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栏名称: 青椒医学
本团队扎根于国自然、省市级课题申报,学术代表作规划、实验方案设计、科研技能教育培训等方面,致力于提升年轻科研者科研水平,真正掌握国自然课题设计的核心要点、精妙逻辑和标书撰写技巧,提高标书水平和质量,最终中标国自然。
目录
相关文章推荐
指尖新闻沈阳晚报  ·  太突然!暴雷倒闭了!有人已交一年费用 ·  19 小时前  
指尖新闻沈阳晚报  ·  太突然!暴雷倒闭了!有人已交一年费用 ·  19 小时前  
指尖新闻沈阳晚报  ·  飙涨118.57%!一天一个价 ·  昨天  
指尖新闻沈阳晚报  ·  飙涨118.57%!一天一个价 ·  昨天  
商业洞察  ·  印度工人再闹罢工,这次三星不忍了 ·  4 天前  
大河报  ·  胖东来深夜公告:严重者追究刑事责任 ·  3 天前  
大河报  ·  胖东来深夜公告:严重者追究刑事责任 ·  3 天前  
51好读  ›  专栏  ›  青椒医学

国自然,倒挂了

青椒医学  · 公众号  ·  · 2025-02-18 07:00

正文

倒挂 ”这一现象在经济领域屡见不鲜。 “倒挂”形成了诸如“ 投资无回报 ”、“ 成本大于收益 ”等困局。 这种情况在国自然申请中愈发普遍,反映出当前 科研体制 资源分配 中的一些深层问题。

现象一:投入成本高于资助金额

举个例子,某科研人员准备申请青年或地区项目,资助金额通常在30-35万元左右。按照目前的SCI论文发表要求,如 肿瘤领域青年项目通常需要至少一篇中科院一区和一篇二区的论文 实验成本高昂 。若做一篇符合一区标准的肿瘤学实验,前期实验投入至少需要30万以上;再加上另一篇二区论文,实验经费可能轻松突破50万。 而这种投入还只是 实验阶段 ,后期的 论文写 投稿 版面费 也不容小觑。 最后一算账,仅为了申请这 30万的基金 实验费用就得花上 六十万

对于 学术新手 来说,如果没有前期实验数据的积累和实验平台的支持,仅靠个人力量, 很难完成 这种高难度的科研任务。 而地区项目的 要求也相当严苛,一些非热门领域甚至要求多篇二区甚至一区文章, 科研经费与实际需求严重不符

国自然中标率≥50%的文章要求:

SCI 要求
( 中科院分区 )

青年

面上

肿瘤

1 区× 1 篇、 2 区× 1

1 区× 2

非肿瘤

1 区× 1

2 区× 2

1 区× 1

中医药

3 区× 2 ( 2 篇实验类中文 )

2 区× 1
( 3 篇实验类中文 )

生物材料

材料 1 区× 2

材料 1 区× 2

材料 1 区× 4



现象二:预实验投入与中标率的不对等


现在申请国自然项目,前期的预实验几乎成了标配 为了写好一份有竞争力的标书,研究者往往需要进行大量的预实验,并取得一些初步成果,这样才能在申请时有较高的中标率。 而这些预实验,少则几万,多则几十万

问题在于, 实验投入与最后的回报之间完全没有保障 一旦项目没有中标,所有的投入就都成了 沉没成本 。许多年轻科研人员并没有充足的经费支持,往往是从自己的生活费中挤出资金来做预实验。


现象三:国自然中《预期研究成果》都写2-4篇高质量SCI


科研标书中常见的预期成果部分,青年和地区项目通常都写着“ 发表2-4篇SCI,其中至少1篇中科院二区 ”的目标。以目前的 发表费用 来看,一篇中科院二区的SCI文章,从实验到发表,总成本少则十几万,多则二三十万。再加上 版面费、人员劳务费 等,整个科研过程成本高昂。面上项目更是要求达到一区的标准,一篇一区文章的整体投入往往 高达50万左右 基金资助的30万甚至50万,还不够两篇高水平文章的实验费用。 为了完成任务,科研人员不得不到处蹭资金,挂基金号


现象四:科研门槛水涨船高的速度太快


三年前,有个人问现在拿国自然需要1篇二区是吧?

我说差不多。他今年来找我了说发了一篇中科院2区,够了吧?

我回复: 现在已经水涨到中科院一区了 ,他回复:......,然后没下文了。

现象五:学术不端成风,大家不愿意认真科研了


为何呢,因为拿到的资助总额不足以支撑科研,还得自己贴房子钱进去?学术不端的 成本最低 了,不铤而走险不行啊,生活坚持不下去了。


科研是一条艰难而漫长的道路,“倒挂”现象的出现无疑增加了这条路上的荆棘和坎坷。 唯有对症下药,才能让科研工作者心无旁骛,勇往直前,让学术之树在未来更加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请到「今天看啥」查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