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牲畜之间有一定区别,反刍动物在选择食物的时候是不同的,马不倒嚼,其他三种都会倒嚼,倒嚼的可以吃质量较低的饲料。
世界上草原非常广大,北美洲有北美大草原,非洲东部有热带稀疏草原,中国的草原面积也很广大。在中国草原范围内居住的可不都是蒙古人,有蒙古族、藏族、哈萨克族等民族,以及其他民族。
蒙古族确实信奉萨满教,在萨满教里面又信奉长生天。萨满教是原始宗教,信仰的中心就是长生天,萨满教主张世上万物有灵,山川河流都是神,是一种多神教。信奉世上万物都是天父地母所生,作为天父地母之子的人类,应该像孝敬父母那样,敬天爱地善待自然。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里的一方人的生活是怎样的,跟当地的物产密切相关,尤其在古代,交通不发达,草原人在饮食文化方面肉、奶等东西比较多,奶制品占的比重大,吃肉相对较少,主要吃白食,红食较少,因为草原地牛羊可以卖钱,维生素可以从奶制品、蒙古包子中的山葱当中获取。
在这里应该区分两个概念,文明与文化。文明是人类社会进化的程度,或者是衡量社会进化的标高,而文化是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文明是时间上进化的程度,可以前后进行对比来分出高低;而文化是空间上,在不同的地域上出现的不同人类发展的状况,即在地域上讲文化,时间上讲文明。游牧文明和农耕文明没有可比性,只能将不同地域上产生的文化进行对比,因为它们都是人类在适应不同自然环境的基础上产生的各种各样的人类现象。
进行游牧文化和农耕文化的比较,可以从两者的基本方面提出一些特点。根据他人的研究成果可得出,农耕文化具有成熟、精深、高雅、大一统的特征,而游牧文化具有兼容、多变、简朴、动态的特征。
这个问题在过去和今天是有区别的。在过去,牲畜冰天雪地里趴着过,顶多有一些栅栏围着过,过冬死亡率高;在今天,这种情况就得到很大的改善,有了牛圈、羊圈、暖房,牲畜的死亡率就大大降低了。
冬季,尤其是春节这段时间,因为在这期间草原牧民要接羊羔,接羊羔这件事意义重大,涉及到以后再生产的问题。
在吃草时候它会,会涉及到根,不会拔,会用蹄子刨,刨出来之后吃掉,山羊的适应性很强,恶劣环境也可存活,绵羊则不行。牛马羊相比较,山羊对草原的破坏性是很大的。
在成吉思汗大法典里面有提到,禁止在水里大小便、禁止在河湖水里洗衣服等,这些都涉及到古代相关政府环境保护的法律条款。
肯定有,草原上对狼有图腾崇拜。狼有坚强的意志、聪明的头脑,在追捕猎物的时候就可以采取相应的措施,这些优势都是可以被草原人借用的。
游牧精神是一种高度的概括,它由游牧生产方式、管理模式、战略规章制度、风土人情、语言、文学、宗教信仰、伦理道德、审美情趣、思想理论等多方面组成。
关于游牧精神目前的研究成果并不是太多,主要包含有三点,第一是游牧精神是人与自然和谐的精神,追求一种人地和谐关系;第二是生生不息的文化品格,是游牧精神的体系和与时俱进的问题;第三是广博而取纳的文化意识,就是博取众长,弥补自己的短处。
在数学层面上分析,一定的周长,圆形的面积最大,还可以节省材料;同时蒙古高原风比较大,圆形能抵御风,还可减缓风的冲击力;在哲学层面上,蒙古人悠久的历史中,保持着原始传统的天圆地方观念。
蒙古包不同于今天的住房的侧面,蒙古包的侧面没有窗,但有天窗,其作用涉及到蒙古包光线强弱、在蒙古包内生火产生的烟的逸散以及准确判定时间等问题,还代表着与长生天的联系。
一般在蒙古包附近会做日常生活的事情,例如酸奶等奶制品的加工、接羊羔。
这三项民间赛事活动,跟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的娱乐生活是密切相关的。骑马是由于民间赛事、经济活动、军事活动需要马匹,而射箭与军事活动和娱乐活动相关,摔跤则与娱乐、强身健体有关。
蒙古歌里有长调、短调和呼麦三种形式的艺术,长调在过去主要流传于牧区,短调主要流传于半农半牧区,而呼麦以往主要流传于新疆阿尔泰山地地区,今天在内蒙古自治区发展受到重视,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的草原,尤其是从旅游角度来讲,要比西部的草原要好很多,而位于东部的呼伦贝尔草原,它包含有多种类型的草原,草的生产量很大,草长得也比较高,景观也很优美,因此可以说是内蒙最好的草原,这样名气就出来了。
仅从内蒙古自治区来说,畜牧业是经济发展的一部分,主要的方面是工矿业,煤炭资源的开采,但矿产品的开发质量并不高。我们应该在严格执行草原承载容量的基础上进行发展,草原上的人口太多,应该进行生态移民,草场上应该根据事先预测的承载量进行畜牧业,如果要结合当前的消费需求,就需要有目的地选择局部地区进行完全的人工圈养。
目前草原地区的植被状况还是显得比较糟糕,最主要由于工矿业的发展、道路的修建、旅游开发、以及游客数量的增长对植被踩踏等带来的破坏,我们应该从自身做起,把言行举止做好,就已经很不错了。比如我们去了自然保护区,里面的一草一木都是不允许动的,不折树枝,不摘花等小事也是我们力所能及的。
总的来讲,我们在解释某些问题的时候,时时刻刻不能忘记一种观念或者理念,就是讲究人与自然的关系,即人地关系。
远近致力于传统文化保育,通过传统手工艺旅行、手艺课堂、青年实践、公众教育等方式带领大家更深入的了解传统文化。欢迎跟随远近的脚步出发哦
近期出发行程
内蒙草原考察,8月份出发(点击图片了解详情)
文字:整理自那玉林老师分享的观点
编辑:大笑;责编:咸鱼
图片远近实拍,全部版权归远近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