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乌里单刀
奥可奥,自然奥。有缘千里来相会,无缘对面不相识。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澳門政府消費者委員會  ·  【澳珠商品選購資訊】測試14款手持式花灑效能 ·  昨天  
澳門政府消費者委員會  ·  【澳珠商品選購資訊】測試14款手持式花灑效能 ·  昨天  
51好读  ›  专栏  ›  乌里单刀

这么多大V,都搞不懂医疗市场化,太可惜了!

乌里单刀  · 公众号  ·  · 2025-02-10 23:37

正文

推荐一下这个号,为市场经济的传播助力。

今天著名的儿科医生 裴洪岗 写了一篇文章,批评我的观点。

https://mp.weixin.qq.com/s/BqMm6vrZlQMxyI6bKVRjdg

裴洪岗医生大体还是支持市场化的,只是一些问题没有想明白。

但很多人一听医疗市场化就害怕,在他们的想象中,医疗市场化就是美国那样,一个CT几千美元,见一下医生几百美元。

他们对市场化的想象的逻辑推理如下:

如果市场化,那就是所有的企业都尽可能地多赚钱,他会利用你的无知,开出天价,甚至在手术台上开口问你要钱,不给就让你死在手术台上,而你将不得不接受。

所以,反对医疗市场化的人,最常见的一句话就是, 那没钱的人怎么办?他们就该死吗?

然而,这是一种对市场化完全错误的推理和想象。

之所以很多人不理解市场化,这是因为他们认为市场化就是一个以企业为中心的社会制度,资本家控制着价格,为了赚钱,会使命地坑害消费者。

这是最市场化最大的误解了。

我们先来谈理论:

很多人认为在市场经济社会,是资本家控制一切,这完全是误解。

我问你个问题啊,在市场经济里,谁说了算?很多人可能会说,那还用问,当然是企业家啊。你看他们掌控着工厂,控制着生产,就像开船的舵手一样,想往哪开就往哪开。

但是你错了。为什么?因为这些企业家,说白了就是给消费者打工的。你以为他们很牛吗?不是的,他们必须听消费者的。你问我为什么?

你看啊,到底该生产什么东西,不是企业家说了算,不是农民说了算,也不是资本家说了算。谁说了算?消费者说了算。你要是不听消费者的,不按照市场价格来走,那就等着亏钱吧,等着破产吧,然后就会有人取代你的位置,谁呢?就是那些更会伺候消费者的人。

好,问题来了,消费者是怎么做决定的?很简单,就是买不买的问题。他们去哪家店?当然是最便宜的那家。他们的买或者不买,就决定了谁能开工厂,谁能种地。你看那些暴富的,不都是消费者给的机会吗?那些破产的,不也是消费者抛弃的吗?

消费者可太现实了,他们只管自己想要什么,管你以前多牛?管你现在多难?一点都不管。只要有人能提供更便宜或者更好的东西,立马就把你给换了。

你可能会说,那些零售商和服务商,不是直接面对消费者的啊。但你想错了,为什么?因为这些命令会一层层传下去。你看啊,那些卖成品的商家,他们为什么要去找最便宜的供应商?因为不这么做就会被消费者抛弃啊。

好,我给你打个比方。如果你开了个商店,你不去找最便宜的货源,不想办法用最好的方式满足消费者,你猜会怎么样?马上就会有人取代你,为什么?因为人家比你更会做生意啊。

消费者可以任性,但是企业家不行,农民不行,资本家也不行。你们必须按照消费者说的来。哪怕你就偏离一点点,不管是你故意的,还是你判断失误了,都会让你少赚钱。要是偏离得太远,那就等着赔钱吧,把你的家底都赔光。

那有人说了,那资本家企业家不是很可怜吗?他们想要保住自己的钱,就只能完全听消费者的?对啊,一分钱都不能乱花,除非消费者愿意给你更高的价格。他们为什么要这么狠心?因为消费者对他们更狠心啊。

你以为这就完了?没有。消费者不光决定商品的价格,连工资都是他们说了算。你看那些工人的工资,明星的片酬,清洁工的薪水,最后都是谁付的?消费者。

有人把市场比作投票,说一分钱就是一张票。但是我告诉你,这么说还不够准确。你知道为什么吗?因为在政治选举里,少数派的票就浪费了。但是在市场上,每一分钱都有用。你看出版社,不是只出畅销书,也会出那些小众的诗集和哲学书。面包店不光做普通面包,也会做一些特殊病人吃的产品。为什么?因为只要有人愿意付钱,他的需求就能被满足。

那你可能要说了,这不公平啊,富人的票不是比穷人多吗?对,但是你想过没有,为什么他们会有钱?还不是因为他们更会满足消费者的需求。而且你要是不继续满足消费者,再有钱也会变穷。

所以啊,那些看起来很了不起的企业家和老板,其实就是消费者的打工人。每天都在看消费者的脸色,随时都可能被炒掉。

总而言之: 市场化是一种以消费者为中心,消费者有至高无上权利的 社会制度。 消费者 根据自己个人的偏好 及主观价值 自由 在市场上选择 企业的商品, 任何一种无法满足消费者需求的企业,都将被消费 无情地抛弃。

我们只要明白了这一原理,我们就可以想象出来,如果医疗全部市场化,不由政府干预,那么,会出现什么样的现象?

