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深夜谈吃
聚集爱吃爱分享的吃货,每晚发送原创饮食故事。从馍香之城西安,到海鲜之乡潮汕;从大马的肉骨茶,到日本的火车便当;从想念父亲手制肉酱的乡愁,到吵架的恋人因一串咖喱鱼丸而休战的小风波……全宇宙吃货联合起来,深夜谈吃,抱抱社会。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田螺姑娘hhhaze  ·  「厨此以外」67. 真不是因为馋才惦记这些餐厅啊 ·  16 小时前  
每天学点做饭技巧  ·  婚姻的真相:跟谁过其实都一样 ·  昨天  
无锡博报生活  ·  地铁直达!无锡这里太好吃了! ·  昨天  
无锡博报生活  ·  地铁直达!无锡这里太好吃了!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深夜谈吃

比起酱爆芝士大排,我独爱“姥姥牌”炸鸡排

深夜谈吃  · 公众号  · 美食  · 2017-08-10 21:45

正文

二十万吃货的精神故乡

贾平凹说:“人的胃是有记忆功能的”。一个人在幼年时吃的食物,会在他的记忆里打下烙印。食物总与当时陪伴在左右的人,当时或热闹或安静的气氛,当时所在的环境有关。它会唤醒你无尽的回忆。

今夜,由肉包带来一段关于炸鸡排的回忆。

——深夜君


- 正文 -


之前做公众号编辑的时候,我给自己起的笔名叫“肉包”,有次师傅问我,“肉包,你最喜欢吃什么”的时候,我毫不思索回答“鸡排”,于是,肉包明明最喜欢的是鸡排,却给自己起名叫肉包,成了一个段子。


是的,从小到大,吃腻很多东西,但是,只有鸡排,真正的长长久久占据我心头最宝贵的高地。除了那酥脆的外皮,香气四溢的味道,更多是对姥姥的想念。其实,人们对某种事物可以达到无比热爱的时候,总会在其中寄托自己太多的情愫。


说起来,我是一个十足的“姥姥派”,从小就是跟屁虫,姥姥去哪我跟到哪。在那个物质十分单调朴素的年代,无论是吃食或是玩具,都无法和今天的花花绿绿相比。可即便是这样,姥姥也总是能够变出很多新鲜东西来,剩下的橙皮插上牙签,黏上橡皮泥就是艘小帆船。面包切成小块,涂上肉馅,再缀上几颗瓜子仁,下锅炸成小零食……但记忆中最深刻的,就是姥姥亲手做的炸鸡排了。

鸡排虽不是什么稀罕的东西,可是,自己家人亲手做的食物,总是含着浓浓的深情和温度。小时候的我格外挑食,所以姥姥总会做上很多鸡排,然后放在冰箱冷冻起来,在我挑食时,姥姥就会拿出几块鸡排,当做给我另开的私人小灶。


姥姥做的鸡排和外面那些厚厚的鸡排不一样,每一片都是略薄又小巧。鸡胸肉切薄片,用刀背轻轻拍打几下鸡肉,为的是让肉质吃起来更加松软可口。鸡肉撒少许盐,轻轻擦拭,这便是简单调味。接下来是裹面衣,鸡蛋液里浅浅泡一下,再在面包糠里打个滚,最后再用手掌压实,你看,并不复杂,但它却是我心中最美味,没有之一。

长大后,小吃街开始雨后春笋般地兴起,但不论是哪里的小吃街,都一定少不了炸鸡排的身影,加了爆浆芝士的内心,亦或是魔鬼爆辣的新口味,各式各样的新品种占据街头巷尾,和他们的千变万化比起来,姥姥的鸡排只是淡淡的盐味,可是,当你品尝过各色各样的复杂之后,最能记住的永远是那份没有过多修饰的简单感。


现在的我,远离家乡,漂泊海外,虽然自己也很爱研究烹饪,可是,我却从来没有做过炸鸡排,或许,一直以来,我当把它当成是一种来自姥姥的宠溺,不去做这道菜,我就还是那个总有小灶的孩子。


文 / 肉包

图片 /  花瓣网、百度图片

BGM / You Came To Me When I Was Born -Maximilian Hecker

▼点击图片,查看更多美食故事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