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看了《妻子的浪漫旅行》,特别是杜江给霍思燕写信那段。
我酸了!
!
!
柠檬树下吃柠檬啊。
——鹿妈
文 | 小花老师
来源 | 知子花家庭教育(ID:zhizihuajy)
前两天,《妻子的浪漫旅行》中杜江写给霍思燕的信上了热搜,网友们纷纷点赞表示:这两个人简直太甜蜜了。
这教科书级别的情话,虽然酸溜溜,但也让很多人看见爱情,也相信爱情。
他们的婚姻羡煞旁人。但其实,他们的儿子嗯哼更幸福,因为父母相爱,让他变成了一个会表达爱的小暖男。
还记得他在综艺节目里跟杜江说过,想要送妈妈钻石、项链、口红、包包、漂亮鞋子;在嗯哼心里,妈妈就是他的小公主;无论妈妈化妆不化妆,都是最完美的妈妈。
很多人都羡慕着霍思燕有一个这样又乖又暖的儿子,也都想知道,杜江霍思燕夫妇究竟是怎么教育孩子的?
其实,如果你细心观察,就会发现
在有爱家庭中成长的孩子,他们往往都拥有爱的能力和感知幸福的本能,他们往往更加自信、乐观、从容,心理健康且富有同理心。
而这种爱的能力的培养,最好的老师是父母,最好的学校就是家庭。
父母相爱,孩子才能更懂爱
第六季《奇葩说》中的一个辩题叫:“大学恋爱必修课,你支持吗?”
这个辩题看似是和大学生的教育相关,但仔细思考会发现这背后藏着的是家庭教育的问题。
在辩论中,我很喜欢邱晨的观点,她说:“既然恋爱课那么重要,那么就不该等到大学才开设。”
“我们学习恋爱,也就是学习如何爱与被爱。但其实,每个人学习爱与被爱,都是从很小就开始了,如果要开设恋爱课,那就是在说开设恋爱课要更早。”
而家庭,应该是给孩子上“恋爱课”最早的地方。
父母恩爱,是在给孩子上恋爱课;父母经常吵架也是给孩子上课,因为孩子会知道什么样的感情是不好的,然后告诉自己不能学习他们的父母。
孩子从小看着父母之间的互动长大的,父母感情如何孩子知道,而这就是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的爱情观和择偶观。
记得杨绛曾在《我们的钱瑗》里写到,有一次她和钱钟书带女儿去饭店吃饭,女儿看到邻桌的一对父母在吵架,很感慨地说:
我一直觉得父母恩爱的小孩很幸运,因为她见过好的感情是什么样的,从而拥有了对健康的爱的敏锐嗅觉,然后就知道怎么往正确的方向跑。
所以我特别感激爸爸妈妈,因为您们相亲相爱、琴瑟和鸣,所以我觉得自己是个幸运的孩子。
杨绛与钱钟书的婚姻,被世人视为典范,在父母恩爱环境下长大的钱瑗,虽然一生坎坷,但两段婚姻都十分美满。
钱瑗去世后,她的继子和继女仍然怀恋她:“和母亲钱瑗生活的二十几年,是我们一生最幸福快乐的日子。”
心理学家武志红说:
父母是孩子最大的命运,如果父母相爱,孩子能充满幸福感。
那些在父母相爱氛围中教育出的孩子,也会用爱来回馈世界。
从小缺爱的孩子
好的童年可以治愈一个人的一生,而不好的童年需要一个人的一生来治愈。
父母给孩子营造的家庭氛围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这也是为什么说原生家庭对孩子的一生都在起作用的原因。
在《女儿们的恋爱》中,王子文直言自己羡慕姜丽文:“我不羡慕她男朋友对她有多好,我羡慕她爸爸给她的爱足够多。”
王子文从小父母就离异,她跟随母亲生活,因为母亲对她很严厉,也从不曾给过她关爱,所以她总是习惯察言观色。
她坦诚自己“十分敏感”,因为她从小都不曾感受到过爱,所以特别渴望爱。
在《我家那小子》里,陈学冬一个人躺在茶几下面哭,他说是因为深夜的时候很孤独。然而,当别人问他,为什么不谈恋爱?
“害怕失望,所以才会逼迫自己去享受孤独吧。其实和我母亲是一样的,在我七岁的时候离婚,到现在她没有再组建家庭。”
“因为她害怕失望,(害怕)那个人比我爸更差,可能没有这个年龄和心态再去承受这个事情,她也不想我难过。”
看陈学冬提到爱情的样子,就知道他对亲密关系肯定有恐惧心理。因为母亲对爱情的怀疑,一定会传递给孩子。
心理学家诺费奥曾说过:父母恩爱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因为父母的相处模式,是孩子最开始接触和了解爱情与婚姻的入口。
即便都已成年,但在王子文和陈学冬身上,我们仍然清晰可见他们因为父母的婚姻而留下的心理芥蒂。
父母的婚姻里,藏着孩子的未来
孩子就是父母的一面镜子,父母婚姻的状态,影响着孩子的性格,也映射着孩子的未来。
父母感情淡薄,孩子性格多任性自私;父母离异,孩子性格多敏感、冷漠缺乏安全感;父母暴力相向,孩子性格多喜欢暴力和脾气暴躁......
而父母相爱,孩子多阳光大方、开朗自信、心理健康,三观正。
节目《少年说》有一集,四年级的小学生上台“吐槽”自己的父母,大喊:
“妈妈,你太喜欢撒娇了!
爸爸,你太惯妈妈了!
我想问一句,你们有没有考虑过我的感受?
”
她说,妈妈经常用发嗲的声音,像小女孩一样跟爸爸说话,动不动就夸爸爸,听得她起鸡皮疙瘩。
她还甚至画了一幅画,来描述家中的常态。画中:爸爸妈妈手挽手在前面走,自己和妹妹则独自在后面跟着走。
说是吐槽,小女孩却全程在笑,性格一看就很活泼,喊完了一溜烟跑下楼,难怪主持人调侃说:小丫头是来招羡慕的。
都说孩子是祖国的花朵,所以我们总是想给孩子最好的肥料,却总忘了其实家庭就是培育孩子最好的土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