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集邮者
集邮者公众号:弘扬集邮文化,分享集邮知识,传递邮谊友谊。努力为集邮爱好者提供网上最好的公开透明的集邮者平台。提供最新最快的邮票纪念币消息、价格行情等。集邮者,因为有你,所以精彩!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算法爱好者  ·  他借助 ChatGPT 杀疯了!做了 3 ... ·  10 小时前  
算法爱好者  ·  DeepSeek ... ·  10 小时前  
九章算法  ·  Meta启动hiring ... ·  3 天前  
九章算法  ·  「九点热评」亚马逊整个org被AI替代! ·  4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集邮者

邮票设计如何能够纪录这个时代

集邮者  · 公众号  ·  · 2019-05-24 17:12

正文

集邮者公众号

收藏爱好者的聚集地
因为有你,所以精彩

邮票,被誉为“方寸百科”、“国家名片”,任何一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 都通过方寸之地,进行展现。

中国拥有五千年历史,并且以独特的东方情趣,迥异于世界各国,并且今日之中国身为世纪第二大经济体,为何设计出的邮票,会被“诟病缠身”呢?

究其根本,就是没有为人民服务,没有记录时代。

邮票设计,作为文化的一种表现,国家意志的集中体现,往往集中展现时代特征。

今天就以“文艺座谈会”系列邮票为例:

在那个特殊年代所设计的邮票,我们经常可以看到红旗、语录、知青等时代要素。

这一点不仅仅体现在邮票上,在各种艺术品都有体现。每一个时代,都有每一个时代的特征。举个例子,在《国家宝藏》中吐槽乾隆的农家乐审美的时候

雍正一朝的风格是清新淡雅,到了乾隆就是“繁华不落地”的—农家乐,这也是文物鉴定的重要依据 (鉴定时候,以年款为依据的只是很少一部分)

反观我们即将发行的《壮丽七十年》纪念明信片:

邮资图的飘带改为“8”,片图再填上一个星星,文字修改一下,十年之后再发行都没问题。这样的设计,能够为今日的中国做下时代的注解吗?百年之后,能够代表此时此刻的中国吗?

今天的中国是一个飞速发展的中国,中国邮票设计要把握好“变”与“不变”的尺度。不变的是中国风格,中国审美;变的就是设计手法,设计艺术,更要贴近生活。

2013年发行的《豫园》邮票:

在九曲桥上,有人用手机为家人在湖心亭前留影。 2013年智能手机,随着国产手机品牌,走下神坛,开始大规模出现在普通民众的生活之中。

在2015年发行的《钱塘江大潮》中,有人用单反相机纪录转瞬即逝的一线潮。“单反穷一生”,这就是专门的写照。

邮票的设计 应该是贴近普通民众生活,曲高和众,引发共鸣。而不是看了几页材料,把天安门、大会堂、陆家嘴等素材堆一起,调一下色彩,就交稿印刷。希望中国邮政日后发行的邮票,特别是政治类邮票,能够较好的思考,带来惊喜,而不是简单的换建筑。



如果觉得文章对你有用

记得右下角点个 "在看"


✉ 来源 | 8090集邮

✒ 编辑 | 集邮者平台



集邮者推荐活动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