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天天说钱团队原创作品
据21世纪经济报道披露,今天,澳大利亚跳出来摇旗呐喊,表示要在美国建设稀土加工厂,弥补美国稀土产业链空白。
关键时刻来这一出,谁都看得出澳大利亚暗藏的心思。
01
这两天,稀土毫无意外的火了。
从领导人到江西赣州考察,就画定了它后面的走红路线。
各路媒体渲染,各路高手在二级市场上掀起惊涛骇浪,昨天股市稀土板块全线拉停,港股上市的“中国稀土”一度干拔到135%,最后收涨108%。
可以说,这两天除了“华为”,“稀土”这个词出镜率最高。
至于原因,要从稀土的作用,以及中国的储量来说。
简单来说,稀土是全球工业、军事等行业不可或缺的重要原材料,被称为工业“维生素”,而这种好东西,中国储量第一。
于是,在如今剑拔弩张的氛围中,很多人都觉得,稀土会是对中国有利的一张王牌,保不住会拿出来压住美国嚣张的火焰,一招致胜。
稀土会是中国的一张王牌吗?本号认为,是一张可以打的牌,但不是王牌。
02
稀土,顾名思义,就是稀少、不可再生的土矿。
它是化学元素周期表中镧(lan,二声)系元素,以及与镧系元素密切相关的两个元素钪(kang,四声)和钇(yi,一声),总共17种元素的总称。
有没有发现这些字都很生僻,很难念。
这一点,理科生最有发言权,从高一到高三每一册化学课本最后面,都会附上一张门捷列夫的元素周期表。
翻开元素周期表,从第一周期到第四周期,多数还能认得,第四周期之后,金字旁的一大堆字基本不认识,其中就有稀土所涵盖的17种元素。
稀土之所以重要:
一是因为它的稀缺性,储量稀少、不可再生、分离提纯和加工难度较大;
二是因为它的不可替代性,荧光、磁性、激光、光纤通信、贮氢能源、超导等材料领域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想替代稀土,除非有极其高超的技术,目前基本做不到。
而这些材料,对于军事、电子、航空航天、工业、冶金、石油化工、农业、新材料等各行各业来说,都不可或缺。
从这个角度可以看出,稀土在现代工业中的重要性,无以复加,甚至可以说,是稀土成就了现代工业与信息技术的发展。
没有稀土,就没有我们今天用到的几乎一切电子设备,也不会有美国引以为傲的隐形战机F22、F35。
对于美国来说,它的所有高精尖武器,基本都少不了稀土。比如上面说到的隐性战机,比如它的爱国者导弹,其精确制导系统中就有稀土,再比如它的陆军坦克,它的各种导弹机体外壳,各种芯片……
而这一重要材料,中国一直以来的储量都是全球第一,曾经最高占比时达到了95%。一个中国,就提供了全球稀土90%的需求量。
正因如此,很多人想着,如果中国对美国禁运稀土,貌似会是一张王牌。
这一论点,去年7月人大国际关系学院副院长金灿荣在它的文章《我国有三张王牌》也曾提到过。他认为,对美国禁运稀土是中国的一张王牌。
但真的是这样吗?不是。
03
第一,中国的稀土虽然占比仍是世界第一,但绝对量已不具备明显优势。
中国坐拥全球稀土储量95%,那是三十多年前的旧黄历,到邓公南巡时,中国的稀土储量在全球占比已经下滑至80%。2015年,
中国稀土储量为5500万吨,占世界总储量的42.3%。
2019年最新储量数据无法查询,有人说目前中国稀土全球占比仅为23%,这一数据比较夸张,可信度不大,但按照中国给全球的90%供应量来看,占比估计也就在30%~40%区间。
稀土在中国的存量之所以在三十年里下滑如此厉害,是因为起初我们根本没有意识到稀土的重要性,再加上开采技术不足,将这笔宝贵资源贱卖。
公开资料显示,上世纪60年代,中国对于稀土工业开采技术不足,只能将稀土矿廉价出口到美国、日本等国家,这些发达国家提纯后,中国再高价买回。
直到“中国稀土之父”徐光宪开始了中国稀土分离提纯技术领域“前无古人”尝试,并在成功研究出比国际水平更高的提纯方法,中国才得以改变这种现状。
开采技术上来了,但意识仍没有跟上,中国仍没有意识到稀土作为战略资源的重要性。高额的利润,让不少厂商利用先进的开采技术大规模开采,加快中国稀土出口,中国包揽了全球90%的需求,存量急速下滑。
而当时,同样具备稀土存量的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要么限制出口,要么禁止开采,所需全都从中国进口。
日本方面,据媒体爆料,日本已经在其周边海域海底发现稀土资源,但却并未开采,仍选择进口。
据说,
目前美国、日本等国收购、储备的高质量单一稀土至少可供工业生产使用20年~40年。
相比于美日,中国直到2000年后,才开始意识到稀土的重要性,开始收紧出口,但美英法德日等大国不干,纷纷向WTO要求中国缓和对稀土的出口管制,开始起诉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