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很久没写俄乌问题了,上次写还是在6月20号的《
泽连斯基要怎么做,才能让和平峰会成功
》。在那之后又发生了克里米亚海滩轰炸、俄本土恐袭和基辅儿童医院被炸等事件,
总的来说平民受到打击的危险性在上升,各方都有突破底线的苗头
。这要感谢以色列在加沙和约旦河西岸做的好榜样。
目前俄乌这块整体局势仍然是卡住的。
战线方面
,乌克兰处于劣势,压力很大,但不是那种一触即溃的劣势。俄罗斯虽然处于优势,压力看上去也不小,也不是旬日可胜的态势。双方在拉扯中比拼的是人力、物力、财力的损耗。
外交方面
,上次讨论和平峰会的时候就说过,南方国家普遍同情乌克兰的遭遇,但是因为泽连斯基政府是美西方代理人的身份,南方国家联想到自身过去以及现在被殖民、被霸凌、被金融收割的经历,不愿意对美西方代理人提供实质帮助。泽连斯基既然无力与美西方切割,那么必然无法获得全球南方国家的站队。
美国影响方面
,我们在5月的《
拜登卡住了
》里就分析过,对拜登来说,必须不能让乌克兰在11月大选前输掉,因为这样会导致拜登坐实“领导美国接连在阿富汗和乌克兰遭受重大军事挫折的总统”这一称号,会极大地伤害美国老乡们的爱国热情和自尊心,大选就不用选了。但是因为共和党的掣肘以及乌克兰战场表现疲软外加内部腐败问题难解,拜登在向乌克兰提供援助方面又缺乏力道。
俄罗斯策略方面
,我们从战事一开始就提过,吞并乌东走的很明显是当年美国从墨西哥手上吞并得克萨斯时用的“孤星共和国”模式,美国老乡发明的这一模式说实话还真挺难解的,这是摆在泽连斯基和华盛顿面前的一道大难题。
去年9月我们在《
拜登“大赢”,莫迪“超大赢”
》里再提“孤星共和国”模式时,讲了当时拜登和莫迪签署的新德里公报,在所有人都紧张地指出新德里公报上对乌克兰问题的措辞软化了的时候,美国国内,民主党喉舌们把修辞术拉到最大,宣传拜登从莫迪那里got a lot。
这两天莫迪访俄,和普京激情拥抱,结果是美国沉默,泽连斯基大骂。
这里还要提
一个隐隐和吞并乌东有关的消息
,就是以色列7月4号高调宣布“没收约旦河西岸的巴勒斯坦土地”,再次提醒人们今年是以色列吞并巴勒斯坦土地的“大年”。
以色列在加沙搞屠杀,然后跑到没有战事的约旦河西岸抢地,打的旗号是“没收”和“国有化”。这无疑为俄罗斯提供了新的思路。
而华盛顿对以色列的纵容,加之《反犹主义意识法》所代表的美国政坛整体氛围(《
《反犹主义意识法》的几个出人意料的展开
》),无疑也都会使巴以和俄乌问题的联动以及恶化,愈演愈烈。
以上是
欧尔班近期旋风式访乌访俄访华访美的大背景
,也是对俄乌最新政治动态的一个梳理。
欧尔班的穿梭外交还有两个小背景
,一是他最近成为欧盟轮值主席,二是最近的欧洲议会选举中极右翼取得“历史性胜利”,欧尔班要在欧洲议会组织极右翼党团。
欧尔班本人
以及
极右翼
话语权的增加,也成为他这次穿梭外交的底气。
搞清楚这些背景,下面我们可以来看这次欧尔班穿梭外交的新闻了。
首先是访乌。我们用BBC的报道来看,几点信息:
3)BBC说肢体语言显示泽连斯基和欧尔班之间交流不愉快。
4)会面后泽连斯基说“欧洲对乌克兰的支持保持在一个充分的程度是非常重要的”,似乎意有所指。
5)会后欧尔班说我上任轮值主席第二天就来基辅了,说明我很看重和平。匈乌两国决定放下分歧,保障乌克兰境内的匈牙利族的权利。
6)会后乌克兰外长
Dmytro Kuleba说虽然会议“困难且耗时”,但最终取得了“有形的成果”。
访乌之后是访俄。我们看路透社的报道,几点信息:
1)欧尔班访俄让一些欧洲领导人主要是冯德莱恩破了防,说此轮值主席不代表欧洲。
2)欧尔班访俄的日程被安排在访乌之后、北约峰会之前,这次北约峰会将会继续给乌克兰提供援助。