更穷的人,他们的需求会被满足吗?当然也会。

用过拼多多就知道,为什么那么多便宜到爆的产品?他们的客户对象是谁?不就是收入更低的人吗?

你无法想象,在一个自由市场中,明明有几亿收入较低的群体,却没有商家去满足他们的需求?只要有未被充分满足的需求,对于企业家而言,就意味着商业机会,就意味着发财的机会来了。

淘宝曾经一家独大,但拼多多一样崛起,因为黄峥发现了淘宝没能满足市场上所有消费者的需求,淘宝的产品已经很便宜了,但是如果创新性的改革供应链,让那些白牌产品直接向消费者销售,那还可以更便宜。

于是6块钱包邮的音箱出现了,15块钱一件的衬衫出现了。肯定是质量不如正牌的,在一些中产看来,这就是低质量的产品,但在更穷的人看来,虽然质量更低,但我可以买得起,6块钱的音箱,音质不那么好,但可以听得清楚就行了。

这是自由市场特有的现象,那就是消费者的需求主导一切,你只要有需求,就一定有商家努力来满足你,因为消费者主导了社会资源的分配,主导了企业家的行为。

那医疗呢?一样的。如果医疗不受到干预,那会出现什么样的针对穷人的医疗服务呢?

平价穷人医院,可能没有豪华的大楼,不能在交通便利的市中心,这样的医院可能建在郊区,因为土地更便宜。他的病房可能很简陋,没有独立卫生间,一层楼只有一个公有卫生间。

医院里的医生,可能一天要管很多个病人,甚至有些不严重的病人,护士就直接参与管理了,因为可以节省人力资源。

他们的设备可能全是用的二手的,几千万一台的核磁买不起,那就是买几十万一台的二手核磁,二手B超,二手CT。

但是,他们所有的服务价格都很便宜。简陋的病房、不够细心的服务、二手的设备,不是企业家的决定,是消费者的决定,是消费者只愿意出价这么多,才会有这样的医院存在。

简单来说,就是拼多多版的医院,他虽然质量不高,但一样可以治病,甚至大多数常规病的治疗水平不低于更高级的医院,只不过服务体验差,住得差,病人的舒适度不够,甚至手术后的麻醉泵都不上,让你手术后要多疼几天,做的手术,可能也不是最新的腔镜手术,因为可以节省耗材,但不影响手术效果,只是病人恢复时间更长,痛苦感更多。

如拼多多一样,消费者的出价能力,决定着企业家提供的产品。穷人如果多,那么,这种平价医院,就将成为市场中重要的医疗服务产品。

你想象不出来会有平价医院,就想想,餐厅自由经营后,难道没有大排档吗?没有10块钱的街边快餐吗?

不仅有,而且会有人把这个做成品牌,做成平价连锁医院。你以为,企业家做生意,只有做富人的生意才赚钱吗?看看拼多多吧,拼多多做的就是主要是穷人生意,一个月的利润是多少呢?

2024年三季度,京东的利润是120亿。而拼多多是250亿。

每一单,肯定京东毛利率高,但是拼多多胜在量大啊,毛利率低一些,量大就一样赚钱。

因此,在自由市场下,拼多多版的平民医疗,会成为市场中重要的一支力量,他们不断创新,以压低成本,降低运营费用为手段,尽可能服务于普通人医疗的关键需求——治好病。

中国也曾经出现过大量的平价医疗服务体系,那就是诊所。在十年前,中国从城市到农村,出现了几百万家小诊所,他们就在社区旁边,收费极其低廉,可以看病,可以拿药,可以打吊针,甚至没有病床,你就得坐在椅子上打,装修极其简陋,但方便且便宜。

如果不是官办医保的突飞猛进、这些平价诊所将来就会发展成为一支强大的民营平价医疗体系,但在官办医保下,小诊所难得获得医保的报销体系支持,既然大医院门诊都可以报销,为什么要去小诊所呢?

