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X-MOL资讯
“X-MOL资讯”关注化学、材料和生命科学领域的科研进展,坚持“原创、专业、深度、生动”,发文频率和质量广受好评。公众号菜单提供“期刊浏览、职位查询、物性数据”等丰富内容和强大功能,深得用户喜爱,入选“2016 年度学术公众号TOP10”。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科学家庭育儿  ·  家里这两样东西选好了,娃的视力稳住了!我准备 ... ·  22 小时前  
育学园  ·  中国人这 2 ... ·  昨天  
阿里开发者  ·  3步,0代码!一键部署DeepSeek-V3 ...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X-MOL资讯

【能源】动态超分子弹性体界面层促使的锂离子-偶极子相互作用实现无枝晶锂金属负极

X-MOL资讯  · 公众号  ·  · 2024-11-18 08:09

正文


锂(Li)金属因其具有高的理论比容量(3860 mA h g −1 )和最低的还原电位(与标准氢电极相比,-3.04 V),被广泛地用于可充电电池负极,在满足日益增长高比能储能设备需求方面展现出巨大的潜力。锂金属低的电化学还原电位使其与电解质非常容易发生电化学反应,尤其是与碳酸酯类电解质。该电化学反应产物会自发在锂负极表面形成一层固体电解质界面(SEI)钝化层,用于阻止与电解质进一步发生副反应。然而,自发形成的SEI通常不均匀且不稳定,这种界面不稳定性导致锂离子( Li + )沉积不均匀,SEI层持续开裂或分层,进一步使新鲜的锂与电解质接触,不断消耗电解质,促进锂枝晶的生长。最终,锂枝晶不可控的生长和电解质的持续消耗导致库仑效率(CE)降低和容量损失加速,从而引发电池故障和严重的安全问题。

西安交通大学丁书江 教授和 新加坡国立大学林志群 教授提出了一种 利用动态超分子弹性体(DSE)界面层的策略,该界面层能够被锂金属还原,自发形成强的 Li + 离子–偶极作用,从而增强锂金属负极与碳酸酯电解质的界面稳定性。 DSE结构中的软相通过松弛配位的 Li + –O相互作用实现快速的 Li + 传输,而富含负电性亲锂位点的硬相促使具有快离子导电固体的SEI组分形成,包括 Li 3 N和 Li 2 S ,诱导 Li + 均匀沉积,抑制锂枝晶生长。由软相和硬相组成的强韧DSE网络保护锂金属负极免受电解质腐蚀,并自适应循环过程中的体积变化。因此,覆有DSE界面层的对称Li||Li电池在不同电流密度及面容量下均能进行长期稳定运行。更重要的是,由DSE/Li负极与LiFeP O 4 (LFP)或高压 LiNi 0.8 Mn 0.1 Co 0.1 O 2 (NMC811)组成的全电池,即使在有限锂负极(40 μm)和超高负载NMC811正极(21.5 mg c m –2 )的严苛条件下,均表现出高效的锂沉积和循环稳定性。

DSE/Li负极锂成核和生长过程的示意图

该强韧的动态超分子弹性体(DSE)人工SEI保护层,它能够与锂金属形成有效的 Li + 离子—偶极作用,诱导快离子导体SEI组分的形成,包括 Li 2 S和 Li 3 N,有利于 Li + 在界面处的均匀扩散,促进Li的均匀沉积,抑制锂枝晶的生长,从而提升锂金属电池在碳酸酯电解质中的电化学稳定性。凭借低成本的材料和简单的制备方法,本研究中开发的DSE保护层为锂金属电池的实用化提供了一条颇具前景的及解决方案。

DSE界面层稳定锂负极的机理分析

这一成果近期发表在国际知名期刊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上,文章第一作者为西安交通大学 陈晶 博士(现为新加坡国立大学博士后)

原文(扫描或长按二维码,识别后直达原文页面):
Li + Ion-Dipole Interaction-Enabled a Dynamic Supramolecular Elastomer Interface Layer for Dendrite-Free Lithium Metal Anodes
Jing Chen, Xuetian Deng, Xin Jia, Yang Gao, Han Chen, Zhiqun Lin,* and Shujiang Ding*
J. Am. Chem. Soc. , 2024 , 146 , 30836–30847, DOI: 10.1021/jacs.4c08766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