来简单的看下:

1.速度
社交网络时代,事件发酵的速度越来越快,甚至在短短几十分钟内席卷全网。 原有的24小时黄金原则早就已不再适用了,最佳的舆情应对速度从过去的黄金24小时到8小时,6小时甚至是3小时...

回到本次网易裁员事件,文章从11月23日发出,在朋友圈整整发酵了2天(文章点击早已过10万+),网易才于25日发表道歉声明,早已过了回应的最佳时机。 暴力裁员质疑,事关企业形象大事,不得不说网易的反应实在是慢。 以至于事态的发展到不可控程度,很快被推上社媒体热搜。
2.态度
危机处理中很重要的是一个原则是,真诚沟通,承担责任。 即企业面对当事者、媒体以及公众的质疑时,第一时间,该用什么样的态度、什么样的措辞和什么的方式来应对。

在反应速度上,网易已经慢了一步,失去舆情的掌控。 不过网易接下来的正式声明似乎也并未能控制舆情的发酵,反而引发更多的质疑。 人民日报甚至形容其是一份简单粗暴、不近人情的道歉。

下面我们来看看回顾下网易在11月25日发布的道歉申明。 网友质疑的地方在哪?

1、声明指出,文章展示的“业绩排名”,实际为工作量排名。

网友质疑: 工作量安排过多,是否会影响业绩? 主管特别关爱这位员工,想提升他的能力,所以将更大的工作量给了这位员工? 这位员工能力差,所以承担了更多的工作量?


2、声明指出,网易于9月19日,一次性给予“N+1”补偿。

网友质疑: 3月提出的让员工离职,为什么9月份才给出补偿,期间过程为何不能解释清楚。


3、声明指出,这位前同事谢绝了我们在9月主动提出的N+1外的特殊关怀方式。

网友质疑: 为什么谢绝? 谁会放着钱不要呢? 背后原因是什么? 对于文章中提出的各种威胁质疑,相关的交涉过程能不能公开?


重大危机,道歉是远远不够的。 重要的是企业要用真诚的态度承担责任,直面相关的责任问题,公众目前最关注的是网易是否有暴力辞退员工的行为,对于文章中提出的各种质疑,能否一一回应。就 这份迟到的声明而言,网易是否有避重就轻之嫌?
3.角度与气度

重病员工+企业辞退,这两个词汇显然是巨大的力量反差,站在公众的角度来看,肯定是站在弱势一边,对强势的企业一方有着天然的对抗情绪。 面对公众、媒体等全方位的质疑,网易要做的是第一时间平复大众情绪,展现出企业应有的温度。

而在第一份声明中,网易似乎却又站在的大众情绪的对立面,这位员工业绩不过关,我们才给予辞退,我们给到了补偿,但这位员工不要。 这种“不近人情式”地回应,不免让公众觉得这是一种公关式的“甩锅”行为。
再来看看网易的内部声明,相对于第一份对于公众声明而言,除去致歉之外,则更多梳理了整个事件的脉络。 大概内容就是网易程序合法,我们没错,同样地将自己至于高冷的位置。
4、制度

企业裁员一直是个敏感问题,越是大的企业,越是要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去维护员工的合法权益,而不是钻灰色地带的空子。 如何完善相关特殊员工的安置问题也是网易接下来要面临的问题,而不是简单地呼吁口号,同事的健康、成长、发展、是网易最大的KPI,从制度及系统上完善才是根本。
最后附上一张今天刷屏的京东公关截图,虽有蹭热度的嫌疑,但硬核的内容也引发不少人的点赞。


今日话题
那么问题来了,
你怎么看待网易的公关?
☆你可能还想看☆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