这么一支平价医疗力量,就在医保的扩张下,大量倒闭了。

说到这里,你会发现,真正能让生命更平等的,不是政府办医疗,恰好是市场化医疗。

全世界各种关于公办医保、公办医疗的宣传,全部是虚假的,他们宣称,只有公办医保、公办医疗,才能让所有人在疾病前的生存几率保持一致,事实是如此吗?当然不是。

不可否认,在通过转移支付(用别人的钱来看病)的体系下,有受益者,不同的模式下,都存在受益者,但是,你只要把视野打开,你就会发现,受害者是更多的。

在加拿大,民众们对于当地医疗的评价是两极的,一部分华人说,加拿大免费医疗就是好,我得了重病,一分钱没花,给我治好,另一部分华人说,一等就是几个月,甚至一年,我得了病第一反应就是回中国。

谁说的对呢?都对。不过是因为某些人受益,某些人受害罢了。

在英国、加拿大这种全民免费医疗的计划经济体制下,那些立刻有生命危险,或重大疾病的患者是受益者,因为他们能被识别出来有立刻的生命危险,因此,他们可以马上用到最好的医疗资源,不需要等待。

澳洲也是如此,你哪怕肚子疼到死去活来,你也得等,因为医生判断你没有生命危险,但你要是诊断为癌症,马上入院,并且几乎全免费。

这时,症状上明显有危险的患者是得利者,对他们来说,这种医疗体系又高效又便宜(不花钱),但对另一些患者来说,就是受损者。

加拿大有位女性被诊断为有癌症风险,由于没有明显的生命危险指征,她光等待癌症检查就花了一年时间,结果检测出来时,已经是癌症晚期了。

在等待中死亡,是这种医疗体系里面常见的事,这就完全取决于你的运气,你只要得的不是急症,那哪怕这个病长久来说是要命的,你也要等。

那么,这种医疗体制对穷人会有利吗?一样不利。因为富人不会等待,他们要么找私人医院,要么跨国诊疗,他们大多数不会将自己的生命寄托于运气之上。受伤害的依然是穷人。

在这时,有一个便宜的医疗体系来满足穷人的需求,哪怕一间病房十个病人,哪怕服务体验不好,哪怕需要家人来陪护,不都是穷人们的福音吗?起码比看不上病强吧!

不少人说加拿大医疗好,说他们连护工费用都由国家出钱,但代价是,无数人进不了医院,医疗的最关键的需求——治病,得不到满足。

今天,中国收入更低的一批人,在基本物资享用下,与富人并没有大的区别。你是开着宾利、保时捷,我开着五菱,但我也能开一百码,我的车上也有空调,你我开着不同的车从深圳到广州,也差不多是两小时。

你是用着豪华冰箱,几万一台,我家里的冰箱五百一台,但一样可以冷冻冷藏。你是可以坐头等舱,坐私人飞机,但我买经济舱和你到达的速度是一样的。

你是可以吃海鲜鲍鱼,我也可以吃上猪肉牛肉,动物蛋白的摄入量并没有什么大的区别。

也即,在自由市场中,穷人与富人的生活正在迅速接近,区别的是体验感等次级需求。

我们来看英国。

据英国《泰晤士报》报道,来自英国73家医疗机构的数据显示,2023年有15.3万名患者在急诊室等待时间超过24小时后才获得床位接受住院治疗。而在2019年,等待24小时的患者仅有1.5万人,与前者相差10倍。

这可是急诊,都能等24小时,普通病呢?

英国皇家急诊医学院院长博伊尔称,患者就医延误问题正变得越来越糟糕,长时间等待可能导致患者死亡。该医学院称,2023年英国每周可能有250多名患者因急诊延误而死亡。
这时,看到病的患者与在等待中死去的病人,他们的贫富差距是惊人的,因为能看上病,和不能看上病,这是有和没有的区别,不是服务体验的区别。

目前,排队等待看病的英国人有770万,如果这种情况继续下去,今年因排队等待诊断而死亡的人数可能会超过去年的34万。

他们声称NHS这种公办医疗体制、全面计划经济医疗体制能让人们在生命面前平等,这是真的平等吗?不!
他造成了历史以来最大的医疗消费上的贫富悬殊,是生与死的区别。
有人说朝鲜没有贫富悬殊,真的吗?在大饥荒来临时,有些家庭可以分到十斤粮,一些人分到两斤粮,分到十斤粮的人不会死,分到两斤粮的就得去死,这种贫富悬殊,不大吗?不超过任何一个地方吗?
只要你懂得基本的经济学理论,就能明白,要想让一个地区的人们消费效用逐步均等化,唯一的方法就是自由市场。
米塞斯说:在自由市场下,今天的奢侈品就是明天的日用品。
中国人改革开放、市场化的经验不就是如此吗?
四十年前,家里有台黑白电视机,邻居们都要跑来看电视。今天,买一台40寸的液晶电视,仅仅需要500元,去工地搬砖两天就可以赚到了。春节农村都在大量堵车了,因为农民家庭里买车已是常见的事了,这一切都是市场经济带来的。
只有在自由市场中,才有人关心穷人。
那些关心穷人的人叫作企业家,他们因为想赚穷人的钱,才会设计开发出各种低价产品出来。
那些打着关心穷人的口号的知识分子和政客们,其实从来不关心穷人,他们更多的地希望通过公有化获得非市场化收入,或是攫取权力。
我们可以看到,这个世界上对医疗市场的干预,正在制造最大的贫富悬殊。
美国表面是市场化的医疗,实质上是干预主义横行的医疗体制,阻止一切外国医生、医院、药品进入美国,把美国的消费者圈起来杀,逼得无数美国人要卖房偿还医疗账单。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