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缓缓君
首发 | 缓缓说
01
11月28日,北京市公安局官方微博
@平安朝阳
发布了红黄蓝幼儿园虐童案的调查通报。
通报发布的24小时内,留言区的评论经历了四个阶段的变化,我把整个过程用截图记录了下来,然后就写了一篇《三色幼儿园调查通报:公众为什么不相信?》。
由于担心被和谐,我删减了一半的内容,推送了《对红黄蓝幼儿园调查通报的几点疑问》,而完整版的文章则打算发在我的小号“我就是不服”。
事实证明了我的担心。
完整版的文章根本就无法推送出来,原因是“违反相关法规”,在审核阶段就被强制撤回。
于是我又做了一个关键词推送,在公众号发送“红黄蓝”三个字也可以自动弹出文章
(但这种形式是不能留言评论的)
。
即便是采用这种形式,这篇文章还是很快就被和谐了
(连后台关于这篇文章的素材都被清理掉了)
。
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图文消息“三色幼儿园调查通报:公众为什么不相信?”已被计算机管理监察机构责令删除。如有异议,可向当地计算机管理监察机构咨询。
我周二收到了互联网信息内容主管部门责令删除的通知,这次又出来了一个计算机管理监察机构,所以现在想写点东西,真的是挺难的。
但有些没说完的话,我觉得还是有必要把它说出来。
在被和谐的文章里,其中有一部分内容是我搜集到的境外势力介入的一些蛛丝马迹。
最早提出猥亵幼童说法的,是一个名为
@Reginababy_lsy
的微博用户。
然而公众号“警眼看天下”扒出,这个爆料用户
@Reginababy_lsy
是在美国注册的,其微博近半年未曾使用。
在他爆料红黄蓝幼儿园猥亵幼童后,第一个为其站台的又是另一个海外用户
@澳洲妇幼Dr韩
。
而且
@Reginababy_lsy
半年之内只进行了两次点赞,都是给了新浪微博用户“伊能静”,这很可能不是一个普通账户。
而另一个参与事件发酵的微博用户是
@旁观者Q
,其新浪博客注册时间为2012年7月3日,但唯一一次使用却是在2017年11月23日。并且发完就删,还改了用户名。
这个微博账户同样不太正常。
所以,这个事确实存在境外势力带节奏的嫌疑。
02
在我被和谐的那篇文章里,还提到了“塔西佗陷阱”。
塔西佗陷阱指的是,当一个政府或者组织失去公信力的时候,无论说真话还是说假话,都会被认为是在撒谎。
“塔西佗陷阱”是一步步陷阱去的。
最初,你把别人的文章、评论都变成了404,大家会觉得你心虚。
然后,你直接把人家的嘴堵上,大家就会觉得这个事情越来越像那么回事。
等到你开口说话的时候,大家就会拿着放大镜对你说的话进行分析,一旦你提供的信息存在逻辑上的漏洞,就会引发铺天盖地的质疑。
这个时候如果你的姿态还很傲慢,一副高高在上的样子,那这个事就彻底“黑化”了。
除此之外,官方在处理这个事件时还犯下了一系列的失误
(我公开了那些截图,这或许是那篇文章被和谐的主要原因)
,这些问题让政府在“塔西佗陷阱”中越陷越深。
03
吴伯凡老师在《我们是如何掉进“塔西陀陷阱”的?》一文中写道:
一句话,一个通报或一段广告的意义和效果,显然不是由发布者决定的。只有最笨又最自以为是的人,才会相信自己怎么说,别人就怎么信。
这句话真的很应景。
对于一个全民关注度极高的公共事件,如果整个调查过程就像是一个黑箱,没有人知道黑箱里面有什么,直到箱子打开的那一刻,官方言之凿凿地说那些爆料都是谣言,却又没有实锤证据(监控视频)作支持,你让公众如何接受?
类似的公共信任危机,在美国也同样存在。
所以美国新闻界流行着这样一句话:
“有三种谎言,一是谎言,二是拙劣的谎言,三是官方调查结果。”
“塔西佗陷阱”形成的根源,指向了大众心理学。
而要走出这个陷阱,需要以平等的姿态去和公众沟通,针对公众的疑惑做出合理的解释,然后在调查过程中披露证据。
在三色幼儿园事件中,公众只是渴望真相,只是渴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平平安安地长大,这个要求并不过分,不是吗?
很多人怀疑三色幼儿园的后台,但稍微用逻辑推理一下就应该能想到,三色幼儿园的后台再牛逼,也不可能让ZF冒着社会失去秩序的代价去包庇它。
政府真正担心的是失控的舆论引发群体性事件,而对于境外势力来说,这是他们再希望不过的事。
对于红黄蓝幼儿园虐童案,针扎是已经坐实的,所以存在虐童事实无疑。但对于“群体猥亵”和“喂食药片”,由于监控视频的缺失,已陷入了“罗生门”。
所以我在《三色幼儿园调查通报:公众为什么不相信?》一文中写道:
我理解政府有政府的难处,我也理解舆论存在不可控因素,最近一连串的事件不排除有反华势力煽风点火的可能(这个可能性不小),但孩子关系到每一个家庭,关系到国家的未来,所以,我希望政府在处理这类重大事件时,是不是可以做到过程更透明,逻辑更严谨,姿态更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