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参加了山东曲阜“2018年全国文物修复职业技能竞赛”中的瓷器组比赛。此次竞赛是新中国成立以来首次全国性的开放式文物修复职业技能比赛,设古建筑清水砖墙修复、古建筑木构件修复、瓷器文物修复、书画文物修复四组比赛,其中瓷器组参赛选手共30人。
瓷器组比赛分修复方案编写和修复实操两个环节。方案编写环节要求选手按国家文物局发布的陶质彩绘文物保护修复方案编写规范(WW/T0022-2010),两个小时内撰写出所修复的文物的基本信息与文物价值、保存现状的调查与评估、保护修复工作目标、保护修复的技术路线及操作步骤、风险评估、保护修复的工作量与进度安排、保护修复后的保存和使用条件建议、安全措施、经费预算与管理等内容。在修复实操环节,给每位参赛者配发一件有缺损的民国粉彩瓶,大赛后勤组提供了修复材料、工具、化学试剂以及防护用具。要求参赛者在五个小时内完成清洗、粘接、补配、打磨四道工序。参赛者要对修复过程的每个操作统筹安排,选择清洗材料、修复材料等都不能马虎大意。
参赛选手中,有人是商业修复高手,有人是博物馆修复高手,有人是考古修复高手,修复技法各有千秋。有参赛者补缺后完全摸不出“台儿”,使用了传说中的一刀切的神功,真正做到了“远看一致,近看有差别”。相反的,有参赛者打磨得非常光滑,但是本体部分没有保护措施以至于打磨过了头,釉面被打磨掉一片,又造成了新的病害——伤釉,没有严格按照“最小干预原则”操作而出错。
有参赛者清洗裂缝和茬口就花费了两个小时,直到裂缝和茬口清洗干净。这种严格按照修复要求对待文物的态度值得我们学习。而相反的,有些参赛者旧的茬口和冲线没有洗干净就做了补配的步骤。我认为不应急于补配,否则会留下明显的深色痕迹,成为清洗失败的案例。
有参赛者用凝胶粘土将器物内部的灰尘沾了出来,这是一种很好的清洁容器类文物内壁的办法。采膜法补缺时,打样膏、蜡片、石膏、雕塑泥等是瓷器修复常用的采膜材料。但在这种要求短时间内快速完成补配的考场,用热熔胶枪采膜,节省了烧热水、加热采膜材料的时间,插电一分钟用胶枪在器物完整处取型,电吹风调节到冷风对采膜热熔胶降温,小刀片上点两滴酒精轻轻撬动即可取下热熔胶模具,是一种方便快速的取型方法。
有些参赛者使用丙酮清洗茬口、冲口,使用方法不规范以至于考场里弥漫着丙酮的气味,久久不能散去。使用任何一种化学试剂,都需要严格按照操作规范,错误的使用方法给大家的健康都带来了危害。绝大多数参赛者的实验台面都非常干净整洁,但是有个别参赛者修完文物交卷之后,没有收拾实验台面,也许是这位参赛者忘记了,但是保持台面的干净整洁是平时工作的一部分,虽然是小事,我们也不能忽略。
让人欣慰的是,很多高校的学生选手也获得了名次,他们是文物修复师行业的接班人。总之,这样的考试训练有很多好处,锻炼了大家的修复能力。
来源:《中国文物报》
2018.11.23 第7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