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NOACs用于房颤消融围手术期的研究进展
针对房颤消融围手术期抗凝策略的间断、桥接以及抗凝药物选择问题,目前临床上也有相关的循证医学证据。
1. 前瞻性、多中心的ESS-PRAFA研究探讨了当前房颤导管消融围手术期抗凝治疗的现状,纳入13个国家455例房颤消融患者,强调需要优化NOACs的围手术期用药。
2. BRIDGE研究纳入1884例围手术期间断华法林治疗的房颤患者,结果显示,与无桥接治疗相比,桥接治疗可增加出血风险,而无抗栓获益。
3. 纳入12项观察性研究和1项随机对照试验(n=17,434)的Meta分析显示,与间断华法林治疗相比,不间断华法林治疗显著降低卒中/TIA和出血风险。
4. 另一纳入24项观察性研究和1项随机对照试验(n=118,686)Meta分析结果显示,不间断NOAC与不间断华法林具有相似的预防缺血性卒中/TIA的疗效和大出血风险。
5. 国际多中心、随机对照的RE-CIRCUIT研究结果显示,在接受消融的房颤患者中,不间断达比加群较不间断华法林抗凝治疗的出血并发症更少,因此消融前服用华法林的患者可换为达比加群。这为NOAC用于房颤消融术围手术期提供了更为夯实的证据。
《2015 EHRA/HRS/APHRS电生理手术患者抗血栓管理共识》建议,导管消融围手术期应不间断NOAC抗凝治疗。在接受VKA治疗的患者中,应当在不间断VKA治疗的情况下进行消融;在部分接受消融治疗的患者中可以考虑不间断NOAC治疗;在接受NOAC治疗并且肾功能正常的患者中,在消融前24 h给予最后一剂NOAC是合理的;在消融操作期间,患者应接受普通肝素以达到ACT>300 s;消融后应该持续口服抗凝治疗至少2个月,其后的口服抗凝决策取决于患者的卒中风险特征。
《2016 ESC/ EACTS房颤管理指南》建议,消融围手术期应继续NOAC抗凝治疗,术后卒中高危患者应长期抗凝治疗。当计划行房颤消融后,应在围手术期继续服用华法林(Ⅱa,B)或NOAC(Ⅱa,C);所有患者应该在导管(Ⅱa,B)或手术(Ⅱa,C)消融后接受口服抗凝治疗至少8周;导管或外科消融术后确认成功复律的患者,如若有卒中高风险,应继续抗凝治疗(Ⅱa,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