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子不语(微信号:ZiChat)
最近风传微信订阅号的阅读形式将要改版,从原来的订阅列表变成 Feeds 流,好吧,这张流传的截图实在是非常拙劣。
虽然从情感上不太相信这是真的,很多人会说插件里的「看一看」,就已经前奏了微信的转变。但对于我来说,这个转变发生在微信把「我」Tab 里面「钱包」的位置调到最上方,单独成区,功能的重要性超越了用户的心理认知模型(原先的钱包和卡包在一起)。
这文章里,我想讨论一下,除了 Feeds 流外,还有哪些可以选择的改版方案。
订阅号一手开启了自媒体时代,这个现象是独一无二的,Medium、Twitter 都往这个方面努力过,但都失败了。
这种成功和订阅号的范式在很大程度上是相关联的。通过会话列表的形式,每一个订阅号首先都是一个鲜活的个体,每一次点进一个订阅号,在心理暗示上,这就是你的好友之一。
事实上,这也是订阅号生态内特有的氛围,除了把订阅号当成一个分发渠道的那些媒体外,你会发现每一个从订阅号生态里成长出来的写作者,无论是几百人关注的小号,还是百万级的大号,你在阅读文章的时候,作者都像在和你对话一般地写文字,你也像在阅读朋友消息般地读文章。
然而,困境和问题也是现实的。关注得越来越多,打开率越来越低,我翻了翻自己的订阅列表,上五十条未读的订阅号,比比皆是。
这样看来,如果我们关注得越多,未读得越多,似乎 Feeds 流相比会话列表,就形成了一个更优的选择,至少削减了一个层级,大大提升了内容的曝光率。
但这个假设的前提是,这些订阅号真的值得关注。如果这个前提不成立,放弃现有的会话列表范式,而转投 Feeds,就是舍本逐末了。
而这也正是分歧的地方,我认为在这里,真实需要解决的问题不是内容的可发现性,而是如何引导用户留下自己真正会看的订阅号。
好吧,其实我一直很喜欢讨论这个话题,之前就已经写过两篇文章,探讨过好友关系链的问题了,感兴趣的可以看一看:
>
成也关系链,败也关系链
>
无话可说,那就互删好友啊
回到订阅号的问题上来,微信其实已经做过一些修补性的措施,比如置顶订阅号,但显然这些手段都是治标不治本的。有什么办法,可以一劳永逸地解决这个问题呢?
我们就来探索一下各种可能性,如果套用今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最重要的成果之一 Nudge,就是说从产品层面上,有没有可能使用一种入侵性最小的框架设计(framing),来改变用户的行为?
回归到有限理性、有限意志力、有限自私的现实人,转换成这个命题里要讨论的问题,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框架设计,可以促使用户认识到部分订阅号的关注是没有意义的,同时付诸于行动让这些订阅号消失?
我们来探讨几种可能性,但这些方案不一定是最优的,或不一定是实际的,甚至不一定是可行的,我们尝试着一边探讨,一边排除。
一、自动分类
在老化或过于庞大的产品中,我们往往会插入一些二次筛选功能,例如订阅号的置顶,微博的特别关注,Twitter 的 Highlights。
这些功能的本质,实际上都是帮助用户重新划分心理账户。丢掉 20 块钱,和不小心把刚买的 20 块钱的 DQ 打翻在地,对用户的心理感知是不一样的,触发的损失厌恶程度也是不一样的。
我们要做的,就是让用户对取消关注不阅读的订阅号,所产生的损失厌恶,降低到最小。
自动分类是一个可行的方案。在现有的会话列表上,分出三个 Section:置顶、最近在读、很久没看。三个列表按各自的最新消息分别排序,超过一定时间没有打开进入的订阅号,就扔到最下方的「很久没看」当中。这样的方案,对于现有用户体验的入侵是最低的,仅仅只需要在页面上区分出三个 Section。
但这个方案没什么美感,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只是进一步地修补性措施。
二、自动(半自动)取关
又来到我最爱的自动取关机制了。
一段时间不读,那就自动取关。为了尽可能地保留用户的选择权,自动取关可以细分成几种更细节的机制。
比如,在关注的时候,按钮变成「关注一个月试试」,如果关注后一个月内从未打开过,那就自动取关。
或者也可以是后置式的,自动清理不阅读的订阅号后,汇总在一个界面上,供用户一键确认取关。这个界面最好不要以会话列表的形式再露出最后一条消息,而仅按行陈列订阅号的头像,以尽可能地拉远用户和订阅号之间的心理距离。
但这种方案对现有产品的入侵性太强,基本不具备可操作性。想到这里就有些难过,我们的社会形态,什么时候才能支撑起一款自动取消关系的社交工具,成为主流呢?
三、自动报告
啊,这个方案好无聊。
自动生成对每个订阅号打开率的分析,呈现好友和大盘的取关比例和趋势,帮助我们更好地决策。
啊,实在是太无趣了。
四、手动排序
好了,说一说我最喜欢的方案吧。
非常非常简单。取消现在按最新消息排序的规则,每个订阅号在会话列表的排序,靠手动完成。
就是说,每次关注一个公众号之后,它默认是排在会话列表的最末尾的。你可以手动把它往上拖,你如果把它放在第五位,那么不管它有没有推送,它一直就留在第五位。
对于那些最懒的用户,打开订阅号列表,如果发现排在前面的,要不是自己从来不看的订阅号,要不是已经不再维护更新的订阅号,你说他们会不会动动手指,把自己喜欢的那几个,挑出来拖到上面来呢?
啊,如果每个用户都是这么勤劳自觉主动该多好呀。
相比起前三个「自动」方案,我还是忍不住地最喜欢这个「手动」排序方案。
也许废话这么多,就是不希望订阅号变成 Feeds 流,会话列表才是它的灵魂呀。