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说了学区房中高中和初中的误区,今天来说下小学的误区:
误区一:根本没有多校,现在买房还是可以单校。
东城和海淀目前都执行了多校政策,有些学校确实是还可以单校对口,但是原因在于学校学位充足,比如这个学校一年有收500人的体量,画片房产就只有300多人,那就算是多校节点后的房子,孩子也能单校进,但是如果画片有600人,那肯定就要卡人的,说白了多校就是保护原住民,卡新买房的家庭。富裕50位置,海淀按房本时间排队收人,东城是随机抽取罢了。至于西城按什么来,就要看明年了,不过总体原则不会变,如果目标学校学位充足,能一对一的概率非常大。
误区二:同一个学区都是派位的小学,a好小学,比b差小学进好初中的概率高。
同样是派位,只要学区内的学校,进初中的概率一样,差小学和好小学都是公平派位。
误区三:东西城政保多,海淀拼孩子。
东西海朝丰,每个区都有政保,比例上来说都差不多,海淀区的政保绝对数量上比东西城加起来都多,只不过很多政保隐藏在点招里而已。小学也是,海淀的政保一点不比西城少,今年海淀几个调剂的学校也都是政保(主要是军队)的原因。朝阳丰台也都有自己的政保。
误区四:小学孩子学得好能派位进好初中。
既然是派位,就是不看成绩,目前全市,除了丰台12中18中这种有点点招(今年也限制了,只能在学区内点),还有海淀六小强(加上零星几个学校)有点招,其他的都是派位,跟学习无关,不论你是学的好能去好初中的实力论,还是学的好去填坑差中的阴谋论,都是不对的。派位就是看命,当然有一点点小技巧。不过不能弥补学区的缺点。
误区五:小学不能转学或者只能转进差学校。
转学要分情况说,热门学校转学一般难转进,不热门的学校是可以转学的,只要有房子户口。
误区六:学籍固定不变。
只要孩子转学去别的学校学籍就跟着走了。所以无论你什么时候走,学籍都会跟着走。学籍和户籍可以分开。
误区七:学区房买了就要一直持有。
只要孩子上了小学,如果不是直升校,是完全可以卖了学区房的,上面说的学籍户籍分离是可以的。
误区八:买了学区房就能保证211985清北。
学区房只是个起点,目的是为了让你孩子不掉队,你夫妻学历越高,你孩子越难追上你们的学历,买学区房就是为了不掉队,别你们清北孩子职高,太丢人。211985需要孩子给力配上学区房才能做到。
误区九:大部分人都买学区房。
实际上买学区房的全北京来说不到5%。大部分都是上家门口的学校,根本无力更换学区房,你能有勇气买学区房已经是那5%了,一件事你觉得全北京市都应该知道,实际上能知道的人不到5w。这就是信息偏差,很多人到了孩子真不行的时候才着急后悔。
误区十:相信百度到的几流几类小学排名。
这个排名已经是很老的了,6年前的东西,很多已经变了,如果相信那个我建议大家无脑买入人大附中实验小学。很多学校都没了,不能说不要信,只能说有个过时的参考。
匆匆说:
小学的误区更多,因为家长好多都是一头雾水。但是也不能想着花奥拓的钱,买个奥迪这种好事。学区房一分钱一分货,贵的一定有贵的道理,但是有些大热的学校在孩子入学多的年份要慎重选择。小学如果选错了也没事,还有机会修正,我前两天看一个文章说的挺好的,孩子不是白纸,任你图画,画错了就不能改,而是种树,可以通过修剪枝叶影响走向。所以如果发现选错了,果断修正就好。
《
学区房误区之初中篇
》
《
学区房误区之高中篇
》
喜欢文章记得点好看和转发哦,毕竟你知道别人未必知道
喜欢文章记得点好看和转发哦,毕竟你知道别人未必知道
喜欢文章记得点好看和转发哦,毕竟你知道别人未必知道
以上判断来源是根据之前实际情况加上我个人的估计,仅供参考。现在后台咨询匆匆的人有点多,工作时间匆匆尽量回,
周五到周日的留言如果超过48小时没回,系统就不让回复了请再问一次
,所以请别在周五到周日这个非工作时间留言,匆匆也在尝试新鲜事物,想详细咨询并且希望匆匆一对一专门细致解答公众号有付费咨询,赞赏后公众号里留言我就能回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