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心耳封堵术(LAAC)预防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发生卒中具备优异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近十年间,国内外LAAC相关循证医学证据积累愈加丰富,我国左心耳封堵领域在全国临床术者的鼎力支持下已经迈入飞速发展的黄金时代,为大量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带去了高效稳定的远期临床预后!
2025年3月27日,“赏心阅耳——左心耳封堵术(LAAC)技术交流沙龙(第一期)”线上活动顺利召开,各位受邀参会的国内左心耳封堵领域专家学者围绕两场干货满满的学术讲座和6场复杂结构心耳封堵病例交流封堵经验、切磋操作技艺,多角度展示了AnchorMan
®
左心耳封堵器的设计特点和易操作性,为广大临床术者提供了一场酣畅淋漓的视听封堵盛宴!
会议伊始,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付华教授
在致辞中指出,除却常规的患者综合管理,心房颤动整体解决方案还包括转复窦性节律和非瓣膜性房颤的卒中预防,其中非瓣膜性房颤的卒中预防是房颤综合管理的重中之重。
作为一项成熟技术,左心耳封堵术已历经10余年发展,全球众多患者都受此获益,与既往需要终身服用药物的非瓣膜性房颤卒中预防手段相比,左心耳封堵术能避免因药物导致出血或因高出血状态外伤导致继发出血,在降低出血事件发生风险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
通过器械创新提升封堵器安全性和临床易用性始终是领域发展热点,相关研究结果显示,得益于器械革新,不同经验的术者在各级医疗中心开展左心耳封堵术的成功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相似,因此未来相关医务工作者和医疗器械厂商还应继续努力,在技术层面上不断革新左心耳封堵器,为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带来更多优异器械选择!
随后,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储慧民教授
在致辞中表示,自2014年我国引入左心耳封堵术至今,该技术已经发展十分成熟,如今新型左心耳封堵器研发之路仍在继续,更多循证医学数据亦将陆续涌现。
作为一款非常优秀的国产左心耳封堵器,AnchorMan
®
左心耳封堵器正处于上市后临床应用中,希望本次学术交流会中大家能够围绕该款塞式封堵器畅所欲言,分析其优点及循证数据,普及推广国产左心耳封堵器,帮助更多心房颤动患者!
杜先锋教授:进退自如,形态随心——半封闭塞式封堵器特性及操作技巧应用
目前,介入左心耳封堵器主要分为内塞式和外盖式,考虑到国内封堵消融一站式手术占比较高,且随着“先封堵后消融”分期手术策略进一步推广,内塞式左心耳封堵器更具优势。首先,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杜先锋教授
围绕国产塞式AnchorMan
®
左心耳封堵器的特性和植入技巧展开论述。
AnchorMan
®
左心耳封堵器符合SAFE特性,采用独有的镍钛网架“3D折叠”技术,远端圆润不易损伤组织,在左心耳内进退自如,有效避免因损伤心耳导致的心包积液甚至心包填塞;远端半封闭设计能更好的顺应左心耳形态,器械植入更稳固,适用于梳状肌发达等不同心耳结构。
目前,AnchorMan
®
左心耳封堵器随机对照试验12个月临床结果证明,其临床植入成功率98.1%、封堵率100%,术后12个月94.3%患者无残余漏及残余漏<3 mm。
图1:AnchorMan
®
左心耳封堵器设计特点
由于AnchorMan
®
左心耳封堵器采用高安全性的圆润远端设计,多种释放方式可供术者选择,比如后撤法、进退结合法和三花聚顶法,
其中三花聚顶法是储慧民教授基于该款封堵器高安全的圆润远端设计构思的新型植入方式,更适用于浅心耳,植入过程中可以清晰展现心耳形态,并根据心耳造影实时调整封堵器位置。
具体而言,三花聚顶法分三步,
一撤见花
,即封堵器输送系统与导引系统锁合后,在左心耳体部退鞘形成花苞状;
二递送花
,即边打造影剂,边在可视下向前推送至心耳远端;
三撤开花
,即继续退鞘,使封堵器肩部落在预设的着陆线位置,展开过程丝滑顺畅。
