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7月3日,我在千聊上开设的英语语音课程举办了“开营讲座”,正式开讲。截至今晚7点半,整整
一周年
!
虽然我把想要讲的理念和技巧,以及想要补充的资料都融进了课程里,但到了一周年这个时间点,亦不能免俗,准备分享个人感悟中最突出的一点——
a rule of thumb: consistency over intensity!
做教师这些年,授课往往是“受限”的。在课时、难度、内容、目标、方法、测评等等课程设计维度上都有明确的指向性。一般而言,开发一部课件或撰写一个教材单元的过程好似健身时做的“超级组(superset)”,无间歇、高负荷、高“强度(intensity)”。
而在语音课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由于没有任何外加的限制,我深感久违了的“自由”。这份自由令教学双方都不会感到超负荷,能够有效促学——每节课的信息量不大,认知负荷较小,且配有足够的练习资料供学生练习、巩固、内化。这种相对轻松的方式保证的是教学的“连贯性(consistency)”。
上述两种方式,可以用健美运动员和农民来做类比。健美运动员的训练计划中,高“强度(intensity)”是关键词,练完一组肌肉后,须休息足够长的时间让其恢复,这组肌肉也就暂时“丧失”了运动能力。而农民为了能够长久地、持续地劳作,会对自己的体力做出合理分配,强调“连贯性(consistency)”。
从长远来看,不论是教学还是学习,“连贯性”都比“高强度”要重要!
作为一门终身制的课程,值此开讲一周年之际,
我由衷地希望在学学员们不要一曝十寒,而要善用“绵力”,秉持“三心”(细心、恒心、责任心),将语音操练长久地坚持下去。
附图为学习时长排在前十
的学员,人生苦短,能够花50+甚至100+小时在听课上,着实不易。
同时,衷心感谢这一年来不断给课程提出建设性意见的诸位学友。尤其是花时间实名写学习感悟的这几位学员——
过去一年内基于课程所撰写的推文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