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父母必读
育儿路上,与你同行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科学家庭育儿  ·  给孩子买学习机前,早看到这篇,省下4位数! ·  17 小时前  
三个妈妈六个娃  ·  DeepSeek出现后,又一大批家长放弃了鸡娃 ·  2 天前  
科学家庭育儿  ·  学习机不会用,当心白费上万的学习资源 ·  2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父母必读

孩子,你真的不必去取悦他人

父母必读  · 公众号  · 育儿  · 2017-01-02 08:54

正文


文丨鱼爸


1

前几天,跟自己多年未见的中学老师有幸遇见,一起聊了很久。

谈到孩子的教育,老师跟我的想法非常一致。

觉得首要还是要培养孩子的人格,要有“自由之思想,独立之灵魂”。

也许很多人会觉得这是读书人的酸腐。

因为当下是热火朝天搞经济建设的时代,一切朝前看。

你给我钱,我就摇尾巴给你看。

这样的人太多太多了。

当然,人都喜欢听赞美之辞,会说话的人往往更受欢迎,得到赏识。

历史上那些靠着一张嘴而升官发财的事迹太多。

而我们身边卑躬屈膝取悦老板的人也不少。

虽然是生活工作所逼,但往往也是性格使然。

不同的价值观驱使下,人生截然不同。

悲哀的是很多人放弃了原则和分寸,靠取悦人来实现自己的目的,同时来证明自己的价值。

而最可怕的是这样的风气也影响到了孩子们人格的形成。

2

儿子每次跟小伙伴玩,总是会有自己的一些想法,所以会有冲突。

比如小伙伴说要把这里放一个圆形的积木,但是他觉得三角形的好看。

最后不欢而散。

我问他:“你好不容易找到这个小伙伴玩,怎么不让着他,让他高兴一点呢?”

“我觉得我没有错。”

“当然没有错,只是你这样就不会有很多朋友。”

然后儿子就拧着眉头在那杵着。

每次看到他的这个样子,就想起自己的小时候。

那时候我们有一群小伙伴,以我的堂哥为老大。

因为他比我们大几岁,所以就是孩子王。

一放学,所有的人就聚在他家里。

他说怎么玩就怎么玩,几乎所有的孩子都会去讨好他。

而我却经常会有自己的想法,所以会质疑他,甚至反驳他。


记得有一次,应该是玩比武游戏。

一群男孩在一起张牙舞爪地对打。

堂哥一时兴起,就在后边偷偷绊了我一脚。

当时摔了一个四脚朝天,他哈哈大笑,其他的小伙伴都围着笑我。

我当时气坏了,但是又打不过。

只能气呼呼地哭着回了家。

而之后,其他的小伙伴劝我去他那边玩。

我过了很久都没有去。

因为他不会道歉,而我也没必要去取悦他。

一个人玩,不是也挺好的。


后来,当我再一次跟这群小伙伴在一起时,孩子王对我也多了一份尊重,而不是欺负。


越是软弱的孩子,哪怕再讨好强势的那方,也总是被欺负。

而自己的强大,才能赢来尊重。

不要怕独处,一个人的思想往往是在独处时产生的,而强大的内心也是在对自我的认识中一步步形成的。


所以,当孩子内心有自己坚持的东西时,那就尊重孩子的坚持。

特别是孩子本身没有错的时候,不要逼着他去示好认错。

不要一味地让孩子去取悦他人。

因为孩子自己内心的感受很重要。

3

每次看着安睡中的孩子,我就忍不住地摸摸他的头。

感慨于生命的奇迹,一个小生命已经成长为一个小男孩了。

“你将来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孩子目前当然无法给一个答案。


但是这个答案却往往在孩子成长的早期写就。

因为 幼时的家庭影响对孩子的一生来说,是难以磨灭的。


在英国纪录片《56up》中,每一集影片都以一句话开篇:“让我带一个孩子到七岁,以后随你怎样带,随他怎样长,他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已是注定。”

我们中国古话说:“三岁看七岁,七岁定终生”。

因为在孩子小的时候,是性格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父母的举止言行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我自己的答案是:希望孩子将来能够为自己活着。

所以,我没有一些父母那样的焦虑,而多了一份淡然。

所以更加重视孩子内心的发展,希望他去感受真实的世界,尊重自己内心的感受。

你想哭那就哭出来,我接纳。

想说那就说出来,我鼓励。

你想骂,那就痛痛快快骂出来,我支持。

只要不伤害自己,也不妨碍他人。

我们过于强调社会加之于孩子的要求和期待,却忽视了孩子自身的特质和感受。

比如太多的父母过于重视孩子的社交能力。

生怕自己的孩子不够灵光,去外边吃了亏。

却忽视了孩子天赋的其他才能。

过于重视其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往往得牺牲自己的感受。

很多时候,大人误解了孩子,非但不道歉,还要孩子去主动示好,取悦大人。

这样只会让这个孩子内心难受。

长期地忽视会让孩子失去对自己感受的尊重,成为一味取悦他人的人。

这样的孩子长大后,能拥有健全人格吗?

怎么会有自己的想法和独立呢?


4

取悦他人,不如丰富自己。

前几天有一个妈妈留言说:儿子在学校一点也不受同学的欢迎,班上的同学都不跟他玩。儿子想了很多办法,将自己的玩具、图书拿到学校去分享给同学,但是没有用。他甚至还给同学钱,给同学买零食吃,还是没有人跟他一起玩。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