——专家讨论——
成都市第三人民医院罗端教授:
既往封堵器着陆区释放后便不能移动,封堵效果不好只能回收重新释放,而AnchorMan
®
左心耳封堵器释放至“花苞状”时,仍可进退调整,同时还可通过调整鞘管保持同轴性,无需回收释放,术中操作更便利。
西安国际医学中心医院曾广伟教授:
FLX封堵器优势众多,但植入内部空间不足的心耳后容积率不佳,很容易脱落。而AnchorMan
®
左心耳封堵器采用半封闭设计,可以随着心耳形态随意变化,即使被挤压成“小草莓尖”形态依旧稳固。此外,FLX封堵器牵拉试验一定要结合压缩比和露肩情况,确保牵拉力度适当,否则容易拉出,而AnchorMan
®
左心耳封堵器刚性较优,只要倒刺挂好,稳定性优异。
CASE1: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杜先锋教授分享极简术式处理偏浅偏大、远端鸡翅型心耳一例
患者CHA₂DS
₂-VASc评分3分,HAS-BLED评分3分;术前心脏彩超示LA 42mm、LVEF 62%,左房增大。经食道三维超声心动图示左心耳大小0°:心耳口21mm,深24mm,锚定区20mm;45°:心耳口18mm,深19mm,锚定区16mm;90°:心耳口22mm,深20mm,锚定区23mm;135°:心耳口18mm,深23mm,锚定区23mm,心耳偏浅偏大,心耳内未见血栓,建议选用32mm AnchorMan
®
左心耳封堵器。
考虑到心耳远端鸡翅型,且有效深度并非特别深,术中术者采用常规撤鞘法,根据心耳形状调整封堵器肩部位置,释放封堵器过程中借鉴三花聚顶法,一边撤鞘一边注入少量造影剂判断封堵伞头端到心耳正前方的距离,多体位造影示封堵器释放位置良好,心耳上缘几乎被完全覆盖,下缘露肩极少,牵拉试验稳定,符合“4S”原则,故完全释放封堵器。
——专家讨论——
梅州市人民医院钟炜教授:
术前测得心耳敞口,深度24mm,但术中发现心耳有效深度并非很深,封堵器释放后被压缩成扁平状,但牵拉试验稳定,露肩极少,封堵效果佳。
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杜先锋教授:
术前超声90°评估示心耳深度稍差,但总体而言4个角度下心耳深度相差不大,AnchorMan
®
左心耳封堵器植入后十分稳定,依据我院100例植入经验,往往心耳深度不足时该款封堵器都能带来惊喜。
CASE2:天津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许纲教授分享仙人掌型左心耳封堵一例
患者78岁男性,
CHA₂DS
₂-VASc评分5分,HAS-BLED评分2分。术前CT三维重建示仙人掌型心耳,开口呈类圆形,25-27mm左右,深度24mm以上,下缘梳状肌多。术中术者在ICE指导下穿刺房间隔顺利,测得心耳深度30mm,直径26mm,但远端存在小分叶,封堵难度较高。
考虑到心耳远端分叶会牺牲一些有效空间,为保证压缩比,术者着手释放32mm AnchorMan
®
左心耳封堵器,造影示封堵器呈草莓状,没有残余分流,压缩比25%,测试符合“4S”原则后完全释放。
——专家讨论——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谢启应教授:
AnchorMan
®
左心耳封堵器头部较软,形态可以随着心耳形态而改变,顺应性优异,术中释放后呈草莓状,安全有效挤压了梳状肌发达的远段小分叶。
CASE3:自贡市第一人民医院黄纪卫教授分享低位反鸡翅型、多分叶左心耳封堵一例
患者85岁女性,术前TEE检查示LA 36mm,
CHA₂DS
₂-VASc评分5分,HAS-BLED评分3分,考虑到患者合并阵发性非瓣膜性房颤,且伴高卒中高出血风险,综合讨论后手术团队决定给予脉冲消融+左心耳封堵术一站式治疗。
术前CT评估示折角反鸡翅型心耳,分叶多,内部空间小,心耳开口呈椭圆形,开口15-18mm,深度14mm左右。
术中术者靠下靠前穿刺房间隔顺利,脉冲消融后,肩位测得心耳开口15mm、肝位测得心耳开口16mm,上叶深度17mm。封堵器释放过程中,为防止封堵器下缘掉叶,在封堵器头端呈花苞状后,术者采用进伞+退鞘法展开20mm AnchorMan
®
左心耳封堵器,TEE下牵拉明显回弹,牵拉稳定,压缩比15%左右,仅135°下缘有1.5mm残余分流,符合“4S”原则,遂完全释放。释放后超声示封堵器位置良好,无位移,无心包积液。
——专家讨论——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崔海明教授:
该患者合并阵发性非瓣膜性房颤,倘若先做脉冲消融,转复窦性心律后,心耳收缩力或会增强,封堵器释放后残余分流可能较大,因此建议先做封堵,并结合肺动脉压力选择封堵器型号。需要强调,与盖式封堵器相比,塞式封堵器处理合并阵发性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效果更好。
CASE4: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王沛坚教授、李明阳教授
团队分享双分叶、大浅菜花型左心耳封堵一例
患者66岁男性,合并持续性房颤,
CHA₂DS
₂-VASc评分5分,HAS-BLED评分3分。术前CT评估示左房前后径46 mm,左心耳开口长径和短径分别为32 mm和20 mm,左心耳深径约45 mm。经与患者及其家属商讨后,决定给予射频消融+左心耳封堵一站式治疗。
术中射频消融并穿刺房间隔后,造影示心耳分为上叶和下叶,上叶空间偏小、梳状肌发达,下叶空间较大、梳状肌较少,心耳直径32-33 mm。紧接着,术者采用退鞘法+进伞法释放35mm AnchorMan
®
左心耳封堵器,造影示封堵器肩部与左心耳口部平齐,但残余分流1.8-2.6mm,但是考虑到心耳上叶空间有限,二次释放或稳定性较差,且残余分流不足3mm,符合“4S”原则,最终决定完全释放封堵器。
——专家讨论——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崔海明教授:
该患者心耳分为上叶和下叶,且上叶空间偏小、梳状肌发达,建议略高一点穿刺房间隔,以加大封堵器植入深度,或能减少一点残余分流。
宁波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杜先锋教授:
如果要为该患者植入塞式封堵器,半封闭式AnchorMan
®
左心耳封堵器一定是首选,植入全封闭塞式封堵器很容易发生脱落。
CASE5:上海市浦东新区周浦医院宁忠平教授分享菜花型左心耳封堵一例
患者58岁男性,合并持续性心房颤动,
CHA₂DS
₂-VASc评分2分,HAS-BLED评分2分。术前超声示双心房增大,菜花型心耳,双侧肺静脉及心耳充盈良好,无血栓。术前TEE示 0°:心耳口29.4mm,深29.46mm;45°:心耳口25.27mm,深22.93mm;90°:心耳口22.22mm,深23.79mm;135°:心耳口24.21mm,深20.49mm。经与患者及其家属商讨,决定给予左心耳封堵+冷冻消融一站式治疗。
术中术者首次穿刺房间隔偏高,调整位置穿刺房间隔成功后,心耳造影示开口22-24mm,结合术前TEE评估结果,最终术者选择植入29mm AnchorMan
®
左心耳封堵器,造影示封堵器肩部与左心耳口部平齐,牵拉试验稳定,压缩比19%,基本符合“PASS”原则,故完全释放封堵器。
——专家讨论——
上海市浦东新区周浦医院宁忠平教授:
与其他塞式封堵器不同,AnchorMan
®
左心耳封堵器采用半封闭设计,倒刺内收,能减少心耳壁损伤。此外,处理菜花型心耳时,要重点评估心耳内是否存在较大梳状肌,若有较大梳状肌,选伞型号不能太大或植入不能太深,否则残余分流较大。
CASE6: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胡宏德教授分享冷冻消融+左心耳封堵一站式治疗一例
患者78岁女性,合并阵发性房颤,伴高卒中高出血风险,符合左心耳封堵指征,手术团队一致决定给予冷冻消融+左心耳封堵一站式治疗。
术中冷冻消融后,术者靠下、中偏前穿刺房间隔顺利,ICE测量心耳开口和形态发现,心耳整体呈仙人掌型,心耳上下开口不对称、直径16mm,上缘存在早分叶POUCH、18mm,下缘梳状肌较多;主叶较深,深度18.1mm,轴向较好,整体细长,内部空间较窄,可能下缘露肩,因此最终术者选择植入23mm AnchorMan
®
左心耳封堵器。
封堵器植入过程中患者退鞘使其形成花苞状远端,继而采用退鞘法和进退结合法展开封堵器,然而第一次展开封堵器偏深,上缘POUCH没有完全覆盖,遂给予半回收并向外移动,使封堵器肩膀至外口封堵线附近,二次展开后造影和超声示封堵器肩部压缩后18.6mm,牵拉试验稳定,压缩比20%左右,符合“4S”原则,最终完全释放封堵器。
——专家讨论——
佛山市第二人民医院梁健球教授:
22
该病例将AnchorMan
®
左心耳封堵器的优点展现的淋漓尽致,第一次释放偏深后,术者半回收封堵器随意调整位置,这与其远端圆润设计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