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胡春春
来源:金证券
让人有些意外,2月份至今,在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下称“中基协”)备案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数量在增加,备案的私募基金数量在增加,管理的基金规模也在增加,但私募基金从业人员数量却大幅下滑。
从业人员大幅减少
近日,中基协在私募登记备案月报中披露的一组数据引起《金证券》记者的注意。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7月底,私募基金管理人员工总人数为22.53万人。
要知道,去年12月底时,这一数字是27.20万人。今年2月底时,这一数字是28.23万人。
变化发生在今年3月份。当月末,中基协披露的月报中,私募基金从业人员数量突然从今年2月份的28.23万人下调至22.64万人。此后,即今年4-7月,四个月的时间里,私募基金从业人员数量继续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至今年7月底为22.53万人。
今年以来,备案的私募基金管理人数量在增加,备案的私募基金数量在增加,管理的基金规模也在增加,但私募基金从业人员数量却在不断下滑。 数据显示,去年12月在中基协备案的私募基金管理人为17433家、已备案私募基金为46505只,实缴规模为7.89万亿元;到了今年2月末,上述三组数据分别为,18048家、47523只、8.40万亿元;今年7月底,这三组数据分别为,20110家、58734只和9.95万亿元。
半年至少5万人离开
上海私募行业人士猜测,私募基金从业人员数量的下滑,可能是受到部分不合格私募备案注销的影响。但这一观点难获同行认可。
“如果是因为不合格私募注销的影响,那怎么解释私募产品和规模都在增加的情况?毕竟产品和规模的增加,最后还是需要更多的从业人员来管理和服务。”深圳私募行业一位人士对《金证券》记者表示。
另一位深圳私募行业人士则认为,大幅度下滑发生在2-3月份,更可能是因为农历新年后私募行业的离职潮。“每年年初,金融行业的离职情况都比较凶猛,今年私募业确实出现了人员大幅度外流的情况。”
他给《金证券》记者举例说:今年以来,其公司就曾发生过两轮多位员工离职的情况。“这些员工都很年轻,市场不好,收入不高,就很难在这个行业中待下去,去向最多的是银行和创投,大家求稳的心态可以理解。”
多位私募人士承认,目前市场状况下,私募业绩压力都非常大。“往年公转私非常多,今年几乎没有听说过,这也从侧面反映当下这个行业对人才的吸引力不够吧。”
需要提及的是,《金证券》记者注意到,2016年8月不合格私募基金注销大限以前,当时私募基金管理人数量还在2.5万家以上,私募基金从业人员数量曾达到40多万人。2016年8月以后,随着不合格私募基金的清理,私募基金管理人数量缩减到1.6万家左右,私募基金从业人员数量一下子下滑到27万多人。
而从去年8月以后的27万多人到今年年初的28万多人,再到目前的22万多人,可以统计到的数据显示,整个行业至少少了5万多人。
作者:肖君秀
来源:华夏时报
私募基金严格监管到来,如何在行业规范中保持快速发展步伐、实现弯道超越?这是两万家私募机构的共同目标。
“我们的秘诀是把上市公司当成PE来做,陪中小市值上市公司一路成长,享受成长的红利。”8月16日第四届816财富管理高峰论坛上,深圳市高搜易集团CEO陈康称。
高搜易资本业务资产管理规模超过110亿元,预计今年末将达到200亿元。陈康认为公司业务能保持稳定增势,主要是顺应了国家建立多层次金融体系的需求。据悉,高搜易主要为中小市值上市公司提供股权基金、并购基金、流动性贷款、产业基金等多种融资方式。作为上市公司需求的一站式解决方案的集成商,同时对C端产生大量丰富的产品线,时间有长中短期,方式可以债权、夹层、股权。
2016年私募基金多项新规出台,2017年监管风暴来临,7月份多家私募机构遭到处罚,行业加速度迈入规范发展的轨道,整个行业通过清理整顿,再次迎来了更大的发展。
根据近日证监会网站数据,截至2017年7月底,基金业协会已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20110家。已备案私募基金58734只,管理基金规模9.95万亿元,私募基金管理人员工总人数22.53万人。
与6月份比,无论是基金管理人、基金数量、规模和从业人数都再次登上新高度。6月底,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已登记私募基金管理人19708家。已备案私募基金56576只,实缴规模9.46万亿元,私募基金从业人员22.35万人。
创东方投资董事长肖水龙认为,这正是私募行业规范后取得的长足发展,未来监管一定会越来越严,规范运作成为主题,行业进入优胜劣汰,从而在规范中不断发展壮大。
“不管怎么去管,只要是好学生就不怕监管严。只要做到专业运作、合规经营、利用科技手段加强创新,一定会在整个经济发展、产业升级、资本运作以及服务实体企业、促进科技创新方面,做出自己的成绩。”肖水龙称。
不过,大方向对了,还要看各家私募基金自己的特色和定位,以及是否具备核心竞争力。大同证券投行董事总经理杨冀认为,私募基金一定要专业化,“这个专业化不是说专业一定赚大钱,但是能够防范风险,当高风险的时候你能让自己生存下来,下一轮的周期到了,闭着眼睛投也能赚钱,这样就能在下一波获得更大的客户认同和更高的市场份额。”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