3)欧尔班跟普京讨论了和平方案,普京表示需要停止敌意和开始谈判。
4)乌克兰方面表示不知欧尔班要访俄,提醒各方注意,如果不能让乌克兰保持unshakable,乌克兰就不会参加任何协议。unshakable的字面意义是“不可动摇的、不可置疑的”,我也不太清楚应该如何翻译,进一步的,如何理解,所以就不翻了。
5)欧尔班的表态是俄乌战事摧毁了欧洲的经济和竞争力,所以欧洲需要和平。
6)立陶宛和爱沙尼亚领导人质疑欧尔班“通俄”,并就此抨击欧尔班——我们之前介绍过,英国脱欧之后,东欧各国尤其是波罗的海三小国,成为美国在欧盟内的新的传声筒。
7)匈牙利外交部回击立陶宛和爱沙尼亚,说匈牙利是独立自主的主权国家,我们相信对话沟通的力量。
访俄之后欧尔班又来了中国。先看我们这边的报道:
再看路透社的报道,几点信息:
1)欧尔班表示支持中国和巴西之前提出的六点和平倡议,重申和平对各方都有利。
2)欧尔班在北约峰会前突然访中,华盛顿面子上不好看。
3)德国那位以反华闻名、前一阵子访华行程似乎不太成功的副总理
Robert Habeck加入声讨欧尔班的阵营,称欧尔班不能代表欧洲,并且顺带贬低了匈牙利,说“匈牙利政治经常不能代表欧洲思维的核心”。
4)泽连斯基发声,说欧尔班没有充当调停人的资格,调停人只能由“世界大国”担当,比如美国、中国以及欧盟整体(不是欧盟某一个国家)。
好,最后看欧尔班访美。在访乌访俄访中访美行程中,其实访美这段是最戏剧性的。
欧尔班去华盛顿已经两天了,还没有曝出他和拜登有什么沟通联系的新闻。
反而出来的新闻都是“欧尔班称赞懂王是和平男”、“欧尔班已经在美国大选中选边站(挺懂)”之类的声讨檄文。
看过上面背景介绍的朋友很容易就能理解这一届拜登政府对欧尔班冷淡的原因。
欧尔班的促和对拜登的选情来说,是一剂一滴都不能沾的毒药,在拜登眼中,欧尔班这个时候推动和平方案就是在帮懂王助选。
我在梳理欧尔班的行程时,用的都是英国媒体的报道,没有用美国媒体,因为美媒会加入大量声讨俄罗斯、强调无法和平的内容。也没有用欧洲媒体,因为欧媒写的内容比英媒要少。
比较美、英、欧各个媒体报道的详略跟侧重点,我们可以得出美国不想俄乌战事停、
(除了常见的美国在欧盟的传声筒外
)
欧洲希望战事停的感觉。
前天在欧尔班的一连串出人预料的访问之后,《德国之声》发了篇稿子,讨论“欧尔班到底想要干什么”。这篇意识形态气很重的稿子“阶级立场”站得很稳,它将欧尔班的动机归结为:1)国内情势不稳——《德国之声》的理由是欧洲议会选举中欧尔班的党只拿到44%的票,党史上最差,《德国之声》说欧尔班的最大挑战者拿到了几乎30%的票;2)对外展现强人姿态的野心,《德国之声》把欧尔班描述成一个献媚中、俄、懂王的野心家。
不过当我们把《德国之声》的阴间滤镜过滤掉,从现实主义政治的角度考虑,会发现
欧尔班想要的,站在匈牙利的立场上,其实非常合理:
1)能跟普京说上话,赶紧结束战事,让欧洲经济松一口气,修生养息;2)能跟中国说上话,招商引资,抢占新能源等产业在欧洲地区的先机;3)预测拜登败选,早点跟美国下一任总统搞好关系;4)展现匈牙利外交的能力,提升匈牙利在欧盟内的政治地位。
上面说过,德国副总理
Robert Habeck骂
“匈牙利政治经常不能代表欧洲思维的核心”,某种程度上欧尔班其实就是在反抗这句话。
作为欧盟等级秩序以及西方国家内部等级秩序的搅局者,欧尔班喜提《德国之声》“野心家”的称号,是非常合理的。
欧尔班的穿梭外交能否搞成功,我个人其实并不看好
,因为泽连斯基说的是对的,调停者只能由世界大国担当。但是在我看来,欧尔班是那个嗅觉敏锐的人,他嗅到了俄罗斯的需求,中国的需求,懂王的需求,以及欧盟内部“反美势